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女性悬疑的一次“论文体”创作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女性悬疑的一次“论文体”创作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2-02-18 09:2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韩思琪

  “可能《江照黎明》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状态并不完美,但一向喜欢自嘲‘烂片编剧’的我,这次却绝对无法戏谑调侃它为烂片。因为它表达的东西,有沉甸甸的分量。因为它提出的议题,需要板起脸来讨论。希望我们能一起期盼黎明到来……”

  正确,但“不好看”

  曹笑天在《一个男编剧,写给女性们的告白信》中,这样定性他担纲编剧的作品《江照黎明》:“沉甸甸的表达,严肃讨论的议题”。这两句判词确是精准地抓住了《江照黎明》的定位,女性悬疑题材——作为传统悬疑剧集女性总会沦为工具人的单一想象之扩充,在时代的情绪口上去创造被解读、被救赎、被怜悯、让人期待赞赏的女性角色。

  这部讲述了一个努力生活只求安稳的平凡女性,面对丈夫的背叛与恶意,生活的重担和磨难,完成了一场完美的自我拯救的故事。将杀妻骗保、家庭暴力、重男轻女、性别偏见、逆来顺受、婚姻困境等最现实系的性别议题全部囊括。女主角李晓楠表面看来拥有让人艳羡的人生——销售冠军、事业有成、夫妻恩爱,然而在生活平静的水面下暗流涌动,随着叙事层层展开,她生活的B面是:晚上桥边炒面赚钱凑钱买房子,老公出轨和人生娃,夜里哮喘发病奄奄一息,老公藏药杀妻,还要顺带参与凶杀案……

  李晓楠这一角色将两种矛盾的特质融合得很有说服力:是脆弱又坚韧的、顺从又决绝的女性,她被丈夫算计到开始谋划反戈一击,从猎物变为猎手。可贵之处还在于,她给出了被伤害、被打压、被贬低的女性一个可以“不容忍”的脚本,自救先于被别人拯救。

  当我们在社会理论层面不断地推演、探讨“柔弱女性如何自强”这一命题时,无论我们对其自觉与否,一个悖论都横亘在理论与现实之间:如同让穷人通过理财致富一般,人们很难想象自己不曾拥有过的景象。如何变得勇敢?这道题需要一些具象化的示范:主动走出沼泽,去寻找岸边的稻草,而不是顾及自己的狰狞,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被消耗,才能有力量度过困境。

  《江照黎明》中罗列的直戳时代痛点的性别话题,让理论、议题与解决之间的缝隙被一种故事的可能填补。屏幕前的观众和镜头下的主角,在一些时刻如同交换游戏存档一般,代入自己,将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困境与剧中人交换,也期待她们代替自己完成一次痛快的反抗。

  在这个意义上,《江照黎明》更像是一次“论文体”的创作。有文献综述一般全面的女性困境列举,也有清晰正确的论点论据作台词:在自我成就方面,说女性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是一种贬低;在亲密关系当中,要对暴力零容忍——家暴只有零次和无数次;女性通往幸福的路,答案的对与错不在滞后于现实的社会或家长的灌输,而是要自己去思考、不断校准自己的选择,永远要有走出沼泽的勇气。码论点的工整与正确程度,甚至一度让人觉得自己看到了红框黑体加粗加下划线的效果,牺牲的是剧情自然的承转,打破的是《江照黎明》试图立下的于平静中爆发的节奏。

  这种“论文体”的问题是:正确,但不够好看。从概念出发组织故事,对社会议题开刀的企图过于明显,塞了太多女性困境的样本进来,到了直给、给标准答案的地步。同样,口号化的台词如果出现的场景、方式不恰当,当剧中医生以发言稿的论调讲出“我也是女性,我相信……”其效果只能是破坏沉浸式观剧的体验。

  “正确”离“好看”有多远

  也就是说,《江照黎明》同时又延伸出了另一个问题:“正确”与“好看”的距离有多远?换句话说,扛起“永恒的女性引领人类前进”的标语旗帜,打出真实女性困境的话题组合牌能否成为一部文艺作品的“免骂金牌”?

  两种标准的不兼容,集中呈现为《江照黎明》口碑的割裂:高分给“看见”社会议题的推动性,低分给剧情的生硬与投机。对《江照黎明》按下五星推荐的观众有真情实感,因为在这里有“女性通往幸福的路在哪里”,有“没有幸福滤镜,直面女性困境”,有“一篇无声的女性战斗檄文”,有“国剧敢拍这渣男,必追到底”——有他们迫切需要喊出的口号,从角色设置到题材创作的维度来看,这样的赞赏是成立的。但另一方面,也有一众不买单的悬疑剧观众,称其“故弄玄虚,偏离现实,剧情硬伤”,这些观众的不满意更多的是集中于悬疑剧本身。

  当回归到剧情本身,正是因为剧作想要讨论的议题过多,悬疑的节奏屡屡被女性互助的抒情打破,人物设计的不合理与情节设置上的自相矛盾之处便凸显出来。马思纯出演女主角李晓楠,如其影迷朋友的概括:不演美女的马思纯,将灵转换成了“在市井里沥过一遍滚水的温厚”,然而,她太憨了,同时又太壮了,横竖看都像是在夜市里乐观生活、摆摊赚钱的手艺老板娘。于观众处很难具有说服力,让大家相信这是一个生活在丈夫阴影下、精神被严重折磨的脆弱女人,也很难分辨李晓楠的心宽体胖,到底几分是坚韧几分是苦情。

  从悬念的设置上,《江照黎明》与此前林心如制片的《华灯初上》类似,共享同一套模板:以凶杀大戏开局,一条明线猜死者,一条暗线猜凶手,而后用倒叙的方式交代线索,多线叙事汇于一处。在故事铺开的过程中加入创作者所关心的女性议题——《华灯初上》是女性贫困维度的展示,《江照黎明》则是女性主义话题的一把打包。

  但《江照黎明》的缺陷在于,导演一边想要与观众“合作”,让观众在悬疑解谜的过程中满足烧脑的快感,但另一方面编剧过浓的说教性又十分不信任观众——谜团不断抛出,但又在无有效信息量的镜头特写中营造悬疑阴云,太多的镜头埋下的伏笔都被揭示是废线。蒙太奇的运用不断抬高观众的胃口,下一秒又轻轻放下。多线叙事需要对群像人物的刻画生动,角色塑造的丰满程度不因戏份多寡而分配。

  尤其,剧中女二于红的角色过于工具人了,她的坏实在无逻辑,仅为了推动每每卡住的剧情,这让整个悬疑故事罩上了各种“凑巧感”。“工具人属性过重,需要她体现‘重男轻女’时,她就是可怜的姐姐,需要她体现‘被欺骗的情人’时,她就是宁愿殉情的苦情女,需要她体现女主的难处时,她就是一个毫无脑子、不知感恩的恶毒第三者、报复者……我无法看到于红的悲剧,因为她的悲剧性被工具性消解了。”于红这一角色,又落入了另一种“弱有理”的刻板印象:“我的不幸全是父权制的错,我做一切事情,但我不承担责任。”

  “女性+”无疑是当下创作题材的新宠儿,或许是出于挖掘历史中被折叠起的、被忽略的“她们”的命运,或许现实中的问题不断爆发,暗合时下人们情绪出口的爆款往往出自于此。爆款是爆款,好剧是好剧,有时候二者并不百分之百重合——这个问题当下聪明的观众们已充分意识到,然而,“论文体”与好剧之间的差异,却是暂时被藏起来了的一个问题:“正确”议题的野心很大,笔力有限,“社会新闻女主角的戏剧加工”实则是非常生硬地在几个符号里缝合故事。

  毕竟,好的影视作品是拷问,而不是给答案。(韩思琪)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孙亚儒:夸父逐日式的悲剧美——海子史诗意象解读

  • 《保你平安》:超越个人梦想的平民英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