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也谈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也谈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1-06-24 15:4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网络文学研究分会会长、安徽大学大师讲席教授 欧阳友权

  近年来,在主流意识形态的倡导、业界管理者与经营者的积极调适和网络作家的共同努力下,网络现实题材作品明显增多,质量也有所提升,郭羽、刘波的《网络英雄传Ⅱ:引力场》(以下称《引力场》)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部。解读这部小说,对于我们理解网络现实题材创作抑或网络文学中的现实主义问题,也许是一个不无启示的“切口”。

也谈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

  《引力场》何以成“爆款”

  《引力场》有着超越一般网络小说的文学品相,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良好的艺术品质,故而实现了网络创作对现实题材的“逆袭”。它不靠“打怪升级”推进故事情节,不用“金手指”破解艺术难题,或用“废柴逆袭”模式打造英雄人物、以“洒狗血”吸引眼球、靠“泪点”博取同情等套路,而是用精谨细腻的笔法、充实丰沛的细节、个性鲜明的人物和张弛有度的节奏,让一部现实题材小说不仅有意义,还能有意思和有意味。

  比如,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无论是正面人物或反面人物、主要角色或次要角色,均能为他们设置必要的腾挪空间,找准其性格特点予以精妙刻画。此外,作者善于抓住人物行为中细微而具体的片段和场景,通过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等呈现人物之间情感关系的微妙变化,以情节深化人物的形象和精神,强化故事的现场感。

  说到《引力场》的文学品质,不能不提到它富于文学意味的语言表达方式。它没有某些网络小说语言的“常见病”,如粗糙、口水化、随意和无趣等,而是尽可能做到精致、洗练和传神,追求文学语言的饱满度和通透感。作为一部紧贴商战现实的小说,其描写创业者抗争中的不屈,失败后的奋起,内容更涉及商场官场舆论场、亲情友情爱情,以及市场权谋、黑幕血拼、困境化解等。如此复杂的剧情和桥段,却不显冗杂和繁乱,这得力于作者的高超叙事能力和练达不赘的语言工夫。其卓尔不群的风貌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人们对网络文学的误解和偏见,消解了人们对网络小说套路化、轻质化和娱乐化的印象,为现实题材网文创作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本。

  网络创作如何写好现实题材

  书写现实题材,强调“接地气”,目的是要写出鲜活生动的灵魂,而不仅仅是描摹世界的皮相,让现实成为文学创作的“打卡地”。网络文学介入现实,干预生活,首先是能触动人的心灵,让读者得到自己生活和他人作品里得不到的东西。这就需要有对现实生活的深入体察和独到思考,不能让作品流于“一地鸡毛”,看过即忘。网络作家不仅要书写自己所熟悉、所体验到的生活,还需要经过艺术甄别和精心构思,写出只属于“我”的对生活的独到感悟,并用理想之光去照亮生活,呈现不一样的现实伦理,即马克思所说的写出“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而不只是“打卡生活”,只写“当下生活元素”或记录生活中的重要事件,让自己迷失在经验的“圈层”中。只有抵达了生活,文学才有力量;只有写出经过主体干预和观照的现实,文学才能真正抵达生活。“若跟在现实后面亦步亦趋,容易缺乏审美层面的观照;若过度理想化,人物形象会失真……破题的关键,首先要实现对现实生活的有效观照”,只有这样,网络文学的“金手指”才能“激活现实题材新的想象力” 。

  现实题材创作应该表现“时代主旋律”,同时又要避免“观念空转”而成为“时代精神的传声筒”。很显然,时下倡导网络文学创作现实题材作品,除了“纠偏”和“矫枉”外,其延伸的价值逻辑更要求网络文学多反映时代的主旋律,体现正确价值导向。网络现实题材创作尤其需要富含正面的价值和意义。不过无论多么正确、多么高尚的价值和意义,在作品里都不应该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也不是某种高悬的“导向标签”、一种“宏大叙事”的虚幻愿景,而要用艺术的感召力去“余味曲包”地隐含这种观念和愿景,否则写出来的只会是空头讲章的“伪现实”。

  与之相关,还要需要明确一个被遮蔽的创作理念,即现实题材并非是文学制高点,文学创新比曲意迎合更重要。倡导创作现实题材,并不排斥题材多样化,也不是回到“题材决定论”,或意味着现实写作的天然优胜性。与传统文学相比,网络创作更容易受市场化利益驱动,经济指标往往成为“欲望写作”的催生婆;而粉丝的催更,让本来应该是“春蚕吐丝”般的文学创作,变成了比拼高产的“速度竞赛”,或者超长写作的“拉力赛”。于是,网络文学,尤其是那些现实题材作品,便容易成为迎合市场的消费品或图解观念的牺牲品。这时候不仅要看一个作家的创作能力,还要看他的艺术定力和责任担当。生活为文学赋能,作家为作品赋魂,在坚持以读者为中心的同时,一个有艺术追求的网络作家,要使自己的作品有持续的生命力,就需要在题材之外把握“迎合”与“追求”之间的张力与平衡,多在艺术创新上下功夫,这样才有可能产生文质兼美的现实题材佳作。(欧阳友权)

  【本文为文章摘选,原文刊载于《南方文坛》2020年第4期】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先生与中华诗教

  • 《好东西》:她不再幻想“应有的”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