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英特纳雄耐尔”何以传唱150年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英特纳雄耐尔”何以传唱150年

来源:解放日报2021-03-23 09:3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冯诚纯 倪辰康 袁秉达

  150年前,法国巴黎公社宣告成立。同年6月,巴黎公社的坚强战士和卓越领导人欧仁·鲍狄埃写下了《英特纳雄耐尔》的诗篇,即《国际歌》歌词,热情讴歌巴黎公社战士的革命理想与英雄主义气概。自法国工人作曲家皮埃尔·狄盖特谱曲后,这首无产阶级战歌很快传遍全球,成为全世界共产主义者的最强音。

  凭熟悉的曲调找到同志和朋友

  《国际歌》完整版的歌词共有六节,目前我们传唱较多的是其中的三节。歌词有以下几点核心要义:

  第一,揭露剥削阶级压迫、剥夺劳动人民的罪恶,号召“饥寒交迫的奴隶”“全世界受苦的人”起来闹革命,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正所谓“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第二,坚持人民创造世界历史的唯物史观,如“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热情讴歌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创世说”以及人民的历史主动性。

  第三,体现解放思想、追求真理的崇高理性,如“要为真理而斗争”“让思想冲破牢笼”。

  第四,坚定共产主义革命理想信念,号召被剥削、被压迫阶级团结奋斗,让“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每一节的收尾,都是铿锵有力重复唱两遍的名句——“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从《国际歌》的歌词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马克思对巴黎公社战士的高度赞扬是多么精准到位:“这些巴黎人,具有何等的灵活性,何等的历史主动性,何等的自我牺牲精神!”

  1888年,皮埃尔·狄盖特发现了欧仁·鲍狄埃的这首诗,并以满腔的激情在一夜之间谱好了曲子。

  在曲调上,这首大调作品在音程上先扬后抑、旋律上千回百折。虽然大体上只有主旋律和副歌两个部分,但音乐色彩明亮高亢、雄壮嘹亮,符合全世界多数人的音乐审美。这与当时法国以浪漫艺术歌曲为主的创作风气形成了很大反差。

  鲍狄埃与狄盖特的相互合作,《国际歌》的词曲配合相得益彰,使巴黎公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以音乐的形式像烈火一样迅速蔓延全球。

  20世纪20年代,《国际歌》曾作为苏联的国歌。1944年,苏联采用新的国歌后,又把《国际歌》定为联共(布)(1952年改名苏联共产党)的党歌。

  列宁在纪念鲍狄埃逝世25周年的文章中指出,鲍狄埃是一位最伟大的、用歌作为工具的宣传家。一个有觉悟的工人,不管他来到哪个国家,不管命运把他抛到哪里,不管他怎样感到自己是异邦人,言语不通,举目无亲,远离祖国,他都可以凭《国际歌》的熟悉曲调,给自己找到同志和朋友。公社虽然被镇压了,但鲍狄埃的《国际歌》把它的思想传遍了全世界。

  闭幕式上高唱《国际歌》自中共三大开始成为惯例

  《国际歌》是战斗的号角,也是革命的宣言。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国际歌》始终伴随我们党的前进步伐,始终激励着我们的斗志。

  党的一大闭幕时,代表们就慷慨激昂地唱起了《国际歌》。1923年6月15日,瞿秋白翻译的《国际歌》中文歌词和曲谱在《新青年》发表。《国际歌》最后一句的“国际”一词,被音译为“英特纳雄耐尔”。这与西欧语言发音基本一致,使中国共产党人、全体劳动人民与世界无产阶级同声相应、形成共鸣。

  1923年6月20日,中共三大的最后一天,全体代表来到黄花岗烈士陵园,由瞿秋白、张太雷教唱《国际歌》。在雄壮有力的歌声中,三大胜利闭幕。由此开始,在党代会闭幕式上全体代表高唱《国际歌》成为惯例。

  1923年,由萧三根据俄文转译、由陈乔年配唱的《国际歌》开始在中国广为流行。

  1926年,在纪念巴黎公社起义55周年之际,广州各界万人唱响《国际歌》。纪念日当天,毛泽东同志发表了《纪念巴黎公社应注意的几点》讲演,大力弘扬巴黎公社的革命精神。

  三湾改编后,毛泽东同志将“支部建在连上”这一重要制度付诸实践,明确提出“举行入党宣誓仪式还应加唱《国际歌》一项议程”以及“各营连举行入党宣誓仪式,都有唱《国际歌》一项”。

  1930年,毛泽东同志在《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中写道:“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这里提到的“国际悲歌”,就是指《国际歌》。

  《义勇军进行曲》在节奏和歌词上,也受到了《国际歌》的影响。两首歌的第一句都用“起来”作为开头,且两首歌曲的词曲作者同为革命战士,饱含对祖国和人民深深的爱、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自信与赞美。

  1935年2月,在中央苏区陷落前夕,瞿秋白不幸被俘。在英勇就义前,他唱起了自己翻译成中文的《国际歌》。

  周恩来同志是不忘初心、坚守信仰的楷模。在弥留之际,他要来《国际歌》歌片,并用微弱的声音吟唱。他说:“我坚信全世界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会实现!”

  (作者单位分别为上海师范大学、上海音乐学院、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马恩扉页:《小小的我》,渴求一片大大的天地

  • 《食南之徒》:“马伯庸式”小说风格的延续与新变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