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以青春名义书写奉献人生

来源:人民日报2022-01-06 09:3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饶曙光

  影片全篇没有任何旁白,完全用真实的情境、人物及语言动作传达主题的内在力量,配之以独具匠心的音乐音响设计,让观众在扑面而来的自然、真实感中感受艺术创作的魅力

  电影《我们是第一书记》将新闻纪实与电影语言相融合,呈现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驻村第一书记们用青春、热血甚至生命扛起责任,在党的领导下,带领贫困地区群众实现脱贫攻坚的感人事迹。影片用新闻纪录素材嫁接电影的结构方式,呈现出真实可感、可信可爱的当代青年群像,创造了不同于传统纪录片的叙事策略和呈现方式,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影片开篇以富有感染力的黑白影像、特写镜头交代了驻村第一书记们出现的原因——贫穷。纪录影像风格、极为克制的悬念节奏把控、紧张氛围的渲染,都更好地凸显立体饱满的人物形象。例如,第一章节讲述西藏定日县宗措村驻村第一书记旺青罗布带领群众脱贫的故事,影片没有将叙事重点放在渲染困境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上,而是将镜头更多对准这位第一书记。他对待群众永远挂着包容的笑容、在困境中绽放着勇气的笑容、为争取每一点胜利而欢呼雀跃的笑容、为走出大山的大学生而欣慰的挂着泪的笑容……这些笑容既是主人公旺青罗布的性格品质,也是驻村第一书记们乐观积极心态的缩影。

  对比鲜明的影像风格传递真实的情绪,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影片运用黑白影像和彩色影像的视觉叙事方式,艺术地区隔了时空,用一张张“哀愁的、悲伤的、迷惘的”面孔与“开心的、喜悦的、充满希望的”面孔进行对比,呈现脱贫攻坚战役胜利成果给中国人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影片还运用镜头语言,呈现自然之美与脱贫之难。雪域高原,广袤无垠、蔚为壮观的背后,是寒风酷雪、贫瘠萧条;小兴安岭,土地肥沃、一望无际的背后,是地广人稀、抗灾能力差……整部影片努力将写实和写意融会贯通,巧妙地运用镜头语言的对比,营造震撼的视听效果与意境之美。

  塑造人物形象,离不开情节设置带来的戏剧张力,离不开细节描绘凸现的独特性格。影片的细节抓取与影像呈现相得益彰,鲜活丰满的人物形象直击人心。例如,四川布拖县博作村驻村第一书记胡小明在母亲患阿尔茨海默病后,不能守在其身边,只能对着手机不停地发微信问“什么情况”,这个细节令观众感同身受。尤其是当面对编导的发问,胡小明边说着“这不说了”边红了眼圈的场景,让观众对这个铁血柔情的汉子心生敬佩。贵州望谟县坡头村驻村第一书记刘恭利的女儿在母亲临行前不舍的痛哭,与团聚时的认同与赞美,前后照应,展现出家人之间的奉献、包容与理解。

  他们是父母,是儿女,是伴侣,更是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的党的干部。他们用青春的名义书写奉献的人生,用智慧和勇气扛起责任,用无悔的奉献赢得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影片全篇没有任何旁白,完全用真实的情境、人物及语言动作传达主题的内在力量,配之以独具匠心的音乐音响设计,让观众在扑面而来的自然、真实感中感受艺术创作的魅力。

  “8年时间,近1亿人脱贫,这场攻坚战胜利的背后,离不开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的血汗支撑,他们是改变一方水土一方人的英雄,也是一个脑袋一双手的普通人,他们的喜乐与成绩、苦恼和坎坷真的打动着我,我也希望能有更多人知道。”这是该片制片人张苗的心声,也是整个创作团队的情怀。整部影片耗时3年多,集合了新闻工作者和电影创作者的巨大心力。他们带着新闻人和电影人的使命、责任与担当,真实地纪录并艺术地呈现了脱贫攻坚战场上的感人故事,向参加脱贫攻坚的所有战士们致敬,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影像资料和可供追寻的精神轨迹。可以说,新闻工作者和电影创作者的通力合作,成就了这部有丰富社会文化内涵、独特审美品格气质的电影。

  (作者为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离职》:晚期资本主义时代的职场人生

  • 陈一军:盛大的敦煌,盛大的散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