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网络中国节·元宵】别样“闹”元宵,深深家国情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网络中国节·元宵】别样“闹”元宵,深深家国情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2-02-15 09:3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赵正正 张凡

  每年的正月十五都会迎来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这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故称元宵、元夜、元夕。元宵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我国历来有“闹”元宵的习俗。每逢元宵佳节,中华大地上各类民俗活动将农历新年的气氛再次推向一个高潮,一个“闹”字道出了元宵节的全民欢庆之意,不仅唤起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涟漪,更牵动起人们隐隐的故乡记忆。

  元宵节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民间传统节日,自古以来就与家国、故土等情感因素密不可分。“闹”元宵的传统最初始于秦汉时期的祭祀活动,每年正月十五民众敬神礼佛,希冀保佑家宅平安、庄稼丰收。《齐谐记》有记载:“正月半,有位神仙降临到以养蚕为业的陈氏家宅,说‘若能见祭,当令蚕桑百倍’”,字里行间尽显对家庭团圆美满、事业繁荣兴旺的期盼。随着社会的变迁,传统节日赖以生息延续的文化土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元宵节祭星、祈年的习俗逐渐式微,转为热闹欢庆的活动。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大多在家族、家庭的私人空间进行,而元宵节庆祝活动主要在公共空间里进行,正如《隋书·音乐志》中记载:“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各种声势浩大的欢庆活动承载着人们的集体荣誉感和情感认同。

  中国幅员辽阔,文明与历史源远流长,不同地区“闹元宵”的形式也因地而异、各有特点。作家老舍曾描绘老北京元宵佳节的欢庆盛景,“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汪曾祺在《故乡的元宵》中描写了苏北地区元宵节的一系列活动:送麒麟、吹糖人、捏面人、抖空竹、走马灯、放高升等,真是好不丰富。两位作家看似写得不尽相同,但他们对故土的至诚与热爱却是相同的。又如西北腹地的陇南,最为盛大的元宵节庆祝活动当属“社火”。“社火”的主要表演形式包括秧歌、龙灯、舞狮、旱船、跑马、打花棍、高跷、跳老虎、逗春牛等,一般从正月初六“出灯”开始,元宵节夜里“斗灯”后结束,“箫鼓喧天灯火斗艳”可谓元宵之夜的真实写照。这种民间集祭祀、娱乐于一体的“闹”元宵活动既是对敬仰祖先、祈求保佑的美好表达,更是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凝聚力、向心力的方式。尽管各地元宵节习俗各有不同,但都以自身独特的方式承载着共享团圆、生活幸福美满的美好期许。

  或许如今人们已然无法完全遵循古人之习俗,但无论如何,中国人植根于心的真情实感与故土记忆是不变的。着眼时下,和许多传统节日一样,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理念的更新,元宵节正以一种全新的、富有新时代特质的方式诠释和呈现文化精髓。元宵节呈现出一种新的气象、新的变化,尤其在后疫情时代,“闹”元宵也开始兼顾线下、线上,大家在“云端”隔空共享汤圆,在小程序上对对联、猜灯谜、舞龙舞狮,在线上欢度元宵佳节已然成为一种新潮。

  不得不说,元宵佳节自产生之日起,丰富多样的方式就在不断地因时因地而演变发展,无论是最初的祭祀庆祝,还是后来的集体欢庆,亦或越发流行的“云端”闹元宵,这些习俗在传承中坚守,又与时俱进地形成了新的“节文化”,表达着人们对家国的至真情愫和美好祝愿,彰显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作者赵正正系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在读硕士生,张凡系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兵团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孙亚儒:夸父逐日式的悲剧美——海子史诗意象解读

  • 《保你平安》:超越个人梦想的平民英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