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把非遗拍成电影有多美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1-07-27 14:1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沈杰群

  2014年,苏州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成为全球“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日前上映的纪录电影《天工苏作》,就讲述了姑苏城中非遗传承人和手艺“纠缠”一生的故事。

把非遗拍成电影有多美

  《天工苏作》海报

  宋锦、核雕、灯彩、明式家具、苏式船点、苏绣、香山帮建筑营造、缂丝、玉雕……《天工苏作》展现了具有代表性的9项苏州传统工艺,并以12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视角,展现流传千年的传统工艺在历史长河中的流变与革新。

  比如,我们都曾在中学语文课本里学习过《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方寸间的核雕别有洞天。对于核雕手艺人而言,当1.5毫米的刻刀刀锋撞上一枚二三十毫米的橄榄核,是一场“硬碰硬”的交锋。

  又比如,很少有人知道,织造宋锦的花楼织机,竟与现代电子计算机的二进制异曲同工。

  而在打造明式家具的匠人心里,塑造家具的“形”固然重要,可岁月特有的气味更藏有一番意蕴。“一棵紫檀树,需要上千年才能长成,有一种独特的香气,这是时间封存在木头里的味道”。

  有观众评价,《天工苏作》就像一座线上的非遗博物馆。片中,12位主人公不同年龄、不同阅历,不同领域、各攻其巧,但是手里、眼里都写着同一句话:以一生坚守一艺。

  手艺与器物的美,显然是最先抓住我们注意力的第一因素。可是,沿着直观的“美”再往深处走,你会遇见更多特别的人——他们仿佛是时间的驾驭者,守着古典的心,把传统的、往昔的一切,完好无损地带到今人面前。

  “你有没有闻过木屑花的味道?在所有的木头中,紫檀木的木屑最香,那是时间封存在木头里的味道。”明式家具制作技艺传承人宋卫东告诉记者,他16岁开始当学徒,一开始谈不上对做家具有多喜爱,可是慢慢做多了,了解透了,自然就喜爱上了。那种感觉是“全身心地把每一件作品跟自己完全捆绑在一起”。

  苏州玉雕江苏省代表性传承人蒋喜做玉雕40年的过程都很顺利,主要原因是内心喜欢这个行当。“喜欢了以后你会觉得很愉悦,碰到任何困难都觉得这不是问题”。蒋喜觉得,对于非遗,有人喜欢技法,有人喜欢美学,也有人喜欢文化。这份感情,是实现非遗传承与创新的根本要素。

  在《天工苏作》中,有些非遗的故事,还与亲情有关。

  非遗,既有好看的,也有好吃的。苏式船点,就属于“舌尖上的非遗”。船点,即在船上食用的点心。“临水而生”的苏州船点选料考究、制作精美、口感极佳,加上艺术造型的包装,可以算是苏州点心中的“阳春白雪”。菜品特色是:香、软、糯、滑、鲜、型。

  苏帮菜制作技艺苏州市代表性传承人董嘉荣,是苏式船点的头牌,曾代表中国在国际大赛上夺得金奖。如今他每天生活的头等大事是接小孙女幼儿园上学放学。因为手抖,董嘉荣已经搁置船点手艺8年。

  儿子儿媳提出要接孩子回身边住,董嘉荣很舍不得,但也无法拒绝。他决定,为自己最疼爱的小孙女亲手做一次船点。在纪录电影中,夜深了,小孙女已经睡下,而董嘉荣在灯下用颤抖的双手,努力做船点。令人泪目的是,那些船点造型都是小孙女喜欢的童话书中的意象,比如小胡萝卜、小猪佩奇等。

  第二日,董嘉荣与小孙女一起坐在船上,享用船点,度过属于祖孙二人的亲密时光。

  《天工苏作》导演孙曾田如是阐释影片的创作初衷:“通过这些人和艺的‘厮磨纠缠’,我们将呈现当代工匠精神的核心:开放包容的视野,一丝不苟的钻研、敬天爱人的涵养、持之以恒的创新。”

  达到极致之美的非遗技艺,熬的是匠人们一生的心血。如何传承和发展,无疑成了他们时时思索的难题。

  苏州灯彩的历史很久,长达1500多年。灯彩,又叫“花灯”,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汉族传统民俗工艺品。“东风夜放花千树”,灯彩在古代,其主要作用是照明,由纸或者绢作为灯笼的外皮,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条制作,中间放上蜡烛,到现代则会放灯泡。2008年,灯彩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已到古稀之年的苏州灯彩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汪筱文,为了重现“传说中的苏灯典范”——万眼罗灯,每天要切割至少500个光孔,两孔的间隙不超过一毫米。

  灯彩匠人十年出师,这等既精细又熬时间的技艺,接班者难觅。

  “我现在77岁,到顶了,真的没有接班人,因为我们的行当比较苦,苦在什么地方呢?一个是现在做的体量越来越大,工程量越来越大;另外一个,学艺比较难,真的不是人们想象一年、两年、三年能够学成的,没有十年功夫真的是拿不下来。”汪筱文说。

  蒋喜指出,非遗今后的发展一定是先把自己的“根”找出来。

  “我为什么研究古玉呢?我在苏州玉雕厂的时候就做古玉雕刻,古玉做到一定程度以后,会发现只是复制,那是一个很危险的事情,我们回过头去看我们中国的玉文化,它的根在哪里?它的理论基础,它的审美,包括当下的一些审美,如何结合起来?在那样的基础上再去创新。”

  在电影中,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人说,万物生长,草木枯荣,都有自己的周期,“香山帮”已经扬名上千年,现在走到了岔路口;而两位苏州玉雕大师面向市场和面向传统,选择了不同的“登顶”道路。

  还有灯彩匠人的话,富含哲思:“世界上的灯,说到底只有两种——给人家看的和给自己看的。给人家的挂在外面,亮了还要灭;给自己的放在心里,始终亮在那儿”。

  孙曾田认为,手艺的力量来自手艺之外。“技也近乎道”,创作者不只要关注手艺的“技”,更要关注“技”背后的“道”,这个“道”是工匠精神,也涵纳文化、情感和哲思,关联社会、经济和时代变迁。(沈杰群)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毛夫国:一只猿的“进化”寓言

  • 杨韵莟:仙侠古偶剧的“工业糖精”何时休?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