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蝉鸣阵阵 居高声远

来源:文汇报2021-09-11 10:5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萧宜

  那天去天山公园散步,在小冬青上偶然发现一枚蝉蜕。它的爪子还紧紧攫着冬青叶,我小心摘下那片叶子,把它带回了家。我的书桌上,便有了新景色,一枚绿色的叶子上蛰伏的金色蝉蜕。

  一入夏秋之交,蝉声阵阵,此起彼伏,一阵比一阵猛烈。忘不了童年岁月,找根长竹竿,在顶端扎一个圆形篾圈,抄上无数的蜘蛛网,就去树上捉知了。这是我们最高兴做的事。

  汪曾祺先生有篇文章,也说到了他少年时捕蝉的事。说有时捕到了一个哑巴,多么扫兴!于是捉弄它,摘了两个马齿苋的花瓣套住它的眼睛,一撒手,看那知了拼命往高处飞。

  其实,马齿苋的花瓣无法套知了眼睛,该是马齿苋的籽实,它纺锤形的外壳,能开裂成两半,或可用它套知了的眼睛。估摸汪先生那时没亲自干过,而是小伙伴们动的手。

  知了,就是蝉,也称蜩。它褪下的壳,即蝉蜕,也叫蝉衣,可入中药,辛凉解表。小伙伴们捡着,积多了,能去换糖担上的麦芽糖解馋。

  蝉一生,绝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泥土里,根据它蛰伏在地下的时间,分七年蝉,十三年蝉,和十七年蝉。到钻出地面,羽化成蝉,才爬上树,高声聒噪。一个月后,它就会死去。在这个把月内,它要完成交配、产卵的使命。它拼命鸣叫,就是吸引它的雌性朋友。蝉见天后的日子短暂,但它从幼虫到羽化成蝉的生命形态,却受到古时人们的崇拜——蜕一次壳,知了猴嬗变成知了,以为这样循环往复,不断轮回,便可永生。

  从考古发掘发现,古墓中常有玉蝉随葬品,在二里头近年来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据研究称,它的鼻梁处也有蝉的图形,这都是寄托着祈求逝者重生的愿望。

  雄性蝉,它腹部有个发音器官,像蒙了一层膜的鼓。它腹腔的鸣肌每秒振动近万次,声音极高。几只蝉同时发起声来,轰然四野,声干云霄。

  唐代诗人、书法家虞世南写过一首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以咏蝉托物寓意,说的是,蝉不食人间烟火,只饮清露,因为它品洁,能站高处,其声音自然就传得远,并非是凭借风力的结果。以此自况,个人的声望和影响,非是依托什么权势和财富等外界条件,全是凭着自己人品和以德立身的缘故。

  另一位唐代诗人骆宾王,也写过一首《咏蝉》的诗。骆宾王因上疏论政,开罪了武则天,被关入狱中。身陷囹圄的他,听到牢房外蝉的鸣唱,知道一年之中又已到了秋天,愁绪满怀,不由家国之忧涌上心头,“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由蝉想己,历经种种,须发已白,青春不再,“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如今政治环境如此不堪,“露重”难以进身,言论遭受打压,心中郁闷难平。这里说的是蝉,又句句说的是他自己,也是他为被捕入狱发出的一声抗辩!

  后人评他们的咏蝉诗,称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而李商隐“本已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

  唐代这三位诗人,不约而同以蝉托物寓意,各抒自己心迹,无一不成佳章!

  说到骆宾王,便想到了他的《讨武曌檄》一文。这篇檄文千古传诵,其中“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的天下!”曾成为过去有一时期的流行语。骆宾王的檄文,虽然骂武则天骂得很凶,称其“虺蜴为心,豺狼成性”,“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其所作所为,“人人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激昂慷慨,口诛笔伐,言词犀利,武氏却很称赏他的文笔和才气,空怀遗恨未能为己所用——骆宾王助徐敬业讨伐武则天,以图恢复李唐基业,后徐敬业兵败被杀,骆宾王也不知所踪。但南通狼山至今有他的墓,多年前我游狼山时曾见过。(萧宜)

[ 责编:刘朝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脐带》:流浪在失落与新生之地

  • 安抚与重建:《铃芽之旅》的情感诗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