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蕴藏在时光中的古瓷之美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蕴藏在时光中的古瓷之美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1-08-09 09:4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雨驿

  陶瓷是人类社会最常使用的一种材料

  聊古代陶瓷之美之前,先聊聊瓷器是什么。

  瓷器是每一个人都非常熟悉的,因为没有一个家庭可以离开瓷器。但它同时又是一个我们不太熟悉的文化或产品品类。

蕴藏在时光中的古瓷之美

唐三彩马(故宫博物院 藏)

  当我们讨论陶瓷是什么时,很容易给出的答案是——陶瓷是艺术品。除了当代艺术之外,陶瓷给所有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古代部分。我们讲,古代陶瓷艺术品,比如非常著名的大明成化斗彩鸡缸杯。这件作品在2013年拍卖时创了纪录,2.8亿。大家对陶瓷会有一个印象——古代经典的、昂贵的陶瓷艺术品。

  这件鸡缸杯拍卖以后,在民众当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第一,它小,还贵,吸人眼球。第二,经常有人怀疑拍卖的真实性,藏家也是争议不断。几派学者吵来吵去,到现在还没有定论。故宫研究员说是假的,拍卖公司说是真的,也是高价成交。拍下鸡缸杯时,民间争议很大,说是不是洗钱、是富人的游戏。

  但在专业领域是波澜不惊的,因为这一件作品拍卖之前的预估价是2亿到3亿,所以并没有超出专家的估计。跟它的历史有关系,第一,鸡缸杯在历史上一直很贵。第二,拍卖的那件,在近几十年时间里有两次拍卖成交记录,每次都是创天价,所以2.8亿并不奇怪。

  这件极其昂贵、珍贵的古代陶瓷艺术品,拍卖时引起了一个轰动,在交割时,又引起了一个轰动,非常有趣。是什么呢?就是一个举动——在交割时拿着2.8亿的杯子喝了一口水或者是茶。这个举动又激起了群情激愤,一种认为太不尊重文物,是土豪行径;一种说太没文化,更证实了是土豪。

  而我想说的是,这个举动其实恰恰回到了陶瓷的本来面目。这样一件今天放在博物馆人们高山仰止的作品,实际上最初烧制出来是做什么用的?就是宫廷里皇家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既不是为了当做艺术品去欣赏,也不是要去收藏,就是为了要使用。当然使用之外,它兼具可欣赏性,但它核心的目的是使用,是日用品。

  讲陶瓷是什么时,可以停下来想一想家里面有什么瓷器。想到最多的是吃饭的碗,还有盘子、水杯、碗碟。可能大家没想到,马桶也是瓷。还有卫浴当中的瓷砖。也就是说,瓷器在古代的日用性是前面大家想到的部分——比如吃、喝、摆设,有点文化内容;但看到马桶,相关就是卫浴、排泄,所谓的吃喝拉撒。而且现在陶瓷用的材料,比如卫浴当中用得比较多的,已经让我们意识不到它的存在了,就是不经过提醒,你不知道它是瓷器的。

  所以在使用层面上,陶瓷是什么?人类从古到今,从瓷发明第一天起,它就是人类生活当中最重要的材料,当然早期它使用的范围没那么广,原因是产地有限,最早在中国出现。这种材料有非常多的优点,比如易清洁、坚硬、材料便宜。即使是价值两亿的鸡缸杯,它的原材料成本也很低。可以想象同样大小的金杯,它的原材料是纯金,纯金融掉以后还有价值,但瓷器打碎了就一文不值了,原因是它的材料本身是不值钱的。

  陶瓷从诞生开始,一直到现代社会,都是我们日常最常见、最常使用的材料之一。即便现代材料学如此发达,层出不穷的材料比如塑料、橡胶,对陶瓷有很强的替代性,陶瓷仍然是所有人类社会当中最常使用的一种材料。

  瓷器在人类文化史上所扮演的角色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分享一个关于克拉克瓷的故事。克拉克瓷是当年中国外销瓷当中的一种,它的风格比较明显。看到它大家会有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看到了青花瓷,上面画的题材,大家很熟悉,是非常典型的中国传统山水。周围一圈是一种比较奇怪的装饰方法,叫“开光”。它不是佛教上的开光,其实也叫“开窗”,是一种非常流行的装饰方法。克拉克瓷并不只有这种风格,但这种是最典型的。它为什么叫克拉克瓷呢?里面有一段有趣的历史。

  17世纪早期,荷兰人传统出海时,当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商船队有两个主要职能,一个是做生意,一个是抢劫。看前些年流行的电影《加勒比海盗》,大家很奇怪,为什么海盗那么盛行呢?为什么英国皇家要去打击海盗?其实最早期海盗是皇室扶持的,抢劫和贸易是一体的。荷兰商船的船队打劫了一艘满载中国商品、正在回航路上的葡萄牙商船,把它拉回到阿姆斯特丹,公开拍卖。

  为什么要拍卖?就是卖家对一个东西的价格不清楚,卖贵了,卖不出去;卖低了,又觉得吃亏,西方就创造了拍卖的方式。拍卖品都是不好定价的商品。这些来自东方一个神秘、富足国度的货物,到了阿姆斯特丹的那场拍卖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原因是拍卖成交总额远远超出他们的预期。整个拍卖所得,在当时的阿姆斯特丹足够买450栋房子。那一船货物里最重要的就是瓷器,瓷器在西方的流行是一个过程,这个事情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这个事件跟克拉克瓷有什么关系呢?荷兰人抢劫的那种船叫Carrack,意思是武装商船。抢了Carrack船上的瓷器,所以就叫克拉克瓷。克拉克瓷是中国陶瓷征服世界的一个开端,也是中国陶瓷影响和风行世界的一个开端,是大流行的开始。

  瓷器从此之后,就成为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重要的贸易商品之一。从17世纪到19世纪两三百年时间,它一直是全球贸易最大宗的商品之一。

  还有一种叫纹章瓷,是专门设计、烧制给西方家族定制的高定款。西方贵族家庭都有自己的徽章,这种高级定制过程中,就留下了大量的纹章瓷。现代西方有一门纹章学,专门研究那个历史时期各个家族的徽章,陶瓷变成了最重要的物质载体佐证。

  当时信息交流不发达,距离那么遥远,还做这种高级定制,从中也可以看出贸易的规模。举个小例子,当时的定制有多难呢?不像现在,有手机、电脑、互联网,一个设计稿可以马上传过来。在当时第一要有设计稿;第二,由商人带到中国;第三,烧完以后再拿回去。这个过程可能就横跨了数年时间,这个过程中无法沟通。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有一次图稿烧成瓷器以后颜色不对,买家不满意,说做错了。后来发现是稿子在路上浸了水,颜色模糊了。然后再订一批,为了防止出现这个问题,在每一个颜色上面有一个弹出框,标注这是什么颜色。收到以后更崩溃了,把标的东西都做在了陶瓷上面。大家现在看到瓷器上的西方神话,它最初的画稿肯定跟这个有差距,因为是西方的画法。但中国人不管那么多,也不管阴影怎么弄,就烧得深一点、浅一点。从这里面可以看到中西文化交流的过程。

  现代人视觉上的文化交流是没有任何障碍的,一部电影、一幅绘画、一个新闻报道,几乎都能同步看到。但是在古代,特别是视觉上的交流是极为困难的。瓷器曾经一度成为视觉元素交流的重要载体,很像是一个媒体。可以讲陶瓷曾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媒体。

  前面聊了几个部分,瓷器是最重要的艺术品,是最重要的材料,是最重要的贸易商品,是媒体。它在人类文化史上所扮演的角色,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有一句话,“瓷器连接古今、沟通中外、面向未来,链接整个人类的文明。”再往深里说,有太多的影响,甚至影响了西方的用餐方式等等。

  影响陶瓷之美的三股主要力量宫廷美学、民间美学和文人美学

  我前面几本书从不同的角度谈论瓷器,因为它的文化资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研究的维度非常多。我第一本书叫《制瓷笔记》,是以制作者的身份带大家看陶瓷工艺;第二本是《捡来的瓷器史》,选取了陶瓷历史上十个最重要的节点,把陶瓷历史发展的脉络梳理出来;第三本书叫《纹饰之美》,是从纹饰的角度谈陶瓷。

  《古瓷之光》是围绕陶瓷的美学展开的。中国陶瓷的历程非常悠久,从最原始的陶器,再到瓷器,经历了数千年时间。它所包含的文化和美学内容极其丰富。目前能够看到的书有的停留在概念上,比如讲中国陶瓷美学,这种书基本不用看,它只是把美学的概念套在陶瓷发展的历史上而已,对大家去欣赏瓷器并没有任何帮助。而且大多并不太懂美,对陶瓷美没有具体的认识。

  而我写的这本书里全都是案例。对我来讲,我愿意具体地谈论一件一件的作品。我选取了个人认为最能代表中国陶瓷美学的70多件作品,一一地去讲解。包括如何去欣赏,以及背后所包含的内容。比如说聊到宋代陶瓷,由于媒体的传播,几乎所有人对宋瓷的印象是极简、高冷,是这样一些概念。但其实宋瓷并非如此。

  我大体梳理了影响中国陶瓷美学发展或陶瓷之美呈现面貌的三股主要力量,它是三条线索——宫廷美学、民间美学和文人美学。从一件件器物上可以看到这三股力量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比如这件唐代白瓷(当然看着不是很白,受到技术的限制),它的造型非常能代表唐代的状态,非常雄壮,很饱满,非常有气势,在细节上又非常精致。我们看口沿的处理,我们一般叫盘口,像一个盘子一样。两边的耳是把手,做成了龙。龙的姿态很优雅,高高地抛起往下一转,线条很优美,非常有力量。和下面瓶身的壮硕对比,细和粗,肥而不腻,可以想象一个美人的景象。这种造型的瓷器在很多博物馆都有,每一件都不一样,不是每一件都那么好。因为那个时代的手工艺没有那么规范,这个是我认为最精彩的。

  我们欣赏艺术品时,看到一个东西觉得真好,或者像有的人说“这个东西气韵生动,神品”,艺术仿佛是不可讨论的,但美是可分析的。当然也有超过分析的部分,这需要你有大量美学积累,很难用言语传达。

  再看宋代器型时,就会发现气质不一样。有一个细节很加分,就是不对称。看它的耳朵,它也不是故意不对称,因为是随手捏的。后来雍正时期就仿这个造型,官窑仿制时,就是很高的水平,釉面很平整,极其漂亮,但失去了活力。那些失控的东西造成很微妙的动态。我们看这两条龙,两者之间似乎发生一种对话,一个高一点,一个低一点。而后来的宫廷当做美学典范去修正它的不完美时,又失去了这些活力。这个部分既可以讨论,又不可讨论。你看多了,会觉得这种味道很好,就是这种不对称、做歪、做坏了一点。

  没有哪一种审美取向天生比另外一种更高级

  接下来这件是宋汝窑三足洗。早期的瓷器装饰比较少,前面一件唐白瓷,它的装饰性是靠它的造型完成的,因为颜色无法控制,甚至连釉也无法很好地控制。而到了宋这个时候,它变得精致、文雅很多,没有那种壮硕的气势了,变得很内敛。这是宋瓷给人印象当中简约、高冷部分。这个形非常简单,就是一个直口盘。所有的盘子都是往外撇,但它的口沿是直壁的,这种盘型很少见。虽然这是一个经典器型,我们几乎看不到这种直口的。我们经常说叫简约而不简单,这种细边一定是很有意地做出来的。我们可以认为它是一种装饰,是一道玄纹。

  这些细节非常值得玩味,更重要的是这个足,这个足看上去没什么,但实际上非常精彩。我们看到大部分器物的足在底下,但它是一半在里,一半在外,所以有很明确的用意,有点像扛着的感觉。再看大小的比例,这件东西的比例,你完全没有觉得这个东西很夸张,但你仔细看,会发现它的立面和平面比例很夸张。大家回想一下自己家里面用的盘子的盘沿和盘底的比例,都不会这么夸张。像这样一件看上去很简单的造型,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它有很多可以玩味的地方。

  同样是宋代,接下来这件是高度复杂的作品,非常精彩。首先颜色很漂亮,看上去有点偏色,这是早期的低温绿釉。是狮子的姿态,中国没有狮子,狮子是舶来品,但狮子又非常受欢迎,王府外面要立石狮,民间有舞狮。中国文化中很多猛兽会变成玩物,比如一方面是武松打虎,一方面是虎头枕,还有虎头鞋。说到造型之美时,大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规则器物类,一种是雕塑类。而这件是两者的结合,它的底座可以理解成器皿类,上面是雕塑类。看它连座的复杂性,它处理得很好,我们不会觉得它非常繁复,这是由于对节奏的把控。

  现在有一个审美上的误区,认为简洁的就高级,推崇性冷淡风。我们对比雍正和乾隆,前两年有一条微信刷屏了,因为《国家宝藏》。讲雍正皇帝气活了,骂乾隆:“没有遗传,全是突变,怎么这样呢?弄得太丑了。”好像国博发了公号,做了图片对比,讽刺乾隆的农家乐审美。

  其实不是这样。乾隆肯定是第一流的审美,但因为他有不同的诉求,比如有些东西有政治目的。现在说雍正审美简约,所以高级,乾隆的繁复,是低级,是吗?不是的。没有哪一种取向天生比另外一种更高级。很简单,如果以简约和繁复为标准的话,文艺复兴比起极简主义,肯定要复杂,包括梵高也好、毕加索也好,都很复杂,没有极简。我们不能简单化,认为简约就是高级,复杂就是低级。只有作品是不是高级,是不是低级。复杂有复杂的高级,简约有简约的高级,复杂有复杂的低俗,简约有简约的低俗。(雨驿)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周思明:精品化引领微短剧创作

  • 《雪豹》:走进生命的诗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