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折射现代人精神侧面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07-29 09:5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王宏图

  在朱文颖20余年来创作的篇什众多的作品中,读者几乎找不到惊心动魄、血光冲天的场景,有的大多是被批评家称为用“精微幽隐”的笔触描绘的南方城市平和庸常的世俗生活画面。然而,如果据此将她的作品视为当代都市的田园牧歌,那不免误入歧途。的确,她文本中日常生活之流貌似和乐安逸,波澜不起,光可鉴人,但其间分明散布着或大或小的裂缝,一簇簇浓淡不一的暗影浮漾起伏。这一特性从她初登文坛时的《俞芝和肖梁的平安夜》中便可看到。和同辈的“70后”作家不同,朱文颖的笔调明显要节制得多,在一曲不乏迷乱的青春挽歌中,洋溢着与生俱来的精致纤细的南方气息。在新世纪之初推出的《高跟鞋》《水姻缘》等作品中,一种淡淡的伤感散溢在南方黏湿的空气中,她不动声色地展现了生活在苏州、上海等地的年轻人踯躅于浪漫憧憬与现实间的状态。日后问世的《莉莉姨妈的细小南方》延续了这一特色,并加以发扬光大,它将三代女人不乏传奇色彩的情爱故事安置在急剧变幻的时代大潮中加以书写,凸显出她们鲜明的另类人生轨迹。

折射现代人精神侧面

  新近推出的这部中短篇小说集《有人将至》辑录了朱文颖近年来的8篇新作。除了依照《海上花列传》中相关情节进行改写的《繁华》有着“故事新编”的余韵外,其余诸篇大都以作者熟悉的南方城市为背景。但和先前的作品相比,它们更多探触到人物内心的深层,展示他们在物质生活变得相对丰裕之后内心盘桓的种种困惑和希冀。书名《有人将至》乍看之下给人淡淡的惊悚之感,似乎作者套用了悬疑小说的框架,好似一桩未加张扬的案件迫在眉睫,其实不然。从语义层面看,“有人将至”蕴含着内在的紧张感,它指向即将发生的未知,既是外部世界的事件,更是内心世界的悸动、颤栗,乃至痉挛。

  《有人将至》中的几个作品,微澜下潜藏的惊涛、隐而未显的伏笔,形成了朱文颖小说鲜明的结构特色。《分夜钟》中,随着叙述的进展,读者慢慢接近喻小红疯癫隐秘的缘由,而临近篇末,真正的谜底浮出水面,其背后的根源竟是当年一桩蓄意的情杀。《宝贝儿》中,日常生活的平庸烦扰将贝先生和妻子上官雨燕原本并不深厚的情感消磨殆尽。贝先生对此的态度是坦然接受,上官则移情于宠物——蜥蜴。最后她爱屋及乌,在蜥蜴莫名失踪后恋上了宠物店的老板。它突破了描写夫妻情感危机的惯用套路,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同样是书写男女情爱,《听见天使唱哈里路亚》聚焦步入中年的熊炎和楚玉的恋情,全篇洋溢着近乎童话般的浪漫基调。但临近篇末,他们最终分手。个人的情感无法与铁硬的现实抗衡,一曲青春和爱情的挽歌在耳边回荡:我们都曾年轻,都曾激情满怀,但我们毕竟老了,毕竟无法将昔日一笔抹去,推倒重来,我们只能在天使般歌声中梦想幸福。

  《春风沉醉的晚上》中有着类似的倒转,女主人公与德籍华人夏秉秋相恋,当两人的差异曝露于光天化日之下后,那脆弱的情感便画上了休止符。一种苦涩的绝望吞没了她。但可以设想,如果有机会,她还会在体内残余的生命力的驱使下重新开始,重新尝试,就像熊炎和楚玉那样。正是在这里,“有人将至”展示出了另一种涵义,那便是希望——追求梦想的希望,它蛰伏在你我心中,亘久长存。

  正如评论家李敬泽所说,作为小说家,朱文颖却像艺术家一样思考和书写。拿起这本书,仿佛进入了一个当代艺术馆,每个艺术品都折射出现代人的精神侧面。

  (作者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宏图)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脐带》:流浪在失落与新生之地

  • 安抚与重建:《铃芽之旅》的情感诗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