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记者笔下的当代文学地图

来源:北京晚报2021-11-11 09:0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陈梦溪

  《深度对话鲁奖作家》是《中华读书报》记者舒晋瑜追踪采访7届49位鲁奖获得者和10位鲁奖评委的访谈录,受访作家包括邵燕祥、史铁生、冯骥才、韩少功、刘恒、余秋雨、池莉等。全书以“鲁奖”为切入点,从创作与评奖两个角度透视中国作家与文学界,为中国文学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呈现了当代文学的心灵地图。这本书是作者《深度对话茅奖作家》后的又一作品,两部作品几乎将在世的优秀作家全数覆盖,令人受益匪浅。

  《深度对话鲁奖作家》 舒晋瑜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图书记者不同于其他类记者,每采访一位作家,首先要阅读这位作家写过的几乎所有作品,其中许多是篇幅巨大的长篇小说,投入的心力时间,又要读海量的书,又要了解作家的人生,无异于做一份文学深度调查报告。北京大学教授谢冕先生为这本书所写的《专业而又敬业的舒晋瑜》一文中,道出了几十年如一日努力的图书记者背后的付出:“不难设想,为了采访,她要做多少的案头工作!而晋瑜的形象是行动的和敏锐的,她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我们面前!做过文字工作的、特别是在北京这个超大城市做记者的人都清楚,早出晚归不停奔走,加上从阅读到对谈,从对谈到定稿,其间要承受多少艰难!但这却是这位看来文弱的舒晋瑜的日常工作。她是一位专业而又敬业的文学工作者,她不停地采访、写作、发表,一整版一整版地发表,每个字,每篇文章都是她的心血。”谢冕先生眼中,这种“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采访并不容易,需要智慧更需要毅力:“晋瑜有这种能力,能够和作家从容而对等地交流彼此的思考,并且迅疾地把这种思考传递给我们,这展现的是她的能力和学养,也还有她的智慧和个人魅力。”

  舒晋瑜出书其实是经过了一番思考,从一开始,就有文学界的前辈善意地提醒她:这事儿做不好,可是要招骂的。不同于茅盾文学奖的评选,鲁迅文学奖门类多、获奖作家多、争议的声音多——多种因素,有可能使任何人涉足其中都招来微词。“这些都不曾动摇我的决心。在起意写《深度对话茅奖作家》的同时,我就决定下一部是‘对话鲁奖’。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这两项国家级大奖,囊括了众多优秀作家,在各类体裁创作上,他们是中国文坛的领军人物。其中很多作家有三十年以上的创作经验。梳理他们的创作脉络,对当代文学的创作和研究,应该是有意义的。”舒晋瑜说。笔者与舒晋瑜记者一起经历过许多次的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许多文学大事的采访报道,怎能体会不到其中的滋味。有些事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有些是明知可为而不为。采访这些获奖作家、评审委员、文学评论家、文学研究者等,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捕捉细节,探究真相,留下记录,这也是作为文化记者、图书记者的日常;对于从事文学报道二十年的资深记者来说,舒晋瑜说这也是一个不断学习、提升自我的过程,是思想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国当代文学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每一篇报道、每一次采访都受到当时当地的局限,横向反映了一个变化着的文学版图,纵向看的是每一位作家的创作轨迹和人生之路。

  读《深度对话鲁奖作家》为何感慨颇深,也来自于此,阅读同行的报道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如今文化繁荣,文学丰富多彩,对于作家的采访更是汗牛充栋。如何写好一篇文学报道?如何进行一场精彩的对谈,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共同的问题。我们会阅读彼此的作品,也会阅读其他同行的作品,而我相信,写出来的东西是不会骗人的,一个人的思维敏捷程度和对待文字的认真负责态度都可以在字里行间中寻得。出版人、文学评论家潘凯雄先生在为此书写的序言《“深度”来自“厚度”》中有一段话笔者深感认同:当下“深度”这个词儿比较时髦。啥“深度访谈”、“深度报道”、“深度对话”、“深度交流”、“深度跟进”……以示自己的作为不同于一般、下过一番功夫、发人之未发。倘果真如此,当然甚好。然细观许多冠以“深度”之名者,不仅毫无“深度”之实,甚至连“度”都谈不上,无非是一则通稿拿来换个标题署个名而已。的确,我们看到过太多敷衍了事的报道、模模糊糊的提问、文不对题的评论,反观舒晋瑜的深度对话作品,现场感十分强,不管是提问还是追问,都能灵敏地捕捉到被采访的作家真正要表达的话语背后的逻辑,循循善诱,围追堵截,虽温柔一刀,却刀刀命中。

  在笔者从新闻专业毕业进入报社的做图书记者的第一天,就知道舒晋榆这个名字,有不懂的,问她准没错。舒晋瑜写过的采访不计其数,其中经典的、有影响力的、获奖的更是数不胜数。几年图书记者生涯中,我们常在各种采访遇到,但通常没聊几句就匆匆开始准备工作。一次采访,有个温柔的声音靠近,说,梦溪,你最近写万方的那篇稿子,真不错!我有些不知所措,直到她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并摘下口罩才反应过来,啊,是舒老师!那篇稿子我写得很认真,投入了许多心血,就像一个哑炮,让我沉浸在失落与动摇中,舒老师看似随意的一句聊天,却重重锤在我的心上,我被钉在原地,不知道该怎么回应,最后只说了“谢谢”。但其实那句鼓励对我来说如同乌云背后的金线,又如同落水后结结实实的扑通一声回响,给了我太多。

  总之,舒晋瑜对于作家的深度访谈还将持续下去,她说:“作品完成之后还是意犹未尽,比如我同时代的70后作家,多年来跟踪阅读,对他们怀有更多的期望,但此次没有收入,是希望将来单独为他们辟出一方阵地;还有太多优秀的作家不能同时纳入此书……”从她意犹未尽中我们看到了一位勤奋的图书记者对于自我事业的热爱——有一份热爱并愿为之付出一生的事业,是最幸福的事。(陈梦溪)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孙亚儒:夸父逐日式的悲剧美——海子史诗意象解读

  • 《保你平安》:超越个人梦想的平民英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