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他是谁不重要,成为谁才重要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他是谁不重要,成为谁才重要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1-06-25 10:3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尹一伊

  最近,正在央视八套与爱奇艺同步播出的谍战剧《叛逆者》凭借其紧凑的叙事节奏、“烧脑”的故事情节和扎实的创作阵容成为热门话题。这部改编自畀愚同名小说的作品由青年导演周游执导、著名剧作家李晓明领衔编剧,集合了王志文、朱一龙、童瑶、王阳等一系列实力派演员。

  该剧讲述年轻的军统干部特训班学员林楠笙在执行任务、英勇抗日的过程中找到信仰,最终成长为一名共产党人的故事。《叛逆者》原著短篇小说行文极其简洁准确,对主要角色林楠笙的刻画跳脱出经典的英雄叙事,塑造出了一位层次丰富、真实而又情感充沛的精彩人物。一方面,这样的文本为影视剧改编打下绝佳的文学基础;而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剧本改编难度。剧本中,如何将戏剧事件相对松散的文本扩展为以行动为主体的情节序列,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人物的复杂性,是《叛逆者》面临的挑战,也是它最终成功的关键。

  从一开始就放弃了“猜身份”

  谍战影视剧的类型化特点是相对明确的,强情节、强动作、强悬疑是谍战剧从叙事上吸引观众的重要原因。这意味着,谍战剧的节奏需要足够紧凑、建制需要足够精悍,人物与人物关系需要在接连不断的戏剧动作中完成塑造。纵观以往优秀的谍战剧,人物建制几乎都是在“隐藏身份”与“阵营斗争”这两个主要行动中完成的。

  《叛逆者》可以说是另辟蹊径:它几乎不讲“身份”的故事,只讲“人”的故事。剧中的主要角色,从林楠笙、朱怡贞、陈默群到顾慎言,他们虽然从事情报工作,但从一开始就阵营清晰,没有给观众留下任何“猜身份”的悬念。身份游戏从不是重点,观众清楚地知道林楠笙假扮助教潜入共党必然很快就会暴露,而顾慎言和陈默群对彼此的身份也基本心知肚明,两人交锋的精彩之处在于对峙周旋而非身份判断。这样一来,要让观众对情节有期待,就必须建立他们对“人”的期待。剧作的核心悬念也就由此从“他是谁”变成了“他如何成为谁”,也就是此剧最终要做的戏剧动作——“叛逆”:林楠笙为什么成为共产党人?顾慎言为什么选择吸收他而不是锄奸?陈默群为什么投日?

  当观众从关注“身份的故事”到关注“人的故事”时,一部谍战剧和其中的人物就真正“立住”了。在《叛逆者》里,所有人物都从未因为“身份”或者所在的阵营而被简单定性。借由林楠笙的视角,观众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国共两党人物行动的逻辑与合理性,也能真正触碰到人物找到信仰、坚定信仰的过程。最终让林楠笙做出选择的,不是阵营的“正邪”,而是在审讯中、任务里所经历的一次又一次关于人性、理想的拷问。对于林楠笙而言,他所最终选择的信仰恰恰是去标签、去身份化的,正如剧中的经典台词所说:信仰不应该依附于任何一个人,信仰要在不断的实践和战斗中得到检验,最终方能达到坚定。

  两个“精神导师”的对决

  讲好“人”的故事,也要求所有情节必须紧紧围绕丰满的人物和人物关系进行设计。在这一点上,《叛逆者》是成功的,剧中几乎每一场戏都对人物关系的推进或改编有作用,剧中的主、次要人物的人物特质与成长变化则得以在情节中充分地完成塑造,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

  作为剧中真正的“叛逆者”,林楠笙是被“困”在人物关系里的:他首先游移于陈默群和顾慎言两个“精神导师”之间。陈默群之于林楠笙,既是伯乐也是强权,两人之间是父权意义上的强弱关系;顾慎言之于林楠笙,既是“假想敌”也是知音,两人之间是人格上的惺惺相惜。两个角色互为镜像,而林楠笙这一人物的成长,几乎就在这两组人物关系中拉扯成立。

  初入复兴社上海区的林楠笙是稚嫩而青涩的,在这一阶段,无论是剧本对人物的塑造还是演员的表演状态都明显收敛,甚至任由林楠笙被包括陈默群、顾慎言、纪中原在内的其他成熟角色的风采“埋没”。这种对人物戏剧性的控制,或许无法第一时间满足观众对主要角色的期待,却准确地符合了成长型人物的起始状态,更衬托出后期林楠笙从小人物开始成长、反击的力度。从陈默群离开上海开始,他与林楠笙之间父权式的关系更多地体现在精神层面,林楠笙的状态开始起势,但业务虽成熟,信念依然在陈默群与顾慎言之间摇摆。陈默群叛变后,林楠笙所做出的信仰抉择,也是对精神导师及其背后的人性、人格所进行的选择。

  在表现林楠笙蜕变的关键段落中,演员贡献了非常精彩的表演。林楠笙得知陈默群叛变后,演员朱一龙在短时间内完成了由发怔到泪中带笑、再到怒吼的无台词表演,在三重层次的情感爆发中,通过形体和神态将角色的失望、自嘲和悲愤表现得张力十足,也完成了人物的“脱胎换骨”。同时,饰演顾慎言的王志文通过“不动声色”的表演,精准地拿捏住顾慎言在表面上的嬉笑市侩,行为上的“老奸巨猾”和信仰上的坚定高洁。饰演陈默群的王阳则通过扎实的基本功和感染力,成功塑造了陈默群这一极具魅力的反派人物。

  在剧中,陈默群的所有戏剧动作都有迹可循。从最初高傲冷酷的领导形象,到遭人陷害走投无路,这一角色的“高开低走”由林楠笙的视角展现,在某种意义上是“父亲”形象的毁灭和坍塌。他在绝境中选择叛国,不仅令林楠笙痛心疾首,也让观众扼腕叹息。林楠笙与两位精神导师之间的人物关系,几乎可说是《叛逆者》戏剧性的核心。

  对照鲜明的情感线

  朱怡贞和蓝小姐则形成另一组对照。在原著中,林楠笙与两位女性角色之间的情感非常内敛厚重,剧版的处理则相对“脆”,将林楠笙与朱怡贞的感情表现为价值观的相互吸引,而将林楠笙与蓝小姐的感情表现为情感的相互扶持,既保留了原小说中的核心人物关系,又将感情线尽量巧妙、合理地融合进寻找信仰的主要叙事线中。

  朱怡贞的独立、勇敢,以及信念感吸引林楠笙,她的人物形象是相对来说“形而上”的,是理想信念的化身。而当热恋中的朱怡贞得知林楠笙的军统身份时,童瑶对于朱怡贞当下克制的震惊,以及角色组织命令撤退时始终回不过神的表演处理,则非常内敛、准确,让一个信念化的人物成功“落地”。蓝小姐的人物设计则是感性的、社会化的,她对林楠笙的帮助和引导,展现出另一种游走于各种社会关系之间、内心却独立自强的女性形象。对于林楠笙而言,朱怡贞和蓝小姐以情感联结的方式,分别解决了他对理想和人性的困惑,是剧中另一组引人入胜的人物关系。

  可以说,《叛逆者》的成功再次验证了谍战剧创作的命门:在剧情逻辑合理、戏剧动作丰富的基础上,人物的塑造永远是剧作的灵魂。游戏化的身份故事仅仅是谍战剧的类型外壳,只有真实地表现人物的彷徨,让人性而非教条成为人物变化的震荡之声,“叛逆”才能够成立,信仰才足以动人。在这样一部“全员明狼”的“非典型”谍战剧中,“人”的故事同样能够引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尹一伊)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阿娜河畔》:磐石的记忆和岁月的回响

  • 詹 丹:史铁生《那个星期天》校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