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听说 > 正文

假唱乱象该凉凉了

来源:河北日报2021-09-27 09:1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何勇海

  文化和旅游部日前发布《文化和旅游部关于规范演出经纪行为加强演员管理促进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在加强演出活动监管方面,提出不得组织演员假唱,不得为假唱提供条件。对演出活动内容违规以及假唱等行为,明确相关罚则,进一步加强监管。(9月18日《浙江日报》)

  假唱乱象由来已久,算得上是娱乐圈中的顽疾。长时间以来,不仅有跨界的流量明星假唱,还有专业而颇具实力的歌手假唱,有的电视台跨年晚会甚至被戏称为“明星假唱大赛”。有些人一度假到连口型都对不上,某歌手假唱时还拿反话筒,对此,观众早已“吐槽无力”。

  假唱问题一直被提到,但是并没有得到严格管控。在各演出现场,假唱似乎已被默认,成了大家心照不宣的一件事。被曝假唱,引发愤怒声讨,然后不了了之似乎成了固定流程,这一切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没有行之有效的依据和雷霆手段去管理。假唱的出现让许多非专业歌手成了大型晚会现场的“台柱子”,也让专业歌手开始放松对自我的要求,此种现象可气又可悲。

  假唱也是对观众的极大不尊重。某媒体的一项调查显示,87.1%受访者希望歌手能在所有演出节目里都真唱,如果某位歌手假唱,46.9%的受访者表示不能原谅。89%受访者认为,真唱才是歌手有职业精神、有担当的表现,“假唱和抄袭一样,是职业道德的硬伤”,无论有什么客观原因,当一个歌手做出假唱决定时,他已经站在了观众的对立面。

  假唱是对演出公平的破坏,是对好歌手的打击,是对恶习的鼓励。现场真唱可能“翻车”,但真唱是对歌手的艺术水准、职业道德的检验。当假唱照样能收获鲜花与掌声,谁还愿选择真唱这种苦、累却有风险的方式?只有良性的演出环境才能让真唱者获得应有的体面和荣光。

  总而言之,假唱盛行会严重拖累演出市场的健康发展。近年来,国内高水平演出市场的火热,早已提升了观众的欣赏水平,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去伪存真,“宁可听‘掉链子’,也不听伪大咖”渐成共识。在这种情况下,演出活动组织者、电视节目制作方及演员坚守良心,以真诚态度对假唱说“不”,反而能获得更多的尊重。

  实际上,国务院颁布的《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中便已有规定,“演员不得以假唱欺骗观众,演出举办单位不得组织演员假唱。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为假唱提供条件。演出举办单位应当派专人对演出进行监督,防止假唱行为的发生。”这为文旅部此次将“不得组织演员假唱,不得为假唱提供条件”写进相关文件提供了依据。

  依据上述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以假唱欺骗观众的,为演员假唱提供条件的,将被公之于众;在两年内再次被公布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营业性演出许可证;个体演员在两年内再次被公布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消费者认为是假唱的,有权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主办单位赔偿,政府部门对搞假唱的,包括演员和演出单位可处以5万到10万元的罚款。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是各行各业的应循之道,可是“唯流量论”让一些人急功近利、失去底线。演戏的想唱歌,唱歌的想演戏,流量明星更是什么都想沾,可是没有金刚钻别硬揽瓷器活,时间长了总会出现尴尬加翻车。假唱现象终将“凉凉”,唱功不行就要多练,圈外汉就该把舞台留给内行人,敬畏舞台,尊重观众,遵守行业规范和原则才是立身之本、长久之道。(何勇海)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孙亚儒:夸父逐日式的悲剧美——海子史诗意象解读

  • 《保你平安》:超越个人梦想的平民英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