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漫长的周末》与真实的“唐顿庄园”们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漫长的周末》与真实的“唐顿庄园”们

来源:文汇报2021-09-15 09:1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杨盛翔

  电影《傲慢与偏见》的片头,山岚氤氲、树影绰约,伊丽莎白捧着书,走出原野,穿过草甸,回到了坐落河畔的宅邸中。这幅徐徐展开的长轴画卷描绘了英国乡间别墅的传统生活,诉说着精致而节制的人生况味。

  《漫长的周末:英国乡间别墅的生活》 [英]艾德里安·泰尼斯伍德著 杨盛翔译 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

  英剧《唐顿庄园》又再次向观众展现了英国乡间别墅的独特韵致。全剧宛似一首优雅、沉郁的英格兰叙事长诗,始于1912年,终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格兰瑟姆伯爵一家为代表,映见了贵族与仆人、主人与宾客的人世百态。

  而《漫长的周末:英国乡间别墅的生活》一书问世不久便荣膺《每日电讯报》的年度推荐图书,跻身《星期日泰晤士报》和《纽约时报》的畅销榜单。作者艾德里安·泰尼斯伍德为写作《漫长的周末》,花费多年时间踏访和调研乡间别墅,查阅了近千份回忆录和无意发表的信函、日记,从银发的老伯爵、寡居的女继承人、见多识广的男管家那里获取证词,而后又化繁为简,对这些一手史料巧作剪裁,最终带给了读者“身处乡间别墅的图书馆里,坐在舒适的扶手椅上”的阅读体验。兼顾学术旨趣和阅读意趣,主动为读者着想,这或许也是泰尼斯伍德的作品雅俗所共赏的原因之一。

  乡间别墅是穿越时间的守望者

  英国的乡间别墅,像英国的历史一样,表面波澜不惊,内里暗流澎湃,聚合了不变与变的双重因素。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乡间别墅作为一处历史场景、一个物理空间,为流逝的时间提供了锚定的坐标。

  数百年来,英国上流社会始终保持着封建时代的传统,以拥有地产为荣,以坐拥别墅为傲。许多乡间别墅是真正的古迹,是英国历史的缩影。造反不成的怀亚特家族留下的阿灵顿城堡,如今周身布满青藤,风景如画;被砍了头的安妮·博林留下的赫弗城堡,依然被护城河环绕,阴魂不散;似乎每一座古堡里都藏有中世纪的彩绘十字架屏风和乔治王朝的胡桃木家具……那些事实上并不宜居的古代的残垣断瓦,恰恰构成了英国乡间别墅最具吸引力的特质——它有能力带给人们稳定和延续之感,有能力为人们提供庇护所,在文化和社会变革的漩涡里,扮演静止的中心。

  诚然,英国是工业革命的摇篮,孕育了最早的现代都市和大机器制造业,可是真正的英国在乡下,真正的英国人是乡下人。一位典型的英国绅士,一定是热爱老宅子和田园牧歌的。安恬闲适的下午茶、紧张刺激的狩猎、衣着华贵的晚宴、灯火通明的舞会……英国贵族相信,这种典雅、正统、矫饰、有序的生活将永远不会落幕。

  乡间别墅是时代更迭的见证者

  然而,一切事与愿违。

  自其变者而观之,20世纪,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那段日子,又是一个疾风骤雨的变革时代。乡间别墅以其在空间上的岿然不动,刚好见证了时间上的物换星移。

  对外,渴望重铸世界秩序的德国,与老牌霸主英国久已势同水火。终于,1914年,一战爆发,枝头上歌唱的云雀被隆隆炮声赶去了天际。《漫长的周末》以斯托海德庄园的继承人哈利之死作为全书的开篇,他的阵亡是英国贵族慨然捐躯的真实写照。

  对内,自19世纪的三次议会改革以来,贵族的政治权力愈发萎缩。非但如此,遗产税法案的通过又令世家大族在经济上大伤元气,贵族子弟时而会因为高昂的遗产税,在继承祖宅时紧锁眉头。

  战后,英国迎来了洗牌,这直观地反映在了乡间别墅的频频易主上,基林城堡的大议事厅拥有全英国最精巧的伊丽莎白时代的室内装潢,现在被卖给了美国富商。米德尔顿庄园迎来了新的女主人——在卓别林的电影《城市之光》中饰演失明卖花女,刚结束上一段短暂婚姻的好莱坞大明星切瑞尔。

  一代新人换旧人,新的室内装潢、社交礼仪随同新人,被引入了古老的英国乡间别墅。电灯、电话、电报等电气化时代的新技术,也不可阻遏地闯入了乡间别墅。

  社会史与公共史学的交融

  社会史崛起为一门显学,始于20世纪50年代。20世纪六七十年代,社会批判和社会改革的浪潮席卷欧美各国,更进一步促成了历史科学的“社会史转向”。这种治史的风气,对于泰尼斯伍德等成长于战后的新一代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果说社会史率先把社会的结构、进程、运动,列为历史研究的全新对象的话,那么公共史学则开创性地把社会大众纳入历史研究的服务对象,公然举起了“使公众受惠”的旗帜,前者拓展了传统史学的视域范围,后者扩大了传统史学的受众群体,二者异曲同工,分别为历史研究的内涵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仅如此,重视日常生活、贴近大众兴味的社会史研究,天然契合了公共史学的审美诉求,使得二者在未来的聚合变得越发引人期待。

  从这一方向出发,《漫长的周末》由社会史领域的专家执笔,选择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乡间别墅和别墅生活作为切入点,以微观折射宏观,从个体意识中照见集体心态,艺术地兼顾了社会史的学术性和公共史学的趣味性,这是历史学家回归公共领域的可贵尝试,也是当今历史学两大分支学科彼此合力的成功实验。研究社会和国民,为其而作,且为其所乐见,正是史学从业者的荣幸和使命。

  (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特聘副教授)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脐带》:流浪在失落与新生之地

  • 安抚与重建:《铃芽之旅》的情感诗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