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法兰西特派的恒定与颠覆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法兰西特派的恒定与颠覆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2-01-28 09:3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独孤岛主

  2020年8月,《纽约时报》一篇题为《为何标准收藏中黑人导演如此少?》曾经引发热议。文中质疑美国标准收藏公司(Criterion Collection)在片目选择过程中的“白人至上”,通过具体数据说明,黑人导演在整体入选CC的导演阵容中占绝对劣势。

  与此相对的是,CC起码收入了八部韦斯·安德森导演的作品,囊括他除了《犬之岛》之外的所有剧情长片。在“白人至上”的迷思下,似乎韦斯·安德森是当代美国导演中最受CC青睐的一位,因此,他自处女作《瓶装火箭》迄今的十部长片作品流露的美学思维,或许可以被视为当今美国独立/文艺电影标签审美的代表。

  也因此,韦斯·安德森的新作《法兰西特派》,毫无疑问先在地被贴上了韦氏标签:近乎强迫症的对称构图、童话式的色调搭配、人物极具存在主义质感的冷幽默,以及似乎还原历史但又完全架空的时空背景。

  在《月升王国》《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布达佩斯大饭店》中一再上演的马里奥式冒险传奇,在《法兰西特派》中被置换成一家置身法国某虚构小镇报纸上最后一期内容的组合,这份真正意义上的“休刊期”上的漫画、广告、特写文章分别构成了影片几段故事的集锦,以这样看似漫不经心的方式,结构上世纪风云变幻的世界与真诚奔流的思潮。

  这自然不是韦斯·安德森第一次以幻想之姿拥抱历史,《布达佩斯大饭店》从容穿越在不同画幅代表的时间节点之间,成为韦氏留给世界的绵里藏针的态度。《法兰西特派》中,置身影片虚构现实的报社老板之死,触发了这份报纸精彩内容的最终爆炸,在充满戏谑味道的员工介绍固定镜头中,观众似乎一时间无从判断哪位是哪位。而在接下来的展开部分,透过每个人的主观视角书写的传奇故事,才令人得以回过头来审视这些性格独特的“工具人”角色。

  电影以全明星串联的形式,处变不惊地将比尔·莫瑞、蒂尔达·斯文顿、西尔莎·罗南等数十位欧美巨星安置于传奇故事的各个角落,令他们不显山不露水,近乎淡漠地进入角色,又冷酷地刺破影片的传奇叙事。

  几段故事中,作画的囚犯、爱上抗议青年的熟女等,既具有类型吸引力,同时也非常积极地回应着上世纪不断起落的关于性别、身份、全球化的讨论与危机。这些危机在当下以不同的形式发酵延续,《法兰西特派》通过对一份纸媒版图步态轻松甚至卡通式的展示,从容切进虚构的历史现场,在具体的场景内,以肃穆的视觉质感讲冷笑话,用严格规限的画面构图表现着动态场面,穿梭于历史现场内外。

  囚犯(本尼西奥·德尔·托罗)对着女狱警(蕾雅·赛杜)绘像,权力关系与情感的错置背后,便是对俗常规训史的反叛;抗议桥段中横杀而出的忘年恋爱,亦是对影片具有新浪潮色彩的剪辑系统的某种程度的反叛。

  《法兰西特派》正是在对导演既有风格的偏执维续与几段极具叛逆意识的叙事中尽可能寻找平衡,来完成表层恒定的作者性与内核躁动不安的颠覆意味。呈现于影片中的故事,以报章文章为名归属于报纸的各个作者,因此集锦也就顺理成章,每段故事只对整体风格负责或反击,相互间并不产生具体的关联,即便是与主编逝世这一提纲挈领的事实并列,也不显得喧宾夺主。

  这种故事间的“割断”,与整齐、稳定且更易为美式“价值观正确”诟病的“白男”韦氏风格产生鲜明的对比:一方面令观众一眼可知导演的自我作者定位;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导演姿势甚高的“回望”野心,即希望从单纯的风格实验,更进一步靠近自上世纪各地电影新浪潮以来各类电影作者都想要解决的良心主义答案,内容与形式、所指与能指,怎样在崭新的时代拥有崭新的生命力?

  或许,效果还是没有想象中那样理想,但几乎毫无疑问的是,《法兰西特派》借助传媒史、社会史的外壳,可以引发许多具体的解读与思考,甚至有望同《犬之岛》一起先后入选CC典范名录,成为韦斯·安德森“标准收藏大满贯”进阶的一部分。革命性与“保守型”通常都是并存的,正如片中激荡五洲的虚构历史,是千言万语,也是流水账。

  而从批评CC的“价值观正确”的眼光来看,韦斯·安德森的这种兼具保守与革命意图的创作路径,无疑最容易成为他们攻击的靶子。以古典眼光而言,非常讲究“对称”“对比”与类似戏剧舞台的人物站位等等,无疑坐实了其立足于新教伦理与装饰审美基础上的“美国性”,这与CC选择非美国电影过程中的“经典”标准似乎再次不谋而合。也就是说,在一种既定眼光的审视下,无论观众是否从韦氏作品中感知到各取所需的“美”,他的“不正确”,似乎天然地被铭刻在了影史的另一条轨迹中,恐怕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洗刷干净。(独孤岛主)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刘上生:宝黛之恋“情”“理”矛盾的艺术处理

  • 戏曲微短剧:中华戏曲创新传播的新范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