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蕴藏在时光中的古瓷之美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蕴藏在时光中的古瓷之美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1-08-09 09:4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雨驿

  陶瓷是人类社会最常使用的一种材料

  聊古代陶瓷之美之前,先聊聊瓷器是什么。

  瓷器是每一个人都非常熟悉的,因为没有一个家庭可以离开瓷器。但它同时又是一个我们不太熟悉的文化或产品品类。

蕴藏在时光中的古瓷之美

唐三彩马(故宫博物院 藏)

  当我们讨论陶瓷是什么时,很容易给出的答案是——陶瓷是艺术品。除了当代艺术之外,陶瓷给所有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古代部分。我们讲,古代陶瓷艺术品,比如非常著名的大明成化斗彩鸡缸杯。这件作品在2013年拍卖时创了纪录,2.8亿。大家对陶瓷会有一个印象——古代经典的、昂贵的陶瓷艺术品。

  这件鸡缸杯拍卖以后,在民众当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第一,它小,还贵,吸人眼球。第二,经常有人怀疑拍卖的真实性,藏家也是争议不断。几派学者吵来吵去,到现在还没有定论。故宫研究员说是假的,拍卖公司说是真的,也是高价成交。拍下鸡缸杯时,民间争议很大,说是不是洗钱、是富人的游戏。

  但在专业领域是波澜不惊的,因为这一件作品拍卖之前的预估价是2亿到3亿,所以并没有超出专家的估计。跟它的历史有关系,第一,鸡缸杯在历史上一直很贵。第二,拍卖的那件,在近几十年时间里有两次拍卖成交记录,每次都是创天价,所以2.8亿并不奇怪。

  这件极其昂贵、珍贵的古代陶瓷艺术品,拍卖时引起了一个轰动,在交割时,又引起了一个轰动,非常有趣。是什么呢?就是一个举动——在交割时拿着2.8亿的杯子喝了一口水或者是茶。这个举动又激起了群情激愤,一种认为太不尊重文物,是土豪行径;一种说太没文化,更证实了是土豪。

  而我想说的是,这个举动其实恰恰回到了陶瓷的本来面目。这样一件今天放在博物馆人们高山仰止的作品,实际上最初烧制出来是做什么用的?就是宫廷里皇家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既不是为了当做艺术品去欣赏,也不是要去收藏,就是为了要使用。当然使用之外,它兼具可欣赏性,但它核心的目的是使用,是日用品。

  讲陶瓷是什么时,可以停下来想一想家里面有什么瓷器。想到最多的是吃饭的碗,还有盘子、水杯、碗碟。可能大家没想到,马桶也是瓷。还有卫浴当中的瓷砖。也就是说,瓷器在古代的日用性是前面大家想到的部分——比如吃、喝、摆设,有点文化内容;但看到马桶,相关就是卫浴、排泄,所谓的吃喝拉撒。而且现在陶瓷用的材料,比如卫浴当中用得比较多的,已经让我们意识不到它的存在了,就是不经过提醒,你不知道它是瓷器的。

  所以在使用层面上,陶瓷是什么?人类从古到今,从瓷发明第一天起,它就是人类生活当中最重要的材料,当然早期它使用的范围没那么广,原因是产地有限,最早在中国出现。这种材料有非常多的优点,比如易清洁、坚硬、材料便宜。即使是价值两亿的鸡缸杯,它的原材料成本也很低。可以想象同样大小的金杯,它的原材料是纯金,纯金融掉以后还有价值,但瓷器打碎了就一文不值了,原因是它的材料本身是不值钱的。

  陶瓷从诞生开始,一直到现代社会,都是我们日常最常见、最常使用的材料之一。即便现代材料学如此发达,层出不穷的材料比如塑料、橡胶,对陶瓷有很强的替代性,陶瓷仍然是所有人类社会当中最常使用的一种材料。

  瓷器在人类文化史上所扮演的角色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分享一个关于克拉克瓷的故事。克拉克瓷是当年中国外销瓷当中的一种,它的风格比较明显。看到它大家会有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看到了青花瓷,上面画的题材,大家很熟悉,是非常典型的中国传统山水。周围一圈是一种比较奇怪的装饰方法,叫“开光”。它不是佛教上的开光,其实也叫“开窗”,是一种非常流行的装饰方法。克拉克瓷并不只有这种风格,但这种是最典型的。它为什么叫克拉克瓷呢?里面有一段有趣的历史。

  17世纪早期,荷兰人传统出海时,当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商船队有两个主要职能,一个是做生意,一个是抢劫。看前些年流行的电影《加勒比海盗》,大家很奇怪,为什么海盗那么盛行呢?为什么英国皇家要去打击海盗?其实最早期海盗是皇室扶持的,抢劫和贸易是一体的。荷兰商船的船队打劫了一艘满载中国商品、正在回航路上的葡萄牙商船,把它拉回到阿姆斯特丹,公开拍卖。

  为什么要拍卖?就是卖家对一个东西的价格不清楚,卖贵了,卖不出去;卖低了,又觉得吃亏,西方就创造了拍卖的方式。拍卖品都是不好定价的商品。这些来自东方一个神秘、富足国度的货物,到了阿姆斯特丹的那场拍卖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原因是拍卖成交总额远远超出他们的预期。整个拍卖所得,在当时的阿姆斯特丹足够买450栋房子。那一船货物里最重要的就是瓷器,瓷器在西方的流行是一个过程,这个事情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这个事件跟克拉克瓷有什么关系呢?荷兰人抢劫的那种船叫Carrack,意思是武装商船。抢了Carrack船上的瓷器,所以就叫克拉克瓷。克拉克瓷是中国陶瓷征服世界的一个开端,也是中国陶瓷影响和风行世界的一个开端,是大流行的开始。

  瓷器从此之后,就成为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重要的贸易商品之一。从17世纪到19世纪两三百年时间,它一直是全球贸易最大宗的商品之一。

  还有一种叫纹章瓷,是专门设计、烧制给西方家族定制的高定款。西方贵族家庭都有自己的徽章,这种高级定制过程中,就留下了大量的纹章瓷。现代西方有一门纹章学,专门研究那个历史时期各个家族的徽章,陶瓷变成了最重要的物质载体佐证。

  当时信息交流不发达,距离那么遥远,还做这种高级定制,从中也可以看出贸易的规模。举个小例子,当时的定制有多难呢?不像现在,有手机、电脑、互联网,一个设计稿可以马上传过来。在当时第一要有设计稿;第二,由商人带到中国;第三,烧完以后再拿回去。这个过程可能就横跨了数年时间,这个过程中无法沟通。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有一次图稿烧成瓷器以后颜色不对,买家不满意,说做错了。后来发现是稿子在路上浸了水,颜色模糊了。然后再订一批,为了防止出现这个问题,在每一个颜色上面有一个弹出框,标注这是什么颜色。收到以后更崩溃了,把标的东西都做在了陶瓷上面。大家现在看到瓷器上的西方神话,它最初的画稿肯定跟这个有差距,因为是西方的画法。但中国人不管那么多,也不管阴影怎么弄,就烧得深一点、浅一点。从这里面可以看到中西文化交流的过程。

  现代人视觉上的文化交流是没有任何障碍的,一部电影、一幅绘画、一个新闻报道,几乎都能同步看到。但是在古代,特别是视觉上的交流是极为困难的。瓷器曾经一度成为视觉元素交流的重要载体,很像是一个媒体。可以讲陶瓷曾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媒体。

  前面聊了几个部分,瓷器是最重要的艺术品,是最重要的材料,是最重要的贸易商品,是媒体。它在人类文化史上所扮演的角色,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有一句话,“瓷器连接古今、沟通中外、面向未来,链接整个人类的文明。”再往深里说,有太多的影响,甚至影响了西方的用餐方式等等。

  影响陶瓷之美的三股主要力量宫廷美学、民间美学和文人美学

  我前面几本书从不同的角度谈论瓷器,因为它的文化资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研究的维度非常多。我第一本书叫《制瓷笔记》,是以制作者的身份带大家看陶瓷工艺;第二本是《捡来的瓷器史》,选取了陶瓷历史上十个最重要的节点,把陶瓷历史发展的脉络梳理出来;第三本书叫《纹饰之美》,是从纹饰的角度谈陶瓷。

  《古瓷之光》是围绕陶瓷的美学展开的。中国陶瓷的历程非常悠久,从最原始的陶器,再到瓷器,经历了数千年时间。它所包含的文化和美学内容极其丰富。目前能够看到的书有的停留在概念上,比如讲中国陶瓷美学,这种书基本不用看,它只是把美学的概念套在陶瓷发展的历史上而已,对大家去欣赏瓷器并没有任何帮助。而且大多并不太懂美,对陶瓷美没有具体的认识。

  而我写的这本书里全都是案例。对我来讲,我愿意具体地谈论一件一件的作品。我选取了个人认为最能代表中国陶瓷美学的70多件作品,一一地去讲解。包括如何去欣赏,以及背后所包含的内容。比如说聊到宋代陶瓷,由于媒体的传播,几乎所有人对宋瓷的印象是极简、高冷,是这样一些概念。但其实宋瓷并非如此。

  我大体梳理了影响中国陶瓷美学发展或陶瓷之美呈现面貌的三股主要力量,它是三条线索——宫廷美学、民间美学和文人美学。从一件件器物上可以看到这三股力量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比如这件唐代白瓷(当然看着不是很白,受到技术的限制),它的造型非常能代表唐代的状态,非常雄壮,很饱满,非常有气势,在细节上又非常精致。我们看口沿的处理,我们一般叫盘口,像一个盘子一样。两边的耳是把手,做成了龙。龙的姿态很优雅,高高地抛起往下一转,线条很优美,非常有力量。和下面瓶身的壮硕对比,细和粗,肥而不腻,可以想象一个美人的景象。这种造型的瓷器在很多博物馆都有,每一件都不一样,不是每一件都那么好。因为那个时代的手工艺没有那么规范,这个是我认为最精彩的。

  我们欣赏艺术品时,看到一个东西觉得真好,或者像有的人说“这个东西气韵生动,神品”,艺术仿佛是不可讨论的,但美是可分析的。当然也有超过分析的部分,这需要你有大量美学积累,很难用言语传达。

  再看宋代器型时,就会发现气质不一样。有一个细节很加分,就是不对称。看它的耳朵,它也不是故意不对称,因为是随手捏的。后来雍正时期就仿这个造型,官窑仿制时,就是很高的水平,釉面很平整,极其漂亮,但失去了活力。那些失控的东西造成很微妙的动态。我们看这两条龙,两者之间似乎发生一种对话,一个高一点,一个低一点。而后来的宫廷当做美学典范去修正它的不完美时,又失去了这些活力。这个部分既可以讨论,又不可讨论。你看多了,会觉得这种味道很好,就是这种不对称、做歪、做坏了一点。

  没有哪一种审美取向天生比另外一种更高级

  接下来这件是宋汝窑三足洗。早期的瓷器装饰比较少,前面一件唐白瓷,它的装饰性是靠它的造型完成的,因为颜色无法控制,甚至连釉也无法很好地控制。而到了宋这个时候,它变得精致、文雅很多,没有那种壮硕的气势了,变得很内敛。这是宋瓷给人印象当中简约、高冷部分。这个形非常简单,就是一个直口盘。所有的盘子都是往外撇,但它的口沿是直壁的,这种盘型很少见。虽然这是一个经典器型,我们几乎看不到这种直口的。我们经常说叫简约而不简单,这种细边一定是很有意地做出来的。我们可以认为它是一种装饰,是一道玄纹。

  这些细节非常值得玩味,更重要的是这个足,这个足看上去没什么,但实际上非常精彩。我们看到大部分器物的足在底下,但它是一半在里,一半在外,所以有很明确的用意,有点像扛着的感觉。再看大小的比例,这件东西的比例,你完全没有觉得这个东西很夸张,但你仔细看,会发现它的立面和平面比例很夸张。大家回想一下自己家里面用的盘子的盘沿和盘底的比例,都不会这么夸张。像这样一件看上去很简单的造型,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它有很多可以玩味的地方。

  同样是宋代,接下来这件是高度复杂的作品,非常精彩。首先颜色很漂亮,看上去有点偏色,这是早期的低温绿釉。是狮子的姿态,中国没有狮子,狮子是舶来品,但狮子又非常受欢迎,王府外面要立石狮,民间有舞狮。中国文化中很多猛兽会变成玩物,比如一方面是武松打虎,一方面是虎头枕,还有虎头鞋。说到造型之美时,大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规则器物类,一种是雕塑类。而这件是两者的结合,它的底座可以理解成器皿类,上面是雕塑类。看它连座的复杂性,它处理得很好,我们不会觉得它非常繁复,这是由于对节奏的把控。

  现在有一个审美上的误区,认为简洁的就高级,推崇性冷淡风。我们对比雍正和乾隆,前两年有一条微信刷屏了,因为《国家宝藏》。讲雍正皇帝气活了,骂乾隆:“没有遗传,全是突变,怎么这样呢?弄得太丑了。”好像国博发了公号,做了图片对比,讽刺乾隆的农家乐审美。

  其实不是这样。乾隆肯定是第一流的审美,但因为他有不同的诉求,比如有些东西有政治目的。现在说雍正审美简约,所以高级,乾隆的繁复,是低级,是吗?不是的。没有哪一种取向天生比另外一种更高级。很简单,如果以简约和繁复为标准的话,文艺复兴比起极简主义,肯定要复杂,包括梵高也好、毕加索也好,都很复杂,没有极简。我们不能简单化,认为简约就是高级,复杂就是低级。只有作品是不是高级,是不是低级。复杂有复杂的高级,简约有简约的高级,复杂有复杂的低俗,简约有简约的低俗。(雨驿)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大梦归离》:命起殊途,大梦同归

  • 刘长宇:戏曲视角下春晚小品的角色经典化路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