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从《小别离》到《小舍得》,这一次故事想讲得更深一些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从《小别离》到《小舍得》,这一次故事想讲得更深一些

来源:文汇报2021-04-12 09:5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王 彦

  一场家宴、两对小夫妻、三个娃,故事就从孩子们“上才艺”开始了。家有小升初的儿女,是让他们按天真天性天赋继续自然生长,还是时时眼光向上“分数至上”?不欢而散的家宴过后,各位家长在教育理念上的“舍与得”也将在纠结中理出头绪。

  昨晚,电视剧《小舍得》在央视电视剧频道、东方卫视、爱奇艺开播。能在央视、卫视与视频平台首轮联播,这还是头一遭。打通全平台的,是教育与家庭话题的广泛受众,亦是“小”系列电视剧积累下的优质品牌效应。

  2016年,《小别离》热播,引发了亲子教育的探讨;2019年的爆款《小欢喜》讲述高考的少年们,还辐射到了原生家庭、中年危机、职场生态的众生相。如今第三部上新,“小”系列总制片人、柠萌影业执行副总裁徐晓鸥说,《小舍得》出的题更难了。围绕教育的话题,剧中不止有家庭教育,还有大篇幅的学校教育、课外机构等教育生态环境的观照;而故事里为了孩子学业忙活的家长们,也将成为代际情感、社会情绪宽频体察的一面镜子。“希望大家看到我们没有停止思考,也希望每个生活中有着相似困扰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答案。”

  从“比较”开始,寻一寻部分焦虑的源头

  一场家宴,风波暗涌。姐妹俩开启“比比比”模式,替孩子比外公的宠爱,替孩子比艺能,也替孩子比分数。虽说老父亲费尽心力想要一碗水端平,两位“连襟”也试图和和稀泥、维持谈笑风生,但依然阻止不了两位当妈的好胜心爆棚。

  《小舍得》改编自鲁引弓原作,由黄磊任艺术总监,周艺飞任总编剧,张晓波导演。宋佳与佟大为饰演南俪/夏君山夫妇,家有俩娃,大女儿欢欢小学五年级,超超还在幼儿园。蒋欣和李佳航饰演田雨岚/颜鹏夫妇,独子颜子悠是欢欢的同班同学。两个小家庭的关联不止于孩子,张国立饰演的南建龙有两段婚姻,其亲生女南俪和继女田雨岚从少女时代便成了“半路姐妹”。

  第一集介绍人物关系,推出戏剧矛盾,同时,也兵分两路复调地引着观众去寻一寻矛盾的源头。一路是教育理念上的差异,南俪这边相对地信奉顺其自然,欢欢爱唱歌跳舞,家长也欣慰于孩子在舞台上的自信模样;田雨岚推崇分数至上,子悠也的确刻苦,考第一名是常有的事。另一路源于这对异姓姐妹自身的经历,少女时代对父辈婚姻变故的不解一直影响着成年后的人生。小时候,她们比自己得到的宠爱,比较自己在父亲心里的分量,成年后,她们比事业、比人脉,一直到比下一代。看起来,“比比”皆是,但其实“替孩子比较”的心理渊源早在近20年前就已埋下。

  “比较”,恰是《小舍得》的创作启动点。徐晓鸥说:“许多人的成长中都会经历‘比’,可能最难的也是‘比’。一些所谓的焦虑、心理不平衡、心态失控等,很多时候的起点都是与身边人的‘比较’。如果你身处‘比较的环境’依然能保持良好心态,生活会变得更幸福。”剧集构建了相对比较残酷的家庭环境,兴许就能借这股“比较”的劲头,给观众提供一个扪心自问的通道——我对于孩子的教育焦虑情绪,究竟从何而来?

  从家庭出发,渐渐驶向更宽频的社会

  姐妹俩本就较着劲儿,孩子“小升初”的前景,让暗流被激发到了明面上。五年级第一次测试,颜子悠丢了第一,这让田雨岚有些如临大敌。仔细琢磨一番后,她怀疑是出卷的钟老师在校外补习班开了“小灶”。她一边张罗着联合全班家长一起问责,一边也在不经意间戳破了夏欢欢只考了45分的事实。这一下,连带着南俪夫妻俩也开始犯起了嘀咕,明明是高知父母,孩子的学习怎么就在下游徘徊。

  南俪与田雨岚之外,米桃一家也逐渐进入观众视线。用网上的话来说,米桃是“别人家的孩子”,不用校外补课,也不用父母辅导,孩子一路自主式学习,就考到了全班第一。孩子的父母,都不是世俗意义的成功人士,妈妈做家政,爸爸是个体户摆水果摊。家庭与家庭之间的喜悲并不相通,《小舍得》从家庭出发,有着渐渐驶向更宽频社会的雄心。

  在教育的层面,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校外机构都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家长们对不同出处的老师又会持怎样的期待?相对《小别离》和《小欢喜》,《小舍得》对于教育的探讨显然有更深一步也更为复合型的诉求。它替孩子们向家长提问:“你们到底是爱我,还是爱一个成绩优秀的我?”它也借南俪与夏君山的考量,替家长们说说自己的两难:“健康快乐成长的道理人人都懂,但谁能确认,今天的顺其自然不会让孩子在未来竞争中失了主动权?”它可能还想替学校,对家长说些心里话:“教育是一桩需要家与校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信任的事情。”

  站在社会的层面,夫妻在承担各种家庭责任时的主次地位、小夫妻与老一辈之间微妙的依赖与独立关系、职场里的“人情”、一个社会最普通劳动者家庭的奋斗模样、国家在推动教育公平上的举措等,都将在剧中透过各组家庭的对照,一层层推开。

  “其实我们是把它当成社会生态来写的。”徐晓鸥说,教育题材能以更独特的视角成为观察社会的窗口,“但教育题材、现实主义剧集不是对社会焦虑进行消费,而是为焦虑提供出口。我们希望为大家提供一些方法和逻辑,找到情绪的纾解之道。”(王彦)

[ 责编:谭朋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汉剧电影《金莲》:古调新绎,也说金莲

  • 话剧《向延安》:历史与青春的交响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