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忆江南》:画中吟唱的山水诗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忆江南》:画中吟唱的山水诗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2-02-11 17:0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范志忠 仇璜

  江南好,能不忆江南?

  2022年央视春晚的创意音舞诗画节目《忆江南》,在传统与现代、诗画与歌舞、自然与人文的多重空间中独辟蹊径,创造了令人惊艳的审美体验。

《忆江南》:画中吟唱的山水诗

 

  跨越时空的视听盛宴

  《忆江南》的美,美在其实现了与《富春山居图》跨时空的互文与对话。遥想当年,年逾八旬的黄公望,将纯熟的山水画技法与超然世外的心境,融入于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富春江两岸,描绘出的《富春山居图》,可谓峰峦宕逸起伏,飞瀑亭阁点缀,山路蜿蜒崎岖,布局疏密有致,对明清两代乃至近代山水画创作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明代邹之麟认为,《富春山居图》乃“右军之《兰亭》也,圣而神矣。”

  《忆江南》主创团队,在4分多钟的节目里,将《富春山居图》拆分成近200个元素,通过高科技的数字建模,营造出画卷中的美轮美奂的想象世界。节目中,《富春山居图》以画卷的形式徐徐展开,山水浓淡重叠,树石疏密错落,层次千变万化,营造出超然的山水之境,让人沉浸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意境,带给观众“人在画中游”的审美体验。

  山水画中的点景人物一般是渔、樵、耕、读、隐士,他们一般起到一些点缀作用,所占的位置和笔墨分量不多。但这些点景人物,往往生意盎然,富有生活情趣,寄寓着画家精神世界的心灵追求。在《富春山居图》中,画家黄公望就精心勾勒了八位神态迥异的人物。《忆江南》在跨时空的对话中,通过“以人演画”,实现“山水画”的人格化。濮存昕、李立群、阿云嘎等八位来自海峡两岸的艺术家,化身为画中人物,并遵循《富春山居图》画卷从右至左这一传统观赏次序,移步换景,八位人物,依次粉墨登场。

  元代贡性之曾在《南湖集》题黄公望画云:“此老风流世所知,诗中有画画中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正是黄公望的艺术匠心所在。为了渲染《富春山居图》的诗画意境,节目中选择了五首唐宋诗词,从晚唐吴融的《富春》到崔涂的《樵者》,再由宋代陆游的《鹊桥仙·一竿风月》至苏轼的《行香子·过七里濑》,最终落笔于元代周巽的《钓台》,富春山水的胜景与此中蕴含的人生哲学,层层渲染,令人神往。

  《忆江南》以音舞诗画这一形式登上了万众瞩目的春晚舞台,以意想不到的打开方式,将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呈现在全国观众眼前。书画、诗词、音乐、舞蹈、朗诵等艺术元素在新技术的加持下,浓缩为一幅徐徐展开的江南画卷。既为《富春山居图》找到了立体化的表达,也让传统文化在现代性影像表达的赋能下获得新生。

  生活的诗意栖居

  自古以来,以山水为题的创作蕴含着中国古典人文精神,包含着一种对山水的态度。《林泉高致》载“君子之所以渴慕林泉者,正谓此佳处故也。”君子因“可游可居”而对山川水泽心生渴慕。因此,作画之人当以“可游可居”为宗旨作画,而赏画之人又当以“可游可居”为宗旨赏玩画作,如此才不失山水画的本然意味。这种意味既表明了中国绘画的核心价值,也通行于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

  因此,富春江水域虽不长,但它在中国文化中的历史记忆却很长。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不断传承并丰富着富春江的价值内涵,使其成为经典的中国文化符号,而《富春山居图》是其中最为璀璨的一笔。

  从一处细节来看,黄公望在《富春山居图》的题跋中明确标注了真实具体的地名,这一做法在此前的宋人实景山水画中并不多见。这种转变的重要意义在于,山水从“游览观赏之景”变为了“休憩居住之地”,使得山水开始有了精神皈依的意味。历时四年才画就的《富春山居图》,意味着画家将作画的过程,几乎当成了修行的过程,包含着与富春山水对话和交流的丰富体验。透过画卷,我们不难感受到画家想表达的畅达自在的生活态度。换而言之,当人们回归自然,和山水相守,与诗词相伴,也就实现了诗意栖居。

  《忆江南》发掘了这种价值内核,并将其表现为一种回归自然的生活信念。在画面与诗词的呈现里,不论是行者、樵夫、渔父还是读书人,都体现出自在的特质,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找回了内心的宁静与美好。在此,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转化成了美好生活的精神价值,凝结成一份自然的生活信念。观众从中收获的不止是视觉美感,更有画卷所包含的生活美学。

  可以说,从《富春山居图》到《忆江南》,相隔600余年的两次艺术创作,讲述了古往今来中国人的山水观,赓续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

  共情的审美体验

  《忆江南》不仅展现了前沿技术与人文底蕴的深度结合,更体现了创意与时代的互动中流露出的深远期望。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江南”不仅是一方水土,也是一种意象,更是一种追求。美好生活是每一个中国人当下的内心向往。而《忆江南》展现了“江南”意象与美好生活的同构关系。《忆江南》正是用亮眼的舞台呈现和深厚的文化内核,建立起“江南”意象与美好生活的同构关系。“江南”意象等于美好生活,观众对“江南”的爱也就是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历史上,《富春山居图》曾被一分为二,其辗转数百年的命运,反映了两岸同胞在特殊时局被迫分离的历史。但海峡天堑无法切断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认同,更无法阻隔同为中国人的血脉相连。作为紧密联系海峡两岸的文化符号,《剩山图》与《无用师卷》在《忆江南》中合为一体,这其中寄寓了每个中国人对宝岛回归祖国怀抱的热切期盼。

  作为人类文明古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电视文艺创作团队,日益注重从传统优秀文化中汲取灵感,打造出诸如《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时尚而又经典、新潮而又古朴的电视文艺节目。央视春晚的《忆江南》再次惊艳海内外,这说明我们的文艺创作唯有立足于现代视野,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带给人们共情的审美体验,从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学思想。

  (作者范志忠系浙江大学影视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作者仇璜系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毛夫国:一只猿的“进化”寓言

  • 杨韵莟:仙侠古偶剧的“工业糖精”何时休?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