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传统色:心中锁定“一幅画”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传统色:心中锁定“一幅画”

来源:解放日报2021-03-22 10:1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彭薇

  中国传统色,描绘了美丽的画景。从名字来看,来源于自然现象或动、植物,也来自光影的变化,古人重在观物取意。当人们走入夏日竹篁,绿竹青幽,叫它“竹青”;看到秋月悬空,月光如水,叫它“月白”……在传统色的语境里,还有哪些如画的意境?

  月光如水照竹林

  月亮,自古以来在人们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也是古人常借物写景和抒情的意象。月有阴晴圆缺,月光也在不断变化中。月色照竹林,心中那幅画的主色调是怎样的?

  “顾名思义,竹月就是古人通过观察竹林中的月色而定下的色彩之名。”文化学者、原长影集团北京影视中心主任郭浩说,这个颜色描述的是竹林中月色清冷的感觉。宋代王安石曾在诗中说起它“风泉隔屋撞哀玉,竹月缘阶贴碎金”;唐代张籍曾咏“竹月泛凉影,萱露澹幽丛”。他们描绘的都是月色缥缈朦胧的感觉,竹月就是淡淡的蓝白加了一点紫。古人将月光如水定为“白”,雨后初晴命之“青”。夏日白天走入竹林,看到的色彩是绿绿的“竹青”。

  与月亮有关的色彩还有“月白”。它描绘的画面是皎洁的月亮在夜晚透出的白光,并非亮白,而是在月色下呈现的泛青的颜色,又有一种浅浅的蓝色,也叫月下白。月下白,也是一种菊花的品种,《博物汇编·草木典》中形容:“月下白,一名玉兔华,花青白色,如月下观之。”描述的就是这种白中透着青的感觉。郭浩说,月白、蓝、石青是由浅及深的蓝色。

  皎月色,并非色如其名。它听起来是月光皎洁透出的银白色,但其实指的是月亮周围的夜色,深深的蓝色。在传统服饰中,皎月色指的也是深蓝色,这个色彩在戏曲中是用在正旦的衣着上,正旦也被称为青衣。

  在二十四节气中,小满节气带着一些哲理味。人生不求太满,小满即是圆满。毛月色,也被形容为小满的颜色。与毛月色对应的是毛月亮,学名叫“月晕”,指的是天上没有云,月亮不是很明亮,有些朦胧的感觉。毛月亮的出现,预示着天气要有一定的变化,所以民间常说“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心理学借用“毛月亮”来描述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时,由于个人的心境对它产生了好感,在心中勾勒它的形象更完美,此时指代的颜色就是毛月色。

  心如世上青莲色

  在中国传统色的语境里,一些色彩直接用物品来命名,此时的颜色不仅仅是一种色值,也是一种文化。

  说起青莲,你会想到什么?这也是中国传统色的一种。青莲,和青色无关,而是紫色,既不是浅紫,也不是深紫,而是蓝紫色,蓝中略微泛红。有的人将青莲定义为菊科植物洋蓟,它的花苞绿色如莲花,故名青莲。可是在古人心中的青莲,有更深的寓意,是一种托物言志的对象。

  诗仙李白号“青莲居士”,他写了不少有关青莲的诗句“戒得长天秋月明,心如世上青莲色”“了见水中月,青莲出尘埃”。宋代周敦颐在《爱莲说》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些都描绘了青莲一尘不染的意境。青莲,又与“清廉”谐音,在古时又成为清正廉明的象征。古代一品文官的官服,其中与仙鹤衬托的颜色也是青莲色。

  熏香、点茶、插花、挂画,是文人四大雅事。在传统色中有一种色彩叫“沉香”,古人多以熏香来祭拜和静心。沉香一般为深灰色,它也是一种乔木,树皮就是深灰色。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沉香木具有抗菌效能,香气入脾,清神理气,补五脏,能入药,是上等的药材极品。在世界上许多地方,沉香木是珍贵的香料,被用作燃烧熏香、提取香料,也可直接雕刻成装饰品。

  传统色中还有一些色彩,是从西方引进的物品中命名的。比如胭脂虫,它是一种昆虫,原产于墨西哥和中美洲,寄主为仙人掌类植物。这种色彩就是从美洲仙人掌上的胭脂虫体内提取的一种天然色素,是明代时期一种贵重的舶来品,又称为“洋红”。缪公恩《洋红》咏“谁碾朱砂拥菊丛,丹葩和露绽西风。一从番舶来中土,赢得扶桑晓日红”。这种色彩非常夺目,温暖艳丽,且历久不变,如今也是中国画的传统颜料色。

  苍烟落照看行云

  中国传统色含有自然草木的趣味,同时也有一些独特的意象。“我们小心地引入了雅乐、词牌和老庄里的意象词以指代颜色,这种理念是以意象做颜色的引申,尽量不制造违和感。”郭浩说。

  比如,执大象。《道德经》曰“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执大象的色彩,让人可以想象一种安泰、和平、宁静的境界,掌握终极真理却言语寡淡,此色是绿色和青色的结合,正有此意。

  如梦令,这个颜色出自词牌名。李清照《如梦令》“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日暮、藕花,这样的色彩是藕色,带点淡色,如梦如幻,红尘依稀。

  蓝采和,这个色彩取名来自八仙。沈汾《续仙传》说“蓝采和,不知何许人也。常衣破蓝衫……”元好问《示怀祖》“自惊白鬓似潘安,人笑蓝衫似采和”。这个颜色是非常深的蓝色,比较奇幻,有人说是“神仙色”。

  香炉紫烟,是一种非常淡的紫。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诗仙李白独爱紫烟意境,这个色彩也带着一点仙气。

  “藕丝秋半”也是一种很好听的色彩名。藕丝白也就是纯白色,沾染了秋色后,是唐代的流行服饰色,又是清代牡丹的花色。陆游《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这个色彩的意境是,苍烟照上落日色,不关尘世,可待风月。”郭浩说,苍烟落照,日暮乡间,一尘不染,仿佛与污浊的尘世完全隔离。接下来竹林把酒,诗书漫卷,卧看行云,这个传统色一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后那般闲适惬意。

  千年古色不应丢失

  在郭浩看来,颜色也是一种语言,是几千年积累下来中国人看待世界和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

  “东西方都在试图用色彩向人们传达特定的精神力量,从色彩的命名方式就能看出其中的文化差异。”他说,西方更注重突出色彩的标准程度,追求逼真的写实主义,而东方美学则更加注重对意境的描绘,善于创造一个更自由、更具想象空间的画面。尤其是汉字文化的魅力,让这些有着雅致名字的传统色,念起来就唇齿生香。

  在研究中国传统色的“原色”之外,他的研究兴趣趋向“着色”,就是中国古代匠人如何将颜色着色于物体的工艺。中国传统色的着色介质很多,比如丝绸、陶瓷、木作、竹编、纸张、琉璃、铜器等,都是中国传统色的应用和表达舞台。“大自然的染材与人类社会的色彩是相通的,这是中国人的美学观念,自然之色不应该因为化工色彩的普及就丢失了。”

  “中国和日本的色彩美学同源异流。”他在考察传统色时发现,日本在审美教育当中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在离东京台场不远的一所普通中小学里,他发现,学校用日本传统色及其典故粉饰走廊墙壁。“黄檗”“金茶”“江户紫”“水缥”等,一面面墙壁依次呈现优雅的传统色彩,并用雅致的字体介绍它们的来历,“耳濡目染,孩子们怎么会不珍视、不热爱自己国家的传统色彩呢?”他说,苏州的沧浪中学在这种启发下,用学校的标志色也就是沧浪色,刷了学校的“沧浪墙”,而孩子们也很喜欢这片网红墙。

  郭浩希望,越来越多的国人能开启东方美学的通道,将千年古色视若珍宝,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传统色了解祖先的高级感,再由这份高级美而产生自豪感,成为一种流行色。”(彭薇)

[ 责编:张义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脐带》:流浪在失落与新生之地

  • 安抚与重建:《铃芽之旅》的情感诗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