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你读懂《误杀2》中的隐喻符号了么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你读懂《误杀2》中的隐喻符号了么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2-01-19 09:3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沈诗妤

  《误杀2》从片名上沿用了“误杀”,但与《误杀1》的剧情毫无联系。《误杀2》改编自美国现实主义题材电影《迫在眉梢》,重现了对现实制度的批判。《误杀2》中对现实的隐喻始终贯穿始终,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读懂《误杀2》中的隐喻符号了么

  隐喻之一:“误杀”

  影片片名沿用了第一部的“误杀”,突出了一个“误”字,即让观众对真相产生误解,最终消除既定印象,对事件和人物建立自己的认知和理解。

  纵观全片,“误杀”不止一处。核心的误杀,是市长劫走了本属于林日朗儿子的心脏,在他劫持医院后追踪到事情的根源是市长,并引诱警察“误杀”自己。另外,市长为救自己的儿子,靠权力劫走心脏,无形中“误杀”了一个普通老百姓的孩子;达马医生拒绝救治卷毛的妻子,导致卷毛产生刺杀之心。然而在卷毛行动之前,林日朗意外的举动帮达马先躲过一劫,从而避免了“误杀”;还有林日朗利用镜头视觉偏差“误杀”特警,狙击手第一次“误杀”林日朗失败等,均是对“误”的不同场面解读。

  隐喻之二:特警、老鼠与猫

  影片中警察被赋予“猫”和“老鼠”两种身份,其中有两处以“老鼠”隐喻警察的形象。第一次是警察局局长派遣一名特警从通风管道钻进去,用对称的画面展现了老鼠与特警对视,隐喻警察与老鼠等同,成了屈从权贵的“老鼠”。

  另一处是之后林日朗顺势问的那句:“你们到底是猫,还是老鼠啊?”原本明确的答案,暗示了小人物对强权的质疑。警察作为秉公执法的国家特权人员,应当是履行正义的猫(与任达华饰演的警察张正义名字契合)。然而当他们为权贵服务时,便成了行走在黑暗里的“老鼠”,而这双重身份是根据情节不断切换的,林日朗也只能以舆论和道德为要挟,企图在缝隙中寻找光明。

  隐喻之三:萤火虫隐喻

  电影中反复出现了萤火虫这一核心意象,这与《误杀1》中的英文片名Sheep Without a Shepherd相对应。林日朗的名字叫“日朗”,儿子叫“小虫”,电影的英文名叫Fireflies in the Sun,意为“日光下的萤火虫”。当小虫问起,“为什么萤火虫在灯光下就不亮了”,林日朗回答,“因为他们的光太小、太微弱。但在黑暗的地方,即便是如此微弱的光也能照亮周围的一切”。萤火虫象征着小人物和底层人民,萤火虫在黑暗中才会发光。正如片中最后出现的萤火虫,正是林日朗的化身,代表了更多像他一样的普通人——为了救孩子而走投无路,最终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在大众面前掀开高层的遮羞布。这一意象,体现出底层人民与社会权贵的英勇博弈。

  隐喻之四:声音隐喻 “砰砰砰”

  影片里有一张海报,上面有“砰!砰!砰!”三个拟声词。因林日朗的职业是编剧,他常和儿子假装模拟枪战戏,这本是父子间的日常互动,然而这份温馨最终演变为残酷的现实枪杀。“砰砰砰”不仅代表枪声,还代表心脏跳动的声音。第一个“砰!”表示父亲中枪死亡,后续的“砰!砰!砰!”表示父亲心脏移植到儿子身上后,又开始进行跳动。这个拟声词,象征着父子二人的宿命和纽带。

  隐喻之五:特殊镜头隐喻

  影片中有几个镜头,都传递出一种特殊的信号。一是林日朗拿着高利贷去找医生,然而心脏却已转运了。他被保安拖着的那一刻,院长路过,电影以一个慢动作的俯视镜头拉长了这一场景:院长高高在上不可攀附,林日朗既狼狈又无助,赤裸裸地表现着两人之间的高低落差,同时象征着二人权力的落差。《误杀1》和《误杀2》的结尾都有一场雨戏,雨不仅能够起到场面调度作用,还渲染了气氛。当林日朗中弹那一刻,慢镜头更是将时间拉长,使观众能够清晰地看到林日朗故意求死,嘴角勾起的一抹笑容,与此同时,他倒下去溅起的水花更是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氛围,将剧情推向高潮。

  电影以诸多隐喻表达,让观众看到了一个父亲,在权贵阶层与贫民百姓的现实博弈中,为妻儿作出的痛苦抉择。通过解读片中各式各样的意象,我们可以构建出复杂的社会与人物。父亲高大的形象与伟大的奉献精神与冷冰冰的现实形成对比,从而让电影拥有了更深层面的探索和思考。

  (作者沈诗妤系华东交通大学教师)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孙亚儒:夸父逐日式的悲剧美——海子史诗意象解读

  • 《保你平安》:超越个人梦想的平民英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