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抗战时期的“琵琶行”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抗战时期的“琵琶行”

来源:文汇报2021-09-04 10: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徐 兵

  慈溪宓先生于数月前发我亦幻法师手抄长诗《曼影曲》,并谓“此乃抗战时期的‘琵琶行’,爱国诗僧陈寒石所作佚诗,如今几无人知晓,幸为保留,并可撰文为介”。现将全诗摘录如下:

  曼影曲(并序)

  曼影姓徐,温岭(原太平县)横河人,幼失怙恃,随义父居东北。“九一八事变”起,南旋,流寓京杭间。廿六年,日寇侵淞沪,京杭相继失陷,乃辗转避难返故里。故友郑大懒约余访之于城南寓所。曼影擅平曲,为歌数阕竟,自述飘零身世,声泪俱下。余感其诚而悲其遇,为作《曼影曲》以贻之。时在廿七年农历三月十二日晚。作者僧蕴光志。

  横湖有客多情思,爱管人间风月事。

  语我南城春千顷,寓有名姝唤曼影。

  薄命生同二月花,风情差与云英近。

  约我同登明月楼,绕梁珠串听歌喉。

  歌声如诉亦如泣,唱出灯前无限愁。

  顾我早辞欢笑场,何心顾曲学周郎。

  一般江海飘零客,难得相逢在故乡。

  相逢浑似旧相识,人前何用泥形迹。

  日暮天寒翠袖单,心事期君说二三。

  山僧为谱哀弦曲,留与人间作美谈。

  双娥几度愁丝练,东风冷淡芙蓉面。

  自言生长横河里,才离襁褓爷娘死。

  生小不知骨肉亲,茫茫天地孤身耳。

  九岁出门随义爷,榆关黑水道路赊。

  三春门外无芳草,朔窗罕习簪花字,

  辜负当初读书志。

  金针帘底刺鸳鸯,苦被冰天冻十指。

  流梭逝水感韶华,万里为家不是家。

  十年长白山头月,冷照妆台插鬓花。

  沈阳鼙鼓一朝起,草草回车长城里。

  试寻故国慰离魂,无奈孤踪似断云。

  春花薰恨钱塘路,秋柳牵愁白下门。

  七七卢沟炮声起,歇浦惊传狼烟厉。

  抛却镜奁更锦衾,只身仓皇走相避。

  朝走长亭暮短亭,残山剩水认归程。

  魂销茅店孤灯夜,肠断城楼警报声。

  今年始到方城路,故园风物怅非故。

  寂寞寒郊荒草堆,已无觅处爷娘墓。

  美人唧唧诉衷情,座客唏嘘未忍听。

  壁上沉沉灯惨淡,楼前悄悄月无声。

  青春已被风尘误,美人未改清风度。

  重言一点衷肠事,不是知音人不诉。

  感君此语意殷勤,宜以殷勤语报君。

  平生我亦流离辈,少年爱结游春队。

  萍踪地北复天南,廿年学书复学剑。

  天生傲骨因缘恶,做到男儿原落落。

  伤春心事复悲秋,青衫命比红颜薄。

  况复凄风苦雨煎,生离死别在当年。

  当年洒尽伤心泪,形骸剩向空门寄。

  江州司马或前身,袈裟还感琵琶意。

  为此拈毫拂素笺,为君辗转写诗篇。

  诗成谁和酸辛句,三月南山有杜鹃。

  据宓先生所言,抄录者为亦幻法师。笔者上网查询,于甘桁先生的回忆文章中得知亦幻为弘一法师弟子,擅诗词、好书法,幼年出家。

  诗作者蕴光法师(1901-1964),俗姓陈,名季章,自号寒石,温岭紫皋人。毕业于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为李叔同弟子。后就读于厦门大学,以病中途辍学。1933年冬,因情灭而出家,礼流庆寺可求长老剃度,次年受戒天台国清寺,从静权法师游,因国清寺有唐朝诗僧寒山子隐居处,故自号寒石以为致敬,人称寒石法师。寒石法师曾任国清佛学社讲席,著有《国清高僧传》。与姜丹书、郁达夫、孙福熙诸氏交往。为参加抗日工作,毅然还俗,改名沧海(槛内外走了一遭,大有白云苍狗沧海桑田之感,沧海其名堪称写实)。抗战胜利后,旅食沪上。1964年,病逝于新昌。

  亦幻法师曾任慈溪金仙寺、宁波延庆寺方丈,寒石法师曾任温岭常乐寺住持,同为弘一法师门下,寒石为弘一法师在俗时的学生,亦幻为弘一法师的佛门弟子。寒石出家前曾寄宿在亦幻法师的延庆寺,并写下了千古绝唱。诗的中间或有漏句,然而寒石法师后人无从联系,亦幻法师也已圆寂多年,原诗已无从查找核校了。

  寒石法师究竟受到弘一法师多深的影响现已成谜,然而法师的人生轨迹与弘一法师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寒石是温岭人,其活动区域以永嘉为多,亦曾考入厦门大学,而厦门、温岭一带正是弘一法师多曾涉足之地。与弘一法师一样,寒石也是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弘一法师遁入空门,潜心佛学,精研南山律,并留下著作;寒石在国清寺撰写《国清高僧传》,并任国清寺佛学讲席,于佛学亦有所贡献。更为难得的是弘一法师“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以出世的高僧而为抗战呼号。寒石法师踵跟弘一法师,于1939年组织僧尼救护训练队,参加抗日活动。在训练队的通讯录扉页上,寒石法师毛笔题词: “举起慈悲的旗帜,来做救世的工作”,和弘一法师出世不忘救国的思想一脉相承。如果说在佛学研究方面寒石不如弘一,那么在救国的道路上,寒石走得更远,为了投入抗日活动,寒石毅然还俗。

  寒石是爱国诗僧,爱国和写诗贯穿了寒石的一生。爱国不忘诗歌,诗歌不忘爱国。以情灭而遁入空门,只是寒石诗情之延伸,一旦爱国需要,则毅然还俗。 “人世不妨多变幻,林泉原许暂流连。合将一钵悲秋泪,换取沙场碧血鲜”,这首自述诗正是寒石从诗僧走向抗战前线的热血誓言。因此,太虚法师在谈到僧人还俗问题时,曾点名寒石法师,言其因爱国活动而还俗,理应得到佛教界的尊重。大义当前,佛教界并不故步自封,其通透处正可见佛学的深邃妙有。

  寒石一生歌咏不断。1936年,寒石出家两年余,友人收拾其出家前后诗作,厘为二卷,寒石命名为《秋扇集》。据其在自序中所言: “夫秋扇,失时物也,易捐物也。……志士仁人,无暇读之;新学之士,不屑读之。”又曰: “春鸟秋虫自鸣其不平矣,固不以无人和其鸣而不鸣也。以此因缘,秋扇之付梓人,又谁曰不宜。”前抑而后扬,其于诗道之自信跃然纸上。

  除了自序, 《秋扇集》尚有淡云法师一序,对寒石的诗歌作了既推崇又客观的评价: “考吾国古来僧家之能诗者夥矣,如寒山、拾得、贯休、齐己、参寥、觉范之徒,尤荦荦知名者,而以寒山冠其首。降及清末,八指头陀寄禅者,崛起于其间,以洒脱出尘之笔,写山水灵性之句……迥出于寒郊瘦岛之上。至于近今曼殊者,以风流跌宕之词,状写其浪漫不羁之生涯,亦曾轰动于一时。今以方之于寒石,则寒石实出入于寒山、寄禅之间,而其少年作品,一种缠绵悱恻之处,尤超胜于曼殊倍且蓰矣,诚为僧伽翰苑中不可多得才也。”置寒石于古今诗僧前列。

  纵观寒石诗作,可以见证淡云法师“出家人不打妄语”。如:

  癸酉冬将出家宿延庆寺(四首)

  佛号钟声可爱,禅林合是吾家。

  除却老僧作伴,庭前还有梅花。

  水曲岩隈都好,兴来随处行吟。

  我共白云几片,一般来去无心。

  颂罢楞严一卷,还歌扇底桃花。

  几度呵呵自笑,不僧不俗生涯。

  夜向灯前觅句,浑忘月落更阑。

  一枕东窗梦稳,觉来红日三竿。

  以上四首六言绝句,为寒石出家前宿延庆寺时所作,当此人生一大转捩关头,寒石心绪难平,东窗梦稳当是艺术夸张,其思想之激荡在所难免,发之于诗,则千古佳句矣。以此四诗,胜轰动一时之曼殊亦绰绰有余,而前面那首还俗从军诗,亦足可跻身寒山、寄禅之间。

  《曼影曲》写于1938年春,法师于暮春三月赴城南探望曼影之举,已经不类僧侣所为。彼时温州饱受兵燹之苦,寒石法师身在佛门,心系众生,而众生平等,原本就洒脱不羁的性格,岂会顾及身上的袈裟,曼影的寓所当然是可以去的。倾听了曼影的自述飘零,以诗的形式为之记录更是寒石本手:山僧为谱哀弦曲,留与人间作美谈。

  正如宓先生来信所言,寒石此行写出了一部抗战时期的“琵琶行”。所谓“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正是寒石法师的写照。外族入侵,生民遭劫,红尘佳人,我见犹怜,何况横湖多情僧乎?春夜禅房,竟不得寐,曲终人散,余音在耳,数阕咏歌,报以一诗,座中袈裟,是夜再湿。如果说弘一法师是寄身佛门的艺术家,蕴光当为寄身庙宇的诗人。淡云法师曾在《秋扇集》序言中记录诗人心声: “作诗当作诗僧之诗,不可作僧人之诗。僧人之诗,烟火之诗也。”此寒石法师平素语也。寒石访曼影于城南后拟白香山,作此民国版之“琵琶行”,诚千古佳作,法师缘厚,此诗自然将为世人所知。

  寒石法师除了将《曼影曲》寄给出家前曾宿之延庆寺亦幻法师,亦曾寄永嘉赵百辛,后者作有“题寒石《曼影曲》后,有序”,亦幻法师从《瓶梅斋遗稿》附“百辛剩墨”中录出:

  曼影曲者,寒石法师为太平徐氏女作也。羁雌迷鸟,惜琐尾之流离;北马南船,伤华曼之小谪。不与虾夷同队,化鹤何归;试听鹍索齐鸣,哀蝉欲咽。山僧狡狯,恐调筝挟瑟之无人;妹子凄凉,识剩水残山之旧恨。此日娉婷永巷,白纻征歌;何时指顾中原,黄龙痛饮。异司马四弦之曲,只祈飘零;礼天台七卷之经,肯沾禅絮。

  珠玉散风化碧烟,四条弦替断肠禅。

  袈裟更比青衫湿,何处青山无杜鹃。

  敢惜当年金缕衣,秋风辽海事全非。

  有时弹到鸳鸯舞,恨不将身化鹤归。

  曲中哀怨念家山,赚得山僧下笔难。

  若论飘零非不幸,明妃到死未生还。

  才闻苦语不平平,似划各心未划情。

  乱世才人如落叶,隔江商女亦苍生。

  故国平居泪暗垂,马头谁复买燕支。

  江南白纻声何恨,直北黄龙饮不辞。

  小谪华曼梦易醒,山僧沦茗汝零丁。

  哀弦曲里边声急,百万流人带泪听。(徐 兵)

[ 责编:郝悦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周思明:精品化引领微短剧创作

  • 《雪豹》:走进生命的诗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