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流量平台助力古籍活化传承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流量平台助力古籍活化传承

来源:文汇报2021-08-09 09:2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汪荔诚

  据统计,我国目前现存古籍5000多万册件,有1000多万册件亟待抢救性修复,仅7.4万部古籍可供线上阅读。这一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如何去保护和传承?

  日前,一个活动点燃了古籍传承的火种——字节跳动公益联合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国家图书馆发起“寻找古籍守护人”活动启动,招募创作者通过抖音、西瓜视频、今日头条等平台,创作相关内容、推动古籍活化、助力传统文化传承,旨在激励创作者通过说书、绘画、复原美食等不同的形式,普及古籍知识、演绎古籍内容,让古籍鲜活起来。

  业内人士表示,古籍的保护和传播方面,流量平台可以激活“人”这一要素,本着共享、开放的理念来保护与利用古籍资源、提升古籍工作的质量。同时,不仅要传播古籍中的科学和人文奥秘,古人在古籍生产、制作、传播中的辛劳和坚韧精神也值得传承和借鉴。

  承载厚重文化底蕴的古籍亟需“活起来”

  古籍,即1912年之前经过刻印、抄写等方式所出版的图书和文献,用来传承文明、普及教育以及记载历史,有着简册、卷轴、线装书、册页等多种装帧形式,古朴典雅,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体系,加强古籍等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

  “把古籍放在库房里冷掉,是一个民族的损失。”有网友如是呼吁。古籍续命迫在眉睫。复旦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光辉告诉记者,古籍保护是一项繁琐、长远的工程,涉及人文、科技、非遗、审美等诸多领域。“古籍载体纸、墨的材料科学研究涉及造纸植物、造纸工艺等,古籍表面的微生物学则与古籍传播过程中当地的微生物以及传播者、阅读者留下的基因成分有关。”

  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研究员石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古籍的编目鉴定是修复以外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根据全国古籍普查的工作要求,要对全部古籍鉴定编目,具体包括书名、卷数、作者、版本信息、存卷、册数等项目,须逐一厘清,工作量大,对于编目鉴定者的业务水平要求高。

  随着科技的发展,古籍自动化除尘台、多功能纤维测量仪、微缩技术等多种手段可以助力古籍保护,但同时,由于我国存在大量未数字化的古籍,现有的部分古籍数字化资源呈黑白影像且分辨率较低,难以满足读者和研究人员的需要。将古籍全部数字化也是一个较为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此外,古籍修复缺乏人才。古籍修复人员不仅要具备耐心、细心和强烈的责任感,文史知识、图书馆学知识和古籍保护知识也缺一不可。石祥透露,将历史上存量的破损古籍进行修复,需要的人力是一个天文数字。古籍的大众传播也存在诸多难点,目前只适合小众传播、分众传播,大众传播的成功范例不多。

  流量平台助力古籍传承

  如何让冷门的古籍活起来?今年大年初一,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推出了《典籍里的中国》之《尚书》专题节目,借助舞台话剧和古今对话,诠释古老典籍的内涵。节目网络视频播放量超1.4亿人次,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超7亿,成为现象级传播产品,不少网友评价,“震撼人心”。

  从过去到现在,影视对文化传播方面的影响力都不容小觑。《清平乐》中,王凯饰演的宋仁宗所读的书籍就是利用古籍影印本所做的道具,《陈情令》中的藏书阁里,各类装帧方式的古籍尽收眼底。《古籍修复》《我在上图修古籍》等纪录片也逐渐唤醒了人们对于古籍的关注。

  微博、网络视频等流量平台对于古籍传播都有着巨大的推动力。一方面,自媒体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古籍修复工作者也纷纷升级为自媒体人,例如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研究中心馆长罗琳的抖音“包‘罗’万象”,内容涵盖了古籍保护和宣传等。另一方面,古籍保护和传承需要一代代人努力。Z世代人对于古籍的态度、在传承古籍方面做的努力对于古籍未来保护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这一代人是数字先驱者,光速般快捷的互联网、智能手机、视频点播、游戏设备和社交媒体伴随着他们成长。抖音、B站、快手等平台,对于他们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今年第一季度,抖音平台与四大名著、二十四史、四书五经相关的视频播放量超过600亿次,其中“人气古籍TOP3”是《西游记》《山海经》《三国志》,涵盖说书、漫画、影视、演绎、好书推荐、美食、音乐等多种内容体裁。《95后的古籍修复师:用一根头发与古人打交道》《揭秘古籍修复师的工具》等视频在B站上也吸引了Z世代人。

  此次“寻找古籍守护人”活动也充分借助了流量平台的优势。用户在抖音、西瓜视频、今日头条等平台发布古籍相关内容,并添加#寻找古籍守护人#话题即可参加活动,内容优质者将获得扶持。活动还将在西瓜视频上推出“古籍新说”系列访谈栏目,涵盖古籍修复师故事、古籍知识专题、经典古籍解读等内容。

  激活“人”这一要素,让古籍成为“活文化”

  在古籍传承和保护的过程中,人是一个重要的要素,如何盘活这一要素?让古籍走进更多人的心里?石祥表示,每个人对于古籍有着不同的需求,古籍的保护和传播要本着共享和开放的理念。这和“寻找古籍守护人”的主办方的理念不谋而合——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九位专家学者、文化名人和抖音达人加入,成为“古籍宣推官”,他们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让这些古籍活起来。

  “古籍宣推官”的名单中,有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古籍修复专家杜伟生,漫画家蔡志忠,学者周国平及抖音美食创作者李子柒等。

  张志清认为,图书馆和博物馆面向大众,把珍贵的古籍藏品向大众进行介绍,就是希望大家能够了解珍贵的藏品,能够亲近古籍,了解古籍,从而自觉地保护古籍;主持过敦煌遗书、《永乐大典》修复工作的杜伟生表示,自己喜欢“古籍医生”这个称呼——书是有生命的物体,修书人就是医生。拿到一本残破的书,就相当于一个人缺手、缺脚,修完之后手脚齐全,重新站立。蔡志忠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就以漫画形式诠释古籍经典,此次他也将继续“漫画”古籍里的智慧。短视频博主李子柒和“红楼宴”“舍溪”“China古人云”等平台创作者也将通过复现典籍里的美食、趣味讲解上古神话等方式分享古籍内容。

  网络平台上的这些“宣推官”将会为古籍保护与传承带来怎样的影响力?杨光辉表示,喜闻乐见的形式与不同业界专业人员的参与,有利于提高古籍保护普及水平,对于普及古籍保护和传播有正面意义。他同时指出,在传播过程中应该让年轻人更多地了解古籍中的科学和人文奥秘,了解古人在古籍生产、制作、传播中的辛劳和坚韧精神,“像敦煌藏经洞、雷峰塔藏经、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的聚散故事皆是中华民族的国殇,毛晋汲古阁刻书、黄丕烈百宋一廛藏书、陆心源皕宋楼藏书东传成为日本静嘉堂文库,以及各国珍藏的中华古籍,每一本、每一册、每一页都是一个世界文化史故事”。石祥也认为,“古籍宣推官”在进行古籍宣传的时候,应该如同拍摄纪录片一样严谨客观,“展现原生态的古籍”。(汪荔诚)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