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显微镜下的文化史:茶馆·居酒屋·咖啡馆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显微镜下的文化史:茶馆·居酒屋·咖啡馆

来源:文汇报2022-02-07 10:2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林颐

  城市之大,芸芸众生。怎样全面、客观、迅速地获得对一个城市的认识呢?

  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切取城市的“细胞”,然后,在“显微镜”下对这个细胞进行分析。茶馆、居酒屋、咖啡馆,就是这样的细胞,可以让我们对城市社会的认识更加具体深入。

  《那间街角的茶铺》 王笛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案头三部作品:《那间街角的茶铺》(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年10月版)、《居酒屋的诞生》(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年1月版)、《全球上瘾:咖啡如何搅动人类历史》(广东人民出版社2019年1月版),恰好能为我们提供“细胞”,并据此认识成都、江户,还有巴黎、伦敦、柏林、维也纳……

  茶馆就是小成都

  “显微镜”的说法来自于历史学家王笛。王笛观察茶馆这个“细胞”样本已经很多年了。《那间街角的茶铺》是王笛的随笔集,没有脱离他早年的代表作《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的范畴,大致是一本随和亲切、简易版的大众普及读本。

  从童年记忆起笔,王笛说,研究成都茶铺似乎在他小时候就命中注定了。如果世界上真有时光机,把他送回到从前,让他这个小孩儿走进街角的小茶馆,告诉那些围坐在小木桌旁喝夜茶的茶客或正忙着的堂倌,他要给茶馆和茶客撰写历史,一定会引起哄堂大笑。

  这种描述自然只是幻想,身为成都人,王笛对于这座城市的情感早就融化在血液里。在这样的幻想类回忆里,我们能体会到成都街角茶铺的熙攘热闹,以及它在当地人生活里的深刻烙印,茶馆在无形中形塑着成都人的文化记忆和性格气质。

  成都人仿佛生来就有种闲散的脾气,对人、对事都满不在乎,许多人特别是老人起床的第一件事便是到茶馆“吃早茶”。王笛屡次提过一个特殊时刻,即1900年1月1日。那一天,成都的茶客们仍是安逸的,他们对于遥远的华北平原即将发生的惊天动地的变动几乎毫无所知。王笛特意突出这样的对比,是想从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找到他们的声音,并以此来考察他们的思想行为。

  坐茶馆,吃闲茶,这种惯例的养成,与成都的地貌环境有关。这里特别适合茶树生长,又因为地势险峻难以运出售卖,只能本地消化。久而久之,每个成都人都爱喝茶。饮食风俗一旦养成,生活节奏便也随之相配,吃茶成了成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哪管他处炮声隆隆,且饮一杯茶,笑侃龙门阵。这常常让外地人很不顺眼,尤其国家民族危难之际,关于茶馆的争议裹挟着战时来川的外省人与当地人的地域文化冲突。难道,成都人就是不奋进的吗?

  成都人定然会觉得委屈愤慨,说这等话的人,肯定不了解成都和成都人的生活方式。这部作品也许能改变一些类似的偏见。以历史学家的理性缜密,以文学家的感性温情,王笛书写着他对茶馆、对成都的认知。他极力刻画茶馆各色人等的活动,堂倌、茶客的音容笑貌,有经验的堂倌的掺茶技术,茶客们“请吃茶”里的门道,袍哥们如何利用茶馆解决纷争,女性如何进入茶馆戏园,茶铺如何成为两性间社交的好场所,如何发挥公共论坛的职能,又如何成为穷苦人休闲的、偶尔放松的避难所……

  生活哪怕再苦、再忙碌,只要有茶馆,就可以停歇脚步,掸去风尘,放松心态。为什么人们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呢?

  江户,一个醉倒的城市

  我们的东邻,日本人也爱饮茶,除了饮茶,他们还爱去酒馆。

  200多年前的江户,居酒屋鳞次栉比,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遍布大街小巷。京都为服装倾倒,大阪为食物倾倒,而江户呢?江户为美酒醉倒。

  饭野亮一是日本饮食文化史研究专家。这部作品有许多有趣的俚语、俗语、俳句、短歌和插图。在我看来,它就像是另一种形态的浮世绘,带我们梦回江户。

  饭野亮一梳理了居酒屋诞生与发展的进程。作品的细致程度,连居酒屋门前悬挂的绳暖帘,都会有好一番说道。居酒屋为了吸引客人,在早期是将鸡鱼等食材挂起来展示。饭野亮一引用了一则故事:一个乡下人初到江户,看到居酒屋门口挂着的章鱼,感叹“这是煮的爱染明王吧”,爱染明王是日本民间传说章鱼的化身。类似故事随手拈来,屡屡可见,让作品呈现了浓郁的旧时风情。从悬挂实物演化成象征性的绳暖帘,这体现了日式美学简约的趣味。

  这是正在兴起的资本主义时代,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人口突破百万的大都市,生活在江户的人们的压力可想而知。居酒屋流行的背后,是时代的影像。货郎、短工、车夫、轿夫、仆役、下级武士……这些江户社会的底层人员是居酒屋的常客,居酒屋事实上突破了限制,作为江户庶民的饮酒场所,由此十分繁荣。在那里,人们可以得到温酒、一些价廉物美的食物,还会有人与坐在旁边的人搭话,人们推杯换盏,很快就会熟络起来。

  我想起了江户早期文人、僧侣作家浅井了意在《浮世物语》里的语句:生活就是为了及时享乐,应将注意力集中在欣赏月亮、太阳、樱花和枫叶之美,尽情欢唱,尽兴饮酒,即使面临贫困也不用在乎,不用沮丧。今天居酒屋的客人们,仍然都是这样的吧。要是谁跌碎了酒杯,别理会,这个城市里,有太多的夜归人。

  咖啡馆,欧洲文人的沙龙

  《全球上瘾》初次出版的时间是1934年,迄今为止,该书仍然是研究咖啡的重要参考文献。作者雅各布热情洋溢,以仿佛19世纪晚期浪漫文学的笔调,把咖啡描写成为历史中倔强的英雄、披荆斩棘的主角,一路战胜酒精、茶等饮品的围困,成为欧洲人无可替代的爱物。从巴黎到伦敦到柏林,从奥斯曼帝国到英法君主的宫廷到维也纳文人的交际圈。

  咖啡与文学密不可分。咖啡豆中一定有某种精神是与艺术家的思想相关的。巴黎人发现“公众”是“必需品”,而咖啡可以帮助人们打破心墙。大街上的演讲虽然还远远不足以对国家和经商产生影响,却能鼓舞人心。一个新的世纪就要来了。

  咖啡抵达伦敦的境遇与巴黎有些不同。雅各布诙谐地称之为“咖啡老哥”,说它虽然只是一种平民饮料,但却像一个皮肤黝黑的高贵的清教徒,戴着一顶荷兰的宽边软呢帽出现,穿着以拉夫领和洁白的硬袖口作装饰的贵族服饰,它有着令人警醒的魔力,对世人谆谆教诲。

  雅各布强调了咖啡在改变英国人的本性方面所扮演的角色。沉默寡言的英国人惯于通过冗长的文学进行孤独的倾诉,而咖啡摧毁了这种孤独,也减少了孤立无援的学者们思想中的偏执。斯威夫特、蒲柏、佩皮斯等大名鼎鼎的文人都是咖啡馆的常客。

  在柏林,又是另一番情景。在公共场合,柏林男人以啤酒爱好者的面目示人,他们嘲讽咖啡是“女人的饮料”,漫画家们还以此作为素材创作。而这种情形反过来证明了,咖啡馆在让女人们觉悟、让女性成为共同体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奥地利的咖啡馆发源于维也纳。作为欧洲的艺术之都,咖啡馆主们努力争取作家、学者和艺术家。每间较好的咖啡馆都有一批这样的客人。雅各布说,提神醒脑的咖啡在文人咖啡馆中滋养的文学作品比其滋养的人更多,中央咖啡馆一度是维也纳文人雅士的大本营。

  看到此处,我不由兴叹,《全球上瘾》这本书的气质,实在也是很“咖啡”的吧。那种热烈的书写、激昂的情感,那种绵延的让人“上瘾”的魔力,不正是“咖啡文学”的代表吗?

  成都、江户、老欧洲,茶馆、居酒屋、咖啡馆,一城一记号,一地一人情,时间在走,历史在变,不走不变的依然是我们对于生活的基本渴望。“人”字怎么写?一撇一捺,相互支撑。在显微镜下,这一撇这一捺,会显现为许多类似毛细血管的相互联结与彼此的支撑。(林颐)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忘了我记得》:一场充满温情的陪伴之旅

  • 怀念蔡澜,洒脱叙事背后的文化符号与精神困境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