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爱情神话》:打破“爱情”困境的女性书写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爱情神话》:打破“爱情”困境的女性书写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2-01-19 09:3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司金冉

  《爱情神话》是一部特别的爱情电影。90后女导演邵艺辉打破了过往影视剧中关于上海城市空间和青年爱情故事的“模板”,将镜头对准了弄堂里的中年男女,通过幽默戏谑式的对白和对小说、话剧、电影等艺术的互文解构,举重若轻地传达生活智慧和人生哲理。

《爱情神话》:打破“爱情”困境的女性书写

  电影《爱情神话》海报

  幽默解构:破除男女二元对立

  在互联网加持下,有关男女权利不对等的讨论往往一点即燃,职场歧视、家庭责任、容貌焦虑等话题都是很容易引发广泛的争议。《爱情神话》也讨论了生活、工作、情感,但无意以女性视角对男权社会大肆批判,而是以一种平等的态度进行伍迪·艾伦式的幽默化呈现。

  影片设置了三位迥然不同的女性角色,第一位是“有钱有闲、老公失踪”的格洛瑞亚,她风情万种、无牵无挂、美丽且独立地享受生活;第二位是职场女性李小姐,她理性、冷静,在工作中雷厉风行,但还是得面对家庭生活的一地鸡毛;第三位是老白的前妻蓓蓓,她看似贤妻良母,却在婚姻中背叛了老白。三个角色都一反过往影视作品中柔弱、顺从和被物化的女性形象,契合了社会对女性独立、女性崛起的呼唤,但并没有刻意讨好女性观众,过度夸大女性力量,每位女性角色都有自己的灰色瞬间,格洛瑞亚在被年轻男性簇拥的同时,也会不经意间流露出落寞的神情,外表光鲜亮丽的李小姐生活在逼仄、压抑的小房间,偶然“犯了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的蓓蓓,永远背负着来自前夫的道德审判。

  《爱情神话》难为可贵的是并没有为影片中的人物和现象定性,仅仅作为现实生活图景的呈现。老乌对女性的评价标准就是“嗲不嗲”,放在现实生活中这可能会被批得体无完肤,但电影却将其塑造为一个可爱幽默和带着海派文化的“梗”。又如老白的儿子喜欢化妆、穿搭,被老白指责为“娘娘腔”,但李小姐和格洛瑞亚却对此十分感兴趣。电影立足现实,通过精巧、一语双关式的紧凑对白,将生活中的丰富多彩和喜怒哀愁铺陈开来。

  影片甚至故意制造了一种“性别倒错”,比如李小姐和老白一夜风流后,偷偷离开,对老白爱答不理;比如格洛丽亚和老白春宵一度,第二天转给老白一笔钱,还嘲笑他:“原来你这么便宜啊!”还有蓓蓓说的:“虽然我爱玩,但我永远都把家放在第一位。”当导演把一系列“渣男”行径,置换到权力关系中位于弱势的女性一方,并让一个男人来承受时,不仅道德批判的意味消失了,还制造出了一种错位的戏谑感。并且借由这种戏谑感,影片实际完成的是一种更为轻快的女性表达,不是复仇式的,也不是充满戾气和怨怼的,而是由自嘲出发,经过换位思考,最终完成了反讽。

  温暖现实:回归生活的情爱叙事

  不同于年轻人理想化、浪漫化、狗血化、浮夸化的恋爱分手桥段,《爱情神话》以朴实无华的世俗性赢得了良好口碑。一个中年男人与三个女人的故事极易走向“狗血”,电影没有刻意回避一夜情、出轨等情爱叙事元素,但并未对其大肆渲染,而是以生活流的方式平淡讲述中年人小心翼翼的爱情故事。

  影片虽取名“爱情神话”,但影片中的爱情却并非一个神话,不过是男主角老白与三个女人的纠葛,无外乎看戏、吃饭,帮心仪的女人带带小孩、修修鞋子、画画素描……没有海枯石烂,也没有生生死死。影片顶着“神话”的名头,但它每个细节都在告诉你:欢迎来到现实世界。

  三位女性与老白都有感情上的瓜葛,但她们在老白家相遇后,没有上演俗气的宫斗剧情,而是成为了朋友。虽然她们的婚姻生活都不顺利,但这没有妨碍她们拥有独立的人格和通透的感情观念,彰显了现代女性的魅力,也让观众感受到,无论什么年纪,女性都应该勇敢放弃不适合自己的感情,大胆追求爱情,重新开启新生活。

  老白和老乌吵不散的友情、老白和蓓蓓离婚后依旧互相关心、老白和李小姐互相试探又若即若离的相处模式以及三个女人从针锋相对到惺惺相惜的奇特友情,都让上海这座繁华大城市充满了烟火气和人情味。老乌的意外离世并未给影片蒙上悲伤的色彩,反而成为人物感知生命、直面内心的契机,让李小姐决定放下防备接受一段新的感情。

  总体而言,《爱情神话》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全新的风格审视了大城市里中年人的爱情观和人生观,不管对普通观众还是对电影从业者都颇具启示性。值得一提的是导演还在电影中夹杂了不少“私货”,电影开头老白和李小姐看的话剧就改编自导演2016年出版的小说集《人要是没有爱情就好了》,名为“夜奔”的咖啡厅和名为“红拂”的超市是对王小波《红拂夜奔》和导演“红拂夜奔不复还”笔名的双重指涉,对费里尼《甜蜜生活》《爱情神话》等影片以及中国男性导演在创作时对女性刻板印象的解构都非常耐人寻味。

  (作者司金冉为西南大学戏剧与影视学硕士)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脐带》:流浪在失落与新生之地

  • 安抚与重建:《铃芽之旅》的情感诗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