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考古展示1200年前唐代戍边生活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考古展示1200年前唐代戍边生活

来源:人民日报2022-01-16 07: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胡兴军

  遍布天山南北的烽燧遗址是万里长城向西的延续,是家国天下的边陲记忆,出土文书等遗物为研究唐代军事制度和戍边生活提供了实物资料

  唐代通俗文学《韩朋赋》残页。(胡兴军供图)

  记录每日侦察所获军情的木简。(胡兴军供图)

士兵铠甲残片。(胡兴军供图)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胡兴军供图)

  在离中原非常遥远的沙漠烽燧,唐朝戍边官兵会读到怎样的文学作品?考古可以告诉你答案。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东南90公里处的荒漠无人区,在这个遗址出土了《韩朋赋》《游仙窟》等文学作品,都是唐代流行的通俗读物。

  沿孔雀河北岸,自库尔勒市至营盘古城之间长约15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有11座烽燧,统称“孔雀河烽燧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即为其中一座。烽燧东距营盘古城47公里,东南距楼兰古城233公里,地处罗布泊荒漠无人区,夏季酷热干燥、冬季严寒刺骨,发掘期间近1/3的时间为沙尘暴天气,无电缺水,且没有通信信号,条件极为恶劣。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文物工作者多次对孔雀河烽燧群进行考古调查和研究。2019年,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纳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2019年至2021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连续发掘遗址近18个月,收获喜人。这是国内首次对唐代烽燧进行主动性考古发掘,完整揭示了烽燧遗址全貌,为研究汉唐时期边塞军事建置的布局规律和构筑方式提供了新的参考资料。

  沿用近100年

  出土遗物再现戍边生活细节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修筑于一处红柳沙堆上。以沙堆为中心,分布着烽燧、房屋、土埂、踏步、水塘、木栅栏、灰堆等遗迹12处。居住在沙堆上的戍边将士将各类生活垃圾从9米高的沙堆顶部向下倾倒时,与加固沙堆边缘的芦苇、香蒲等植物一起顺坡向下滚落,形成灰堆。经年累月后,生活垃圾越积越多,在重力、风力、地表阻力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轻的留在沙堆半坡,重的滚落至沙堆底部,形成自然分层。烽燧废弃后,此处再无人居住,斜坡上的灰堆被自然的风积沙土覆盖后完整地封存了起来。在罗布泊荒漠极其干燥的气候环境下,这些珍贵遗物才得以保存至今。

  烽燧遗址中出土的各类遗物均为典型唐代器物,出土文书、木简带有明确的纪年,已发现有“先天”“开元”“天宝”等年号,同时出土有开元通宝、乾元重宝等钱币。烽燧本体、灰堆等遗迹中采集的8件碳十四标本,在不同实验室测试结果均为公元700年前后。结合历史文献,我们初步认为克亚克库都克烽燧修筑时间约为长寿元年(692)后不久,在贞元六年(790)前后废弃,沿用了近100年。

  虽已历经千年,但遗址几乎完整保存着废弃时的模样。灰堆中已累计清理发掘出土各类遗物1400余件(组),种类丰富,均为戍边将士日常生活、工作所用器物残件,质地有陶、铜、铁、木(漆)、石、骨、角、纸、皮、草、纺织品等,其中以有机质文物为主。

  生活用品以木器为主,木器既有杯、碗、筷、勺、扣、刀柄及各类用途不明的木件,也有经过削砍的各种木柱、木板和编织呈辫状的树枝。周边生长的植物也常被利用,其中麻的使用最为频繁,遗址中出土有大量成团的麻皮纤维和搓捻而成的各种粗细的绳子。出土陶器均为碎片,可辨器型有缸、罐、碗、碟等。出土纺织品有丝(绢、绮)、毛、棉、麻等,由于残破严重,仅有麻鞋可辨,较为完整的有数十只,鞋体宽大。部分纺织品上可见墨书字迹,其中一件有姓名和籍贯,可能为士兵装衣服的“布袋”之残片。在出土的葫芦残片上发现丁香酸成分,结合出土文书关于“蒲陶酒”的记载,证明遗址中确有葡萄酒存在。

  由于戍守任务繁重,有些烽铺距离耕地太远,不便管理,有的还缺乏水源,无法耕种,很多已开垦的耕地都被迫放弃,粮食供应往往不足,士兵还需要打猎捕鱼来补充给养,烽燧周边活动的黄羊、马鹿、野猪、野兔及各种鱼和水鸟都是他们喜爱抓捕的猎物。在遗址中发现了数件用草和红柳签编织的兽夹,出土时,一条羊腿还在夹中。遗址出土大量鱼骨,有的鱼脊椎骨甚至有成人拇指粗,还出土了织补渔网的木梭,木梭保存基本完整,梭身上紧实缠绕着织补渔网的麻线绳。

  揭示军事制度

  大批汉文文书资料填补历史空白

  遗址出土纸文书、木简861件,是近年国内烽燧遗址出土数量最大的一批唐代汉文文书资料,文书内容丰富,诸多方面均为考古新发现,填补了历史空白。文书显示,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为焉耆镇下属军事预警设施,在唐代被称为“沙堆烽”,同时也是一处游弈所治所,属于焉耆镇东境军事防线——“楼兰路”上的一处基层军事管理机构。新发现榆林镇、通海镇、掩耳守捉、横岭烽、悭泉谷铺等军事设施及楼兰路、麻泽贼路、焉耆路等新的防御线路,填补了历史文献关于唐代安西四镇之一焉耆镇军镇防御体系记载的空白。

  唐代戍守烽燧的士兵被称为烽子,既要候望放烽,知文书、符牒、传递,又要警固、斸田、备烽具和准备粮草,“昼则荷戈而耕,夜则倚烽而觇”,非常艰辛繁杂。其中放烽是一项主要任务,烽子需要根据知更簿的安排,每天按时站在烽燧顶部值班候望,“昼分为五番,夜分持五更,昼堠烟,夜观火”“每夜平安举一火,闻警举二火,见烟尘举三火,见贼烧柴笼”……根据不同军情点火点烟报警,和平时期还要在早晨和傍晚时分,点烟点火报平安。“万里胡天无警急,一笼烽火报平安”“夕烽来不近,每日报平安”等唐诗名句,即是对戍守烽燧士兵报平安的场景的描绘。

  唐代军事制度中有两种特有的侦察方式——游弈和土河,也是烽燧等基层军事机构常常用来“警固”的手段之一。《通典》记载,游弈常与烽铺计会交牌,但这种制度具体怎么运行,并无详细记载。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的考古发掘中,首次出土了计会交牌的实物标本,为我们揭开了谜团。所谓“牌”,就是每日传递的木简。烽铺之间或烽铺与游弈所之间,每天需要将侦察获得的军情,以“计会交牌”方式进行交流或汇报。由于有的烽铺距离游弈所非常远,所以每日只限于邻近两烽之间传递侦察结果,但“牌”积攒了一定时期后,需要全部上交到游弈所,游弈官要检查并登记入藏。

  除军事文书外,遗址中还发现大量的书信、文学作品和传统典籍。根据朝廷颁布的勋告文书,我们知道戍守将士来自中原内地的河州、洛州、汝州等地。西域与中原相隔万里之遥,书信成为与家人联系的纽带,书信多以节气开头,如“冬景既终”“春景渐芳”“仲夏极热”等,“平安”“万福金安”等寒暄问候语,殷殷关切之情扑面而来。在一份未寄出的书信中,丈夫还叮嘱“娘子不必忧愁,收拾麦羊,勿使堕落”。传统经典《千字文》《孝经》、文学作品《韩朋赋》《游仙窟》及大量无法辨识的诗词的发现,说明中原的传统典籍和文学作品随着到此戍守换防的中原将士传入西域地区,并迅速在西域各地得到流传。

  遍布天山南北的烽燧遗址,是万里长城向西的延续,是家国天下的边陲记忆,在维护丝路交通畅达、保障国家统一和西域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及出土遗物生动再现了边塞烽候制度运行的诸多细节,为研究唐代军事制度和戍边生活提供了实物资料,大量出土文书更将促进敦煌吐鲁番学、文献版本学、书法艺术史等学术领域的研究。

  (作者单位: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因果报应》:私人复仇故事的悬疑化讲述

  • 何源堃:人工智能,打开艺术再生产的“潘多拉魔盒”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