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马恩扉页
导演杨荔钠擅长于细腻描摹家庭空间中成员之间的微妙关系,往往能从不被人轻易察觉的生活细微处探求边缘个体生命的独特价值。此前,她执导的影片《妈妈!》就出色刻画了一对母女之间的生活点滴,令观者无不为之动容。电影《小小的我》中,她则试图用“平拍”镜头去平视那个被大众或怜悯或恐惧或厌恶的边缘群体——脑瘫患者。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的脑瘫患者已超1700万,而中国的脑瘫人士也超600万,其中,儿童的患病人数超过了200万。
《小小的我》海报
《小小的我》主要围绕20岁的青年男生刘春和展开,他于八个月大时确诊罹患脑性瘫痪,也就是俗称的“脑瘫”。开场第一个镜头便以近景和特写镜头展现了春和趔趄的身子、蹒跚的步伐、佝偻萎缩的躯体、难以控制的手脚四肢与面容表情。这些细节刻画并未让人感受到所谓的“消费苦难”,而恰恰彰显出了一种顽强不屈的生命力。正如袁枚的诗《苔》一般,他们不再仅仅是诗人笔下艳丽花朵的配角,而是卓立不群,充满勃勃生机的象征。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刘春和是脑瘫,不是傻子”,外婆如此为春和辩护。虽然这样的说辞在普通大众看来并没有什么差别,但对于患者家属而言是一种证明,是为脑瘫患者的呐喊和宣言。曾几何时,“脑瘫”成为一种对于他人辱骂的代名词,明明是一种单纯的身体机能疾病,却在背地里成了一个贬义色彩的形容词。人们应该反思的是,在充斥着疾病隐喻的现代社会,在各种歧视建构出的话语结构当中,无数的疾病名称已逐渐变成了一个个形容词,偏离了其本身的病理学原义。这样的反常趋势亦引起了学者苏珊·桑塔格的诘责,她发难道:“现代的疾病隐喻都不过是些廉价货。那些真正患病的人听到他们的病名被人当作邪恶的象征抛来抛去,这于他们又有何助益?”诚然,当人们将疾病污名化时,真正的患病者会受到身体疾痛以外更为严重的精神创伤,这对病患是极不公平的,这正是《小小的我》想要表达的主旨之一。
伴随着飞盘的意外掉落,青春洋溢的背带裤少女雅雅,霎间敲开了春和的心门。他那羞涩的涨红的脸,已经无法掩饰他的青春悸动。她好似黑暗中的一束火把,照亮了春和姗姗来迟的青春期,“你是高耸入云的辰星,而我是穿梭于孤寂之河的怪人。索桥上的刽子手在扼杀幻梦,河堤传来的枪声,处决了情欲……我即将忘记自己困于这里的时间。”刘春和献给雅雅的情诗表达了他的心意,而那些生理性的反应也逐渐让观众意识到,脑瘫患者也和普通人一样,除了疾病所带来的症状外,与我们并无二致。
春和也会在梦中幻想自己拥有一副健康的体魄,与雅雅在广阔天地自由奔跑打闹。影片呈现出的破茧蜕壳的新生意象,也伴随着约会时奋力想勾起却被雅雅抽出的手破碎一地。这不就是青春么?影片中的春和并未过度展现自己的可怜以博取女孩的怜悯,而是像无数青春期男生一样执拗和莽撞,诠释了一场再“普通”不过的无疾而终的青涩恋情。
万万千千的“春和们”,不是《铁皮鼓》中供人观赏取乐的马戏团异形,也不是《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努力生活着的普通人。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即使,刘春和那具躯体并不太能受到自己的控制,他也在奋力掌握自己的人生,绽放自己生命的光辉。
似乎,单纯用“励志”并不能涵盖《小小的我》丰富的内涵,甚至电影有意地避免陷入所谓“残疾人励志”的常规戏码。正如春和去咖啡馆应聘时对自己的介绍一样,他只是“一个记性很好的普通人”,那略显局促的报菜名和绕口令也是对“普通”的证明。对于一个身体健康的人而言,“普通”甚至是一种略带贬义色彩的形容词,这意味着这个人一无所长。但这却是春和最想要得到的身份标签,即被社会大众当作普通人对待。他不想再接受路人们投来的或怜悯或恐惧或厌恶的眼神,而是渴求平视的目光。医学人类学领域的学者阿瑟·克莱曼在《疾痛的故事——苦难、治愈与人的境况》一书中,曾做出这样的阐述:“疾病是一种心理-生物的拷贝过程:它复制征兆、症状和行为。人类疾病的矛盾之处在于,从如此普遍的过程中,却产生了某些文化的特殊性和个人的独特性。”社会应该引导人们正视患病人群,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公共环境,帮助他们适应“普通”的社会生活。
事实上,刘春和也确实并不普通。他可以用无法伸展的、笨拙的手指握笔答卷,获得超出一本线八十分的优异成绩,最终考上理想的大学;可以阅读满屋的书籍,并写出优美的诗句;可以敲击键盘去控诉遭受的不公平待遇,捍卫自己的尊严;能够在三尺讲台上,条理清晰地为小朋友们解析古诗词;还能拖着无法完全伸展的手臂,在咖啡馆制作精美的咖啡和牛轧糖,这些都是他不普通的“普通”证明。与此同时,影片亦并未止步于对脑瘫患者群体的关切,而是将视野进一步扩展至老年人群体,继而让人们联想到社会上众多“小小的我”(弱势群体)。春和与老年人一样,在不知不觉中成了社会认知中的边缘人群,这也是影片想呼吁大众反思的重要主题。
刘春和说:“再渺小,再破碎的个体,也都是完整的我。”我们也应该试着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再渺小的他(们),也值得拥有一片大大的天地。
(作者马恩扉页系西南大学美学博士研究生)
此文系频道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稿件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