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马硕山:梧桐摇落故园秋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马硕山:梧桐摇落故园秋

来源:大众日报2021-09-01 10:5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贾佳

  不记得在哪儿看过这句话:儿时记忆的深处可以启发一个人一生的观念,是某种对于未知埋下的潜意识,也是开启了对某种领域渴望的种子。是爱,是环绕,是传达,也是连接。

  用这句话作为密码,打开马硕山的青花系列作品,再恰当不过。

  马硕山生于淄博,家风朴厚,习文重教,故居老屋的陈设颇具清代遗风。八仙桌上常年插着鸡毛掸子的青花帽筒、被岁月雕琢得光亮平滑的太师椅、过年过节时才会被母亲拿出来盛饺子的鱼盘、摆设供品用的小礼碗,都深深地印在了马硕山的脑海里。时至今日,他仍能勾勒出祖父那把茶壶上的浅绛山水——一棵斜在河边弯似“虾米”的老树,树边一个三角凉亭,河里有一条正在行进的小舟,芦苇、远山,渐次后移……这一件件老物件,一帧帧画面,是现实,又如梦境,伴随着时光的不断叠加,在马硕山脑海中反复打磨,散发出一种古老而浪漫的味道。

马硕山:梧桐摇落故园秋

佳果 34cm×40cm 2020年

  20世纪90年代初在浙江美院求学时,马硕山曾到安昌古镇和绍兴鲁迅故居“三味书屋”游览,当看到摆设的八仙桌、太师椅、中堂画和条几上的青花瓷瓶时,他的心为之一振。故乡老屋那温暖雅致的氛围,儿时欢腾雀跃的回忆,都在突然被勾起后,一发不可收拾。自此,马硕山开始了青花题材的创作。

  一开始他只是画一些瓶花、折枝等类似古人的“清供”题材,简单地表达一种韵味,寄托一种情思。可画过以后,仍觉得画面稍显单薄,未尽本意。在经过对传统文化室内陈设的研究后,他开始试图用画面来讲故事。于是,那些古色古香的窗棂、桌椅、屏风、垂帘开始进入画面中。

  马硕山是古典的。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眉眼,古窗棂蕴含的构成美,洋溢着浓厚的东方感性特质、理性思维。马硕山运用了平面构成、黑白分割的手法将它们一一“安置”在画面中,与青花器物相互包孕、映衬,于虚实、曲直、开合、动静、隐显之中,展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巧致与优雅。

  马硕山又是现代的。青花系列基本源自西方静物画的图式结构,但又通过青花和古家具的组合,注入了很强的怀古情调。他好像一个极具古典情结的当代摄影师,单单捕捉房间那一隅器物,满满当当,却错落有致,他不纠结凸显房间的深度,而是在一个平面的两维空间中展开。窗格繁复表现时,青花简洁朴素。青花器具着重描写时,其他物体则在墨色中淡淡晕开。笔墨简练,个性鲜明,这种扑面而来的形式美感,舒缓动人的旋律,含蓄而蕴藉的文人气息,十分吸引当下的年轻人。

  古典与现代并置,考验的便是画家的审美能力、表达能力和把控能力,显然马硕山做到了。正如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秘书长张桐瑀所说:“在这类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马硕山对西方现代艺术构成的汲取和消化,几何形的并置与错落,点线面的切割与对比,特别是对留白的运用尤显匠心独运,西方现代化的构成意识,中国写意画的笔墨表现……”

  除了青花系列,马硕山近年来还创作了多幅清新四溢的果蔬小品。这些小品源自他去海南时朋友送来的一篮子水果。莲雾、红毛丹、山竹、火龙果等,外形奇特,色彩鲜艳,香味扑鼻,顿时勾起了他的画意。水果愈常见,表现愈难,一是没有古法可参照,二是还需笔笔精到,一气呵成。这给马硕山出了一个快乐的小难题,围着这些水果,他反复地观察、钻研,最终总结出——要根据物象的特点来制定笔墨顺序,围绕形体运笔,由此才可既见墨韵,又见笔法,既能写意,又未失物象本质,广受朋友好评。后来马硕山又接连画了菠萝蜜、小草莓等多幅小品,写意的意味更加凸显,画面也极为放松,那种清新盎然、信手拈来的画味儿分外吸引人。

  无论青花或果蔬,马硕山画的都是身边之物。他行事沉稳厚重,不苟言笑,但面对自然万物却常怀欣喜之心。采访时,他带领记者参观他的小花园,开心地介绍每一株植物,他说:“我的绣球花是我们这片儿养得最好的!”马硕山在小园里仰着头看着几株树说:“我喜欢树啊、花啊,1987年我就是因为画了《梧桐花》,获了淄博市八届职工美展一等奖,才正式‘出道’做画家的,《梧桐花》是我的幸运花啊!”……严肃的外表下这些不经意的幽默,发自内心的自豪,如他的作品一样感染人、打动人。他将这些对美的切身感受,对自然万物的热爱,对艺术的热忱,纷纷倾泻笔端,不矫饰,不造作,不刻意描摹,不拖泥带水,展现了他内敛朴厚的外表下那丰富而真挚的情感。

  近些年,马硕山因其独特的花鸟画风貌在业界备受关注。常有记者问他关于绘画风格的问题,他说“画就是手头功夫和人生经历的总和,是学不来的,也不是刻意形成的”。风格的形成就像风吹过来的沙子,一层一层地累积,终成厚度。画画是一个人一辈子的事情,是内心的编织,是内蕴的积攒。痛楚、波动、怀疑、矛盾、愉悦都在画里,最终,这些经历将化作纸上点点光彩。“我们都是俗人,生活在家庭、工作、朋友交往之中,干扰情绪的因素很多,出点好作品不容易。”马硕山说。

  即使如此,他还是努力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看书,写字,琢磨,画画。他的画室里一步一景,这些“青花系列”的摆设,与他作品中所呈现的近乎一致。他走几步,欣赏一会儿,换个角度,再看一会儿。他说:“小时候,我们兄弟姐妹经常围着父亲,让他讲先辈们的故事,讲到精彩处我总盯着桌上的花瓶和老物件看。就像现在这样。”(贾佳)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