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南昌起义》浮雕诞生记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南昌起义》浮雕诞生记

来源:北京晚报2021-08-02 15:0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贾英廷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4周年。八月初,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中央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迎来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他们在此凭吊缅怀革命先烈。

  人民英雄纪念碑镶嵌着10幅汉白玉大浮雕,展现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浴血奋斗的艰辛历程,纪念碑西面便是《南昌起义》的浮雕,表现的是起义部队在打响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时的情景。

  这幅极具感染力的浮雕是怎么诞生的,在它背后又有哪些历史?

《南昌起义》浮雕诞生记

  人民英雄纪念碑《南昌起义》浮雕 画稿:王式廓,雕塑:萧传玖

《南昌起义》浮雕诞生记

  萧传玖在创作《南昌起义》浮雕泥塑

  进入天安门广场,就能清晰地看到矗立在广场中央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正面是毛泽东亲笔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新中国成立后建造的第一个标志性建筑,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当之无愧地被誉为“共和国第一碑”。

  人民英雄纪念碑既表彰了先烈们的丰功伟绩,表达了“纪念死者,鼓舞生者”的初衷,又是一座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建筑佳作,开创了新中国美术史上城市雕塑的新篇章。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身东西两侧上部,雕刻着以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小须弥座四周,雕刻着以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8个大花圈,大须弥座四周,镶嵌着10块汉白玉大浮雕,这些浮雕高2米,宽2.05米至6.40米不等,合在一起共40.73米。每幅浮雕里有20个左右英雄人物,每个人物都和真人一样大小,他们的面貌、性格、思想、感情和姿态形象都不相同。这些浮雕的设计构图和历史题材的准确把握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浸透着新中国第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及老一辈艺术家们的智慧与心血。整个纪念碑的造型庄严凝重、挺拔雄伟,静穆中带有强烈的古典主义色彩,既有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新时代精神。人民英雄纪念碑自1959年建成后,一直深受中华儿女的景仰,她已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追求民族独立与人民幸福的象征,成为国家和人民尊崇缅怀、铭记瞻仰革命先烈的地方。

  人民英雄纪念碑大须弥座上镶嵌着中国近代以来8个历史题材的10幅汉白玉大浮雕。这些浮雕主题鲜明、艺术精湛,清晰地展现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浴血奋斗的艰辛历程,折射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意志。或许有人会问,这些浮雕的历史题材和主题,是如何从中国百年历史中选择的?浮雕上的人物形象又是如何创作的?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8个浮雕题材的确定,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探讨,进行过多次修改和变动。纪念碑兴建委员会对浮雕主题的定位是:要选用最能代表人民革命的历史题材来展现纪念碑的主题思想。1952年7月中旬,纪念碑雕画史料编审委员会在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主持下,初步提出了10个历史题材,分别是:“三元里、义和团、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二七运动、五卅运动、井冈山、游击战、平型关、渡江”。随后,雕画史料编审委员会将这10个题材及浮雕在碑座上的位置图,发给有关领导和机构以及纪念碑兴建委员会全体委员征求意见。许多知名人士和中央领导对纪念碑浮雕题材的选定十分重视,并就浮雕的题材、内容及前后摆放位置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郭沫若先生在回信中建议,浮雕的题材应该加上“八一南昌起义”和“淮海战役”的内容。之后,雕画史料编审委员会根据收集来的反馈意见,对浮雕题材方案做了进一步的修改,并将材料呈报给毛泽东主席审批。1953年1月19日,纪念碑兴建委员会秘书长薛子正传达了毛泽东对浮雕主题的意见,其中一条具体意见是将“井冈山”改为“南昌起义”。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题材的选定,在纪念碑建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兴建委员会经过反复的讨论和一次又一次的修改调整,将原来拟定的10个题材改为8个,即: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胜利渡长江。新的浮雕选题方案经报请党中央审定,最终形成了人们今天看到的8个历史题材的10幅浮雕以及每幅浮雕在纪念碑须弥座上的具体位置。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题材,都是我国百年革命史中最有历史意义的场景和瞬间,虽然历史事件不一样,但都完整地体现了对纪念碑碑文主题的理解和运用。每一幅静止的浮雕都表现出了极富动感的场景和人物的音容神情,使得这些浮雕有血有肉,避免了简单的说教,以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告诉人们,不忘历史,牢记使命,方能始终。

  《南昌起义》浮雕位于人民英雄纪念碑西面。浮雕画面表现的是部队在起义瞬间的情景。浮雕上,起义军战士豪迈地擎起鲜艳的红旗,红旗辉映着英姿焕发的部队首长,他敞开披风,挺着胸膛,扬起双眉,挥着铁臂,庄严地向战士们宣布起义。早已做好战斗准备的士兵们,举着起义的信号灯,威风凛凛地紧握着武器,发出像大海怒潮般的口号声。一双双眼睛仰望着首长,闪现出炯炯的光芒,仿佛要求首长立刻下达出击的命令。军号手的脸颊紧贴着红旗,把冲锋号吹得震天响。昂首呼啸的战马,迫不及待地要驮着战士去冲锋陷阵。人民群众也斗志昂扬地投入战斗,给起义军运来了一箱箱子弹,让战士用它去射穿敌人的心脏。

  著名雕塑家萧传玖在创作《南昌起义》浮雕过程中,为了真实地再现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他根据王式廓起草的画稿,重点刻画了指挥员向战士们宣布起义的瞬间。因为这一时刻最能体现战士们激昂慷慨的情绪。这是一个宏大的场面,把握画面的整体结构与布局十分关键。萧传玖以严谨的艺术手法认真处理每一个人物和细节,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才把构图确定下来。为了在有限的画幅中反映热烈的战斗气氛,他巧妙地运用多层次的处理方式扩大人物的活动余地,使浮雕保持较大的起伏,以丰富的光影变化让主要部分跳动起来,达到人物组合与构图节奏的和谐。

  【补白

  起义第一枪

  为何在南昌打响】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从广州出师北伐,在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援助下,北伐战争迅速发展。1927年春天,在北伐战争获得初步胜利之际,国民党内的蒋介石、汪精卫勾结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上海、武汉等地发动反革命政变,残酷地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致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以失败告终。为了挽救革命,周恩来等同志坚决主张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1927年7月中旬,中国共产党决定在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周恩来受党的委托,担任党的前敌委员会书记,领导起义。

  那么,为什么选择在南昌起义呢?

  当时,南昌是反动势力相对薄弱的环节,而革命力量比较强,基础比较好,这为起义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且,南昌是江西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占领南昌会给国民党反动派以沉重的打击,扩大革命影响。参加南昌起义的部队是当时国民革命军里受我党领导和影响的一部分军队,主要是叶挺率领的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贺龙率领的第二十军,朱德率领的第三军军官教育团,以及第四军第二十五师等。

  1927年7月中旬,根据中国共产党的指示,叶挺、贺龙率领部队以“东征讨伐蒋介石”的名义,先后离开武汉开往南昌。当部队开到九江地区时,汪精卫急急忙忙从武汉窜到庐山,设下圈套,要贺龙、叶挺两人立即上庐山“开会”,阴谋解除他俩的兵权。叶剑英得知消息后及时把这个秘密告诉了叶挺、贺龙。他们商讨后决定:不去庐山开会,部队快速向南昌进发,彻底粉碎敌人的阴谋。

  7月26日,周恩来秘密来到南昌。次日,在起义军总指挥部的所在地江西大旅社召开了重要会议。周恩来在会上宣布了领导起义的中国共产党前敌委员会正式成立,由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等人组成,周恩来担任书记。会上,周恩来传达了党中央关于在南昌举行起义的决定。会议分析了敌我形势,研究了起义的行动计划,作出了7月30日晚上举行起义的决定。

  正当起义准备工作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的时候,张国焘于7月30日早上匆匆忙忙赶到南昌阻止武装起义。经过周恩来和前委其他同志的坚决斗争,粉碎了张国焘破坏起义的阴谋。但是,原定7月30日的起义时间推迟了,前敌委员会决定8月1日凌晨4时举行起义。

  31日晚上10点多钟,贺龙向周恩来报告:有人叛变投敌,泄露了起义机密。面对着这突然发生的紧急情况,周恩来同前敌委员会成员进行了分析研究,毅然决定:为了保证起义成功,必须先发制人,起义时间提前。

  8月1日2时,“砰、砰、砰”的枪声划破了南昌的夜空。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指挥下,各路起义军向驻守在南昌的国民党军队发起进攻,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战,起义军占领了全城,南昌起义取得了成功。

  南昌起义是在国民党叛变革命后,中国共产党打响的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武装斗争的旗帜,在我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第一页,为创建伟大的人民军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33年7月11日,毛泽东主持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将8月1日定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日,也就是如今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作者系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原副主任贾英廷)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周思明:精品化引领微短剧创作

  • 《雪豹》:走进生命的诗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