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穿越海洋文明的时光隧道

来源:人民日报2021-10-04 09:4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王 珏

  井头山遗址位于浙江宁波余姚市三七市镇,2013年在地质勘探中被发现。2021年,井头山遗址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井头山遗址是继上世纪70年代河姆渡遗址发现后,在浙江沿海发现的又一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为研究8000年前中国沿海先民的生产生活与海岸环境变迁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井头山是典型海岸贝丘遗址,具有浓厚而鲜明的海洋文化属性,是中国先民适应海洋、利用海洋的最早例证,表明余姚、宁波乃至浙江沿海地区是中国海洋文化的重要源头区域,是中国海洋文化探源的一次重大发现,为全新世早中期海岸环境和海平面上升过程树立了精确的时空坐标;也为研究西太平洋地区南岛语族的起源提供了宝贵材料。可以说,井头山遗址为今后探索发现中国沿海8000年前乃至更早的遗址指明了方向,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与全新世海洋环境变迁研究的一次重大突破。

  找到梦寐以求的贝丘遗址

  2013年10月18日下午,在距田螺山遗址现场馆不远的三七市镇井头村南侧,村民王维尧和堂哥王维新像往常一样到省道南侧一处荒草茂盛的待建厂区内放羊。闲暇间,他们注意到了往常没有看到过的一些物品——草丛里一小堆一小堆的贝壳和动物碎骨头等。他们意识到这些物品有可能是“古董”,于是立马捡了一塑料袋的物品,把它们送到了田螺山考古队住地。

  当这包东西交到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孙国平手里时,孙国平形容:“这正是我梦寐以求的对象!”他带着人花了一个月时间找到了遗址的位置,然后做了钻探调查。当看到插入泥土7米多深的探杆尖头的凹槽里带上来的一点白色碎屑时,孙国平深信,在这个埋藏深度终于触及了特殊遗址的贝壳堆积层,也就是考古学上的“贝丘文化层”。这个发现,让在场的人们都非常兴奋和激动。

  贝丘遗址是指生活在沿海的人们,通过捕捞获取贝类食物,常年积累遗留下食用过的鱼骨、贝壳等遗物,从而形成包含大量人工丢弃贝壳的地层堆积的遗址。

  然而,井头山遗址文化层位于地下近10米,地下水位高,这些给考古发掘带来非常高的难度。四川大学文科讲席教授李水城说,这需要发掘者辛苦细致的操作。

  在遗址发掘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借鉴了日本发掘贝丘遗址用槽钢围护发掘区的方法,决定预建围护发掘区的钢结构基坑。建设基坑花费巨大、困难不断。因为钢板插入引孔方法的变更、土体挤压导致下插钢板内倾等难题,施工时间比预计的要延后近1年。然而,考古队员们迎难而上,展开了近1年的考古发掘。

  目前,井头山遗址一期发掘告一段落。遗址总面积20000平方米,发掘出土露天烧火坑、食物储藏处理坑、生活器具密集区、滩涂区木构围栏等生活遗迹,以及陶器、石器、骨器、贝器、木器、编织物等400多件生产生活用的器物。

  揭开8000年前的海洋生活

  遗址出土陶片数万片,初步整理后已修复成30多件陶器,器形有釜、敞口盆、圈足盘、碗、小杯、深腹罐、釜支脚、陶拍等。石器有斧、锛、锤、凿、镞、砺石、磨盘、圆盘状垫饼(砧)等30多件。遗址还出土木器100多件,器形有桨、器柄、带销钉木器、矛形器、点种棒、双尖头木棍、单尖头木棍、杵、碗、扁担形木器等,其中数量最多、加工最特殊的是挖凿有规整椭圆形卯孔的“刀”形器柄。

  井头山遗址发掘出土骨器100多件,器形有镞、鹿角锥、镖、凿、针、匙、珠、笄、哨等。另有用大型牡蛎壳加工磨制的贝器(耜、铲、刀、勺等)60多件,在浙江考古史上是首次出土。

  遗址发现的自然遗存以动植物遗存为主,还有大量胶结着牡蛎壳的小块礁石。动物遗存中最多的是当时先民食用后丢弃的海洋软体动物的贝壳,主要种类有泥蚶、海螺、牡蛎、缢蛏、文蛤5大类,其次是各类渔猎动物骨骸,以鹿科动物骨头为主,也有一些猪、狗、圣水牛、水獭等动物的骨头,以及海鱼的脊椎骨、牙齿、耳石等。有人戏称,早在8000年前,先民们就开始享用“海鲜大餐”了。

  此外,大量编织物也为复原先民生活提供了难得一见的依据,这些遗存包括用芦苇、竹子等制作的编织物,器形有席子、篮子、筐子、背篓、鱼罩、扇子等,还有一团似渔网残块。李水城说,这是以前很少见到的,是很难得的重要发现。

  植物遗存中,最多的是木棍、木条等,以及储藏坑中的橡子、麻栎果、桃核、果壳、松果、灵芝块、少量炭化米粒、水稻小穗轴等,还有漆树、黄连木、猕猴桃等植物的种子;另有一些用于制作编织物、绳子的原料,如芦苇秆、麻类纤维等植物遗存,在陶釜支脚的胎土里还可分辨较多的稻谷壳碎片印痕。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室原主任郑云飞在遗址进行植物遗存调查,定量采集地层和遗迹土样,在小水桶中用水多次浮取土壤植物遗存,在显微镜下分拣出植物种子,并进行种属鉴定和数量统计。“从植物遗存调查结果看,先民不仅捕捞采食海产品,也种植水稻,食用橡子、桃、猕猴桃等植物果实。在煮食海产时,可能还加入花椒等调味料,以去除腥膻。在遗址中还出土了大量含油率很高的黄连木种子,可以榨制食用油,但目前没有直接食用证据。”郑云飞介绍。

  指明探索沿海遗址的方向

  井头山遗址临近河姆渡、田螺山遗址,这也为研究提供了更多线索。从遗址所处环境和文化特征上看,井头山遗址所代表的文化类型,应是闻名中外的河姆渡文化的主要来源或直系祖源,是余姚和宁波的历史轴线的极大延伸。宁波市政协委员朱月芬说,在宁波诸多历史文化遗产中,河姆渡文化是最为宝贵的财富,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在我国考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证明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也拥有灿烂的新石器文明,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特别是近期发现并发掘的井头山遗址为中国史前考古的重大突破。

  “井头山遗址是目前沿海地区发现埋藏最深的遗址,而且有丰富的文化堆积,其中发现大量人类的生产工具和生活遗存,显示当时沿海地区人们的生存方式带有浓郁海洋文化特征。”李水城说,井头山遗址将宁波地区历史文化的起源从河姆渡文化的基础上又向前延伸了1000多年,而且有明确的证据表明,河姆渡文化的源头就是井头山所代表的遗存。此外,井头山遗址的发现,对8000年前江浙沿海地区的地貌环境和海岸线变迁,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下一步,朱月芬建议,优化完善相应规划,对河姆渡、田螺山、鲻山、井头山等史前文化遗址进行优化整合保护利用,在余姚和整个宁波地区努力打造以河姆渡遗址为核心的遗产分布空间和连续传承发展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序列。(王 珏)

[ 责编:刘朝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脐带》:流浪在失落与新生之地

  • 安抚与重建:《铃芽之旅》的情感诗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