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听说 > 正文

为世界谱写动人旋律

来源:人民日报2022-01-27 10:1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任姗姗 王 瑨

  音乐与奥林匹克运动有着不解之缘。百年奥运史,优秀的奥运歌曲不仅会成为一届奥运会的象征和符号,那些激荡人心的音符也镌刻着大众的共同记忆:2008年,《我和你》《北京欢迎你》将我们心中的旋律化为北京奥运会的永恒见证……饱含奥运精神的乐章,成为鼓舞运动员的嘹亮号角,抒发激情与梦想、拼搏与向往,跨越地域、超越时空,被人们久久传唱。

  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的音乐作品,将为世界谱写怎样的动人旋律?

  描画守望相助的美好愿景

  1月21日,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14天,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拉开帷幕。数十位艺术家联袂献唱14支曲目,皆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原创音乐作品。经过精心的合唱编配和倾情演绎的奥运歌曲,一次次点燃现场观众的热情。在漫天飞雪的冬夜里,音乐堂洋溢着浓浓暖意。

  “音乐是奥林匹克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一届奥运会的鲜亮名片。”北京冬奥会组委会文化活动部部长陈宁介绍,自北京申办冬奥成功之后,北京冬奥会组委会已举办3届冬奥歌曲征集活动,得到广大词曲作者和民众的积极响应。

  3届征歌活动层次分明、各具特色、动员广泛,收获累累硕果。前两届由北京冬奥会组委会、中国音乐家协会等单位联合组织,面向社会各界征集,在数十位音乐专家的筛选评审下,30首歌曲从近1500件作品中脱颖而出。第三届采取邀约方式,力邀专业词曲作者参与,入选的9件作品1月25日向社会公布。作为本届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举办地,北京、张家口两地也积极开展冬奥歌曲的邀约创作。

  此外,一批在迎接冬奥重要时间节点推出、承担赛事功能的作品,如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推广歌曲《一起向未来》、志愿者歌曲《燃烧的雪花》、颁奖仪式推广歌曲《致敬勇士》、倒计时100天发布的歌曲《我们北京见》、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推广歌曲《Flame of Hope》(《希望之火》)等,则通过大众传唱已经家喻户晓。

  在长长的创作者名单中,既有张和平、朱海、舒楠、王平久、何沐阳、常石磊、董冬冬等知名词曲作家,也有许多新鲜的面孔。老中青艺术家、海内外创作者,甚至包括虚拟歌手“洛天依”,不论国籍、不论年龄、不论地域,都因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凝聚在一起,成为唱响冬奥、传播冬奥的志愿者。

  这些冬奥优秀音乐作品连缀起来,便是一幅14亿多中国人盼冬奥、迎冬奥、办好冬奥的时代图景。《相约北京》《向世界微笑》《在一起,更精彩》等作品代表14亿多中国人向世界发出冰雪之约,《冰雪英雄》《冰在舞雪在烧》歌颂奋力拼搏的冰雪健儿、积极投身冬奥的各界友人,《冬奥有我》《燃烧的雪花》彰显积极参与奥运、做好东道主的主人翁精神,《美美与共》《永远在一起》《一起向未来》则以更宏阔的笔触描画与世界人民携手共进、守望相助的美好愿景。

  融汇奥运精神与家国情怀

  全力追梦、用心筑梦,冬奥梦交汇中国梦。随着冬奥音乐一起唱响的,有“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有效实现,有奥林匹克精神的深入人心,还有每一个人昂扬奋进、拼搏向上的圆梦之约。

  这是一份念念不忘的回响——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首《我和你》成为经典。参与制作的常石磊为北京冬奥会创作了3首曲子——《我们北京见》《燃烧的雪花》《一起向未来》。《我们北京见》开头节奏由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题歌《北京欢迎你》变调而来,象征着北京夏奥会与冬奥会的一脉相承,MV演唱者为55位体育界的世界冠军。常石磊说,创作时感觉自己的奥运梦还在继续,因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有了萦绕一生的奥运情结。

  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演唱《奇迹在东方》的盲人歌手赵新,为冬奥创作了歌曲《冰雪情怀》。他在曲子中加入电子舞曲的元素,赋予歌曲鲜明的时代感,扬琴、笛子的音色点缀其间,曲子充满民族风格。赵新说:“作品是心底埋藏多年情感的一次释放,我脑海中想象着铿锵有力的运动画面,想象着在那种寒冷的天气下向世界唱出我们的热情。”

  这是一份热情好客的邀约——

  音乐人小柯最近完成的一曲《北京再相约》,像是写给他曾经创作的《北京欢迎你》的一封回信,依然朗朗上口、烟火气十足,但多了几分成熟、自信和稳健。经历了14年的历练和积淀,小柯用旋律写出了自己的人生体悟,也仿佛写出今时今日中国人的心态变化。

  早在北京携手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奥会时,土生土长的张家口人钱郅祯就决心用冬奥题材的作品讲述家乡。一首由他作词的《冬奥有我》,写出了张家口的独特魅力,也唱出一份主人翁的情怀、东道主的责任。“向往大境门,遥望长城长,草原天路更漂亮”“伸出双手传递力量,寒冬也会有暖阳”,是钱郅祯多次走访崇礼滑雪场等地捕捉到的灵感。

  这是一曲接续创造的乐章——

  作为世界首个“双奥之城”,北京赋予冬奥歌曲创作以新的灵感和想象空间,城市的主人翁也以不同方式为奥林匹克文化留下中国印迹。奥运精神与家国情怀,在时隔14年的再一次“牵手”中融汇在一起、升华在一起。

  展示开放包容的当代中国

  歌以咏志,歌唱是心与心的交流。好的音乐作品无须语言过多阐释,情感和律动自有穿透人心的力量。它不仅能传递情感和价值,还能建构人们的文化记忆与价值认同。

  有不少冬奥歌曲,让我们看到这种音乐的力量。主题口号推广歌曲《一起向未来》将本届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唱进了人心。《一起向未来》在全球传唱,30多个行业的300余位知名人士、100余个社会团体、100余名网络达人参与其中,包括文艺工作者、体育运动员、科学家、劳动模范、医务工作者以及在华外国留学生、海外侨胞等不同的群体。陈宁举了个生动的例子,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也学会了用中文讲“一起向未来”。

  这句“一起向未来”的口号中,蕴藏的是信心,传递的是力量。它是在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下,世界渴望携手走向美好明天的共同心声;它有团结克服挑战、共创人类未来的成功之道;它彰显了中国人民为世界奉献一场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的坚定信心。

  “创作者们自觉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表达人类共同的美好向往。冬奥歌曲里,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着新时代中国的风采魅力,也必然蕴含着人类共同的智慧、勇气与情怀。”陈宁认为,优秀的冬奥歌曲不仅服务本届冬奥会,更应该引领音乐创作。一边创作、一边打磨、一边传播,是本届冬奥歌曲的突出特点,但冬奥的乐章没有休止符。“北京冬奥会开幕前后,冬奥歌曲还将推出多部重磅作品。”陈宁说。

  音乐是世界共通的语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所展示的不仅是奥运期间的中国,也不仅是某一个侧面、某一个角度的中国,而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展示一个开放包容、充满生机的中国。一届精彩卓越的奥运盛会,需要具有世界性、经典性的音乐作品镌刻铭记,也应当产生唱得响、传得开、留得下的经典作品。(任姗姗 王 瑨)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烟火人间》:与媒介共生,与生活共舞

  • 张凯滨:演技类综艺怎能靠槽点、笑点制造爆点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