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如何挣脱网络语言之“网”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如何挣脱网络语言之“网”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1-09-08 15:4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张昊苏

  语言的“功能”与“陷阱”有哪些,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语言生活,在文化界早就是相当热门的话题。百余年前的《文学革命论》里说,做文章就得平易、通俗,“雕琢的阿谀的铺张的空泛的贵族古典文学”该被淘汰。照这个观点看,有创新性、时代性的网络语言当然该算作最新鲜的中文血液——不少网络词语进入权威辞典、主流媒介,就是明证之一。而从另一面看,各界人士对网络语言的激烈抨击,也昭彰了此类“新语文”的副作用,比如同质化、平庸化、恶趣味等等。

  有关这个话题的争议颇多,但有一个话题似乎未被集中思考——当我们在网络上打字、发言的时候,到底是在做什么?

  按通常的说法,语言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交流,而交流应该是一种信息互换的过程。为了完成这种交际行为,发言者需要推敲文字,掌握修辞技巧,熟悉文化语境,使“言”能及“意”。如果出于这种目的,那么快节奏的网络时代依然需要精准、清晰的语言(只不过具体标准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文章)。但假如发言者只希望“圈地自萌”,那么上述努力就未免显得多余了些。对“yyds”“绝绝子”等网络热词,似乎可作如是观。

  长期浸淫网络社区者,应该很容易就能发现以下现象——对不同的人物、不同的事件,评论的文案常常大同小异,甚至连图片也常常混用、盗用。这除了代表创意的匮乏和对知识产权的漠视外,更能看出一点:在“专注自家”的前提下,不需要与持不同立场者交换信息,只要熟练运用网络热词作为“切口”就足够了,意义可以随时被赋予,也可以随时应需改变。在公开场合,以首字母缩写方式指代人物、事件很容易产生误会,但如果是一个互相熟悉的小圈子,则不需要考虑这些。脂砚斋批《红楼梦》时,有“西堂产九台灵芝日”之类批语,学者孜孜矻矻不得其解,但却不妨碍圈内人借助隐微书写的方式,记录某些不欲明言之事,传递某些微妙的情感。这种手法在当代亚文化中依然相当常见,能“偷天换日”的文案亦复不少。

  常见的评论有两种。一类如暗语,让圈内人一目了然,圈外人不易索解;一类则在“知识仓库”中,确保读者能够秒懂,几乎无需门槛。开着弹幕观看网络视频时,观者的关注点常常不在视频本身,而在于那些“高能”的刷屏弹幕。视频影像被简化为“名场面”,而“名场面”被弹幕文字遮蔽,并令人得到极大愉悦。从常理来想,在看视频的过程中发弹幕似乎是一种即时的个性化表达,但在这种场域中,符号取代了语境,成为了足以简化一切严肃思考的狂欢:除了霸屏的“梗”,屏幕上常常并无其他有效信息。

  凡此,当然有传递“信息”的效用,但更像是左右手的交换,很难提供新的解释可能性。当然,这与发言者的目标也常常相关——以最经济的方式建立身份认同,进入属于自己的舒适圈,抵御持不同立场的他者。这种观念,也在智能推荐算法的加持下愈发巩固。至于如何用一种比较妥帖、高效的方式说服持不同观点者,似乎不在发言者的考虑范围:异见很容易沉没在重复式评论的海洋之中,要做的只是让合乎自己口味的评论遍布各个角落。此“网”足以限制个性化表达、理性思辨的能力。

  在当下环境,如何在熟练运用网络语言、理解网络思维方式的同时,不失却自我校正的能力?这种特殊语言形式背后折射的媒介生态、社会心态,是一个颇值得深入研讨的问题。对此,《庄子·齐物论》里提供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寓言:

  啮缺问乎王倪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吾恶乎知之!”“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吾恶乎知之!”“然则物无知邪?”曰:“吾恶乎知之!虽然,尝试言之……”

  (作者系南开大学文学院讲师)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先生与中华诗教

  • 《好东西》:她不再幻想“应有的”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