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零容忍》:新时代反腐败斗争的荧屏利剑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零容忍》:新时代反腐败斗争的荧屏利剑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2-01-28 18:2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闫伟 朱斌

  近来,反腐题材纪录片《零容忍》引发热烈反响。该片聚焦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中的典型案例,反映了当下反腐倡廉工作的坚定态度与鲜明成效。其对反腐过程中政策话语的接地式阐述和腐败分子形象的真实呈现,不仅彰显出纪录片作为社会镜像的纪实力量,也为反腐题材纪录片的“硬核出圈”带来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零容忍》:新时代反腐败斗争的荧屏利剑

  其一,有效解读反腐领域的政策话语,诠释“人民”与“江山”的有机统一关系。反腐纪录片与国家意识形态、政策法规关联密切,具有较强的政论色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永远在路上》《国家监察》《正风反腐就在身边》为代表的反腐纪录片,均取得了较好的收视效果,《零容忍》延续该类题材反腐倡廉的话语范式,更注重在政策解读中凸显“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从第1集《不负十四亿》到第5集《永远在路上》,该片始终强调“人心向背就是最大的政治”“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的人民立场。一方面,大量生活镜头如城市地标建筑、交通场景的穿插,让“反腐”这一叙事融于生活语境;另一方面,通过讲述诸如贫困户被低保办主任骗取大病救助款、无辜农民被“保护伞”撑腰的黑恶势力打伤等普通百姓的经历,既反映了相关违纪违法行为的恶劣影响,也体现了反腐败是对人民群众的庄重承诺。

  其二,兼具“打虎”与“拍蝇”的群像出镜,有力揭示了贪腐分子的真实样貌。《零容忍》以多视角的灵活转换,覆盖了不同职务等级与职能单位的表现对象。如第2集《打虎拍蝇》中,将贵州省政协原主席王富玉与甘肃省永登县低保办原主任赵永琏的案例进行对比,透视“反腐无禁区”的原则,即无论官员“位高权重”还是身处基层,反腐的决心和力度不会变。从纪录片的话语功能而言,反腐题材往往具有一种“劝服式”的话语形态,即明确表述“教育和挽救才是审查的追求”这一目的。通过对审查手段的影像再现,蕴含了较为深入的人性考量,《零容忍》中的纪委工作人员秉持执法如山的信念和灵活的工作方式,如安排曾任北京市副市长的陈刚重新学习党中央关于北京规划的文件,给予他为北京城市建设分析问题的机会,激发其回归初心和公心的醒悟,起到由惩到治、以案促改的作用。

  《零容忍》对腐败分子权钱交易等行为的画像,实现了反腐叙述由“概念”到“具象”的传达。如第1集《不负十四亿》中讲述的孙力军政治团伙案,在抽丝剥茧般析清人物关系的同时,以他们各自的坦白将其相互勾结的方式手段及细节和盘托出,如藏于海鲜盒里的美金、饭局上与领导通电话的“暗示”等行为的揭露,为观众带来如观看反腐剧的戏剧性体验。该片并未选择记录落马官员“痛哭流涕”的陈情,而是将镜头投向他们抚平心态、回首经历的言说,从而更加深刻地反思自己理想信念缺失的过程,让观众看到腐败分子的另一面。

  其三,打造“尺度”与“刻度”的视听感知,有机建构场景事件的图式符号。纪录片中的数据可以为观众提供一种“模拟的思考方式”和直观的视觉资料,从而承载叙事与象征的功能。片中介绍腐败分子个人信息的画面,运用可视化的时间刻度尺,以“年”为单位展现官职的变动过程,使观众得以测算其贪腐的时间跨度和辐射范围。此外,如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数量、被作出政务处分的公职人员数量等数字、图表的再现,与时间刻度尺纵横相交,在画面中形成富有形式感的冲击力,以此告诫人们惟有“一刻不停”“一以贯之”地推进反腐败斗争,才是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律的有效保证。

  建国初期的新闻纪录片即有“形象化的政论”之称,在当下的反腐纪录片中,仍有赖于以解说和画面为基础,阐扬宣传和教育的意旨。国家形象符号的植入是反腐语境中重要的力量支撑,在视觉方面,国旗、国徽、天安门、人民大会堂、中共一大会址等镜头的特写呈现,代表着党和国家意志“在场”的符号喻指;听觉方面,运用画外音植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论述,使得反腐工作更具国家制度之“势”。这种符号话语并不是生硬的、枯燥的,而是从文本层面激发题材的崇高感,起到严明党纪、荡涤灵魂的作用。

  反腐纪录片是政治问题与时代命题真切的回应者。《零容忍》既昭示了党中央坚持严厉惩治腐败的坚定意志,又回应了人民群众关切的重要社会问题,站位高远、立意深远,对我国此类题材纪录片的创作具有启发意义。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过程中,反腐纪录片应进一步宣扬“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的价值理念,更好地发挥以案为鉴、以人为镜的警示作用。

  (作者闫伟系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编辑部副主任,朱斌系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2019级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脐带》:流浪在失落与新生之地

  • 安抚与重建:《铃芽之旅》的情感诗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