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在历史文化的深处寻觅诗情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在历史文化的深处寻觅诗情

来源:中国文化报2021-08-04 09:1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周晓风

  王彬先生是散文名家、知名学者,2019年,我在文艺评论座谈会上认识了他,之后收到王彬先生的新作《袒露在金陵》。读后,有一种久违的愉悦感。

  《袒露在金陵》是王彬很重要的一部散文集,是一本值得花时间仔细品味的作品。该书所描写的丰富的历史文化意象,蕴含着作者对于历史和人的一种独特的观察和感悟,很多文章耐人寻味,给人留下无穷的遐思。《袒露在金陵》共收集了31篇散文,分五章,写人是历史人物,写景是旧时明月,一花一木,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该书落笔于历史上让人回眸的人物和故事,尤其是那些富有历史文化内涵却因某些原因受到遮蔽的历史人物和细节,是在历史文化的深处寻觅诗情和那些不轻易示人的历史和人性的奥秘。其中《六诏》和《兄弟》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六诏》从浙江地名入手,写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和他儿子的故事。作者没有过多写王羲之,而把笔墨放在王羲之的几个儿子身上。王献之的书法出众,值得写上一笔;王徽之(子猷)雪夜访戴,有名士派头,《世说新语》早有记载;次子王凝之据说因盲目信奉五斗米教以致糊里糊涂丢了性命,作者由王凝之引出传说中他才华过人并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具有凌然气势的夫人谢道韫。谢道韫是文学史上有名的才女,《晋书》《世说新语》等均有记载,作者将谢道韫以“未若柳絮因风起”喻雪花的故事延伸下来,感慨这位富有才情的女子与蔡文姬同样的悲剧生活。在国际天文学会命名的310座水星环形山有一座蔡文姬山,作者写道:“星空如海,哪一颗星辰里的山峰是谢道韫的呢?”作者对才华横溢又命如纸薄的女性给予了关注和同情,《沈园香碎》中宋代诗人陆游原配妻子唐婉、《故园的女人与花朵》中鲁迅早期的女友许羡苏,以及《顾太清》中清末女词人顾太清等,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烟云和人生际遇的独特感受,试图在历史文化的深处寻觅诗情,喟叹造化对于人命运的摆弄。

  同样的寻觅和喟叹,在《兄弟》中显得格外别致而动人。鲁迅与周作人是新文化运动的名人,他们之间的关系被给予了不同寻常的解读。在现代文学研究者笔下,周氏兄弟失和常被赋予了重大的思想道路以致意识形态内涵。在王彬的作品中,他不厌其烦絮絮叨叨地写鲁迅与周作人一家迁入北京八道湾十一号的过程和细节。鲁迅1919年11月21日与周作人迁入北京八道湾十一号,然后鲁迅又匆匆南下接母亲、妻子朱安以及三弟周建人一家,于同年12月29日入住,一家人终于在八道湾十一号过上了团圆年,使“曾经颓败的周氏台门在北京焕发了新生机”。接下来的几年间,长兄鲁迅一直勉力支撑着这个大家庭的体面生活。其间周作人生病住院或到京郊碧云寺疗养,鲁迅不仅多次探视,而且向同事借钱乃至卖掉收藏的图书,为周作人筹措费用。然而仅仅不到四年,1923年7月18日,周作人却交给鲁迅一封信,也就是那封兄弟失和的绝交信。这两位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人物从此不再来往。作者详细描写了八道湾十一号院落房间的结构,并联系到鲁迅、周作人在此前后涉及兄弟情谊的相关诗文表达了一种斩不断理还乱的思绪,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文章最后还特别提到一个细节:上世纪60年代,一位编辑去约稿,周作人送他出门时指着院内的丁香说:这是家兄种的树。作者写到此处感慨道:“说这句话的时候,他心底的幽曲是否会如残夏的流萤一样断续浮动呢?”其实,这些都不是要追溯考证鲁迅与周作人兄弟失和谁对谁错,只是表达作者一种在历史文化深处的感慨或无奈。

  《袒露在金陵》除了写历史人物,也写山川河流,乃至动物植物乌鸦麻雀俱有,然而流淌在文字中的,始终是关于人的情感和命运。这就使得山川河流、动物植物同样成为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的文化存在。如《野狐岭》中的野狐岭,不仅仅是一座野狐出没的山岭,而是标志着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分界线,在这里曾发生公元1211年那场成吉思汗大败金人的野狐岭大战,从此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走向。燕子矶、中华门和清凉寺,也都因承载了太多历史人物的故事而让人难以忘怀。我想,散文乃至文学作品究竟应如何表现历史文化?前些年流行一种所谓大文化散文或大历史散文,据说其特点除了宏大历史文化题材外,还有鲜明的文化意识和理性思考色彩,但为什么叫大文化散文我不太理解。读王彬的散文却给我一种启发。王彬的散文多写历史文化题材,尤其是北京的历史文化,他的散文也有不少说理的地方,还有考据夹杂其中,甚至还辅之以图表,但读起来并不感觉枯燥无味。在《故园的女人与花朵》中,作者用了相当篇幅写鲁迅的故园,写与鲁迅有关的女人及她们的命运。写洛阳龙门大佛的《香光》,提到龙门石窟的卢舍那佛像源自对武则天的摹写。《袒露在金陵》中写了许多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和大量动物植物,也写了如武则天、成吉思汗、鲁迅这样的大人物和野狐岭这样的大题材,作者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历史现场身临其境地感受。在我看来,作者的这些所谓小题材、小主题,与所谓大题材、大主题的散文,并无实质上的差别。这些作品之所以打动读者、耐人寻味,来自于作者独特深邃的感悟及生动贴切的表达。从作者亲身感受出发,以独特的观察和感悟,表达那些既是属于作者也与读者相通的情愫,而没有一味去写那些宏大题材和宏大叙事。王彬认为散文应书写真实的生活经历、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思索。文学作品都应写真情实感,散文的真情实感尤其应以作者的真切体验为基础,这是散文文体的基本特征。无论是大历史、大文化,还是大题材、大主题,都只有建立在个人的体验之上才能成为打动人和感染人的作品。只有那些在个人独特的体验和感悟中见出命运的身影和历史的沧桑,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好作品。《袒露在金陵》可以看作是这样的优秀散文的代表。(周晓风)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孙亚儒:夸父逐日式的悲剧美——海子史诗意象解读

  • 《保你平安》:超越个人梦想的平民英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