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女性悬疑的一次“论文体”创作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女性悬疑的一次“论文体”创作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2-02-18 09:2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韩思琪

  “可能《江照黎明》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状态并不完美,但一向喜欢自嘲‘烂片编剧’的我,这次却绝对无法戏谑调侃它为烂片。因为它表达的东西,有沉甸甸的分量。因为它提出的议题,需要板起脸来讨论。希望我们能一起期盼黎明到来……”

  正确,但“不好看”

  曹笑天在《一个男编剧,写给女性们的告白信》中,这样定性他担纲编剧的作品《江照黎明》:“沉甸甸的表达,严肃讨论的议题”。这两句判词确是精准地抓住了《江照黎明》的定位,女性悬疑题材——作为传统悬疑剧集女性总会沦为工具人的单一想象之扩充,在时代的情绪口上去创造被解读、被救赎、被怜悯、让人期待赞赏的女性角色。

  这部讲述了一个努力生活只求安稳的平凡女性,面对丈夫的背叛与恶意,生活的重担和磨难,完成了一场完美的自我拯救的故事。将杀妻骗保、家庭暴力、重男轻女、性别偏见、逆来顺受、婚姻困境等最现实系的性别议题全部囊括。女主角李晓楠表面看来拥有让人艳羡的人生——销售冠军、事业有成、夫妻恩爱,然而在生活平静的水面下暗流涌动,随着叙事层层展开,她生活的B面是:晚上桥边炒面赚钱凑钱买房子,老公出轨和人生娃,夜里哮喘发病奄奄一息,老公藏药杀妻,还要顺带参与凶杀案……

  李晓楠这一角色将两种矛盾的特质融合得很有说服力:是脆弱又坚韧的、顺从又决绝的女性,她被丈夫算计到开始谋划反戈一击,从猎物变为猎手。可贵之处还在于,她给出了被伤害、被打压、被贬低的女性一个可以“不容忍”的脚本,自救先于被别人拯救。

  当我们在社会理论层面不断地推演、探讨“柔弱女性如何自强”这一命题时,无论我们对其自觉与否,一个悖论都横亘在理论与现实之间:如同让穷人通过理财致富一般,人们很难想象自己不曾拥有过的景象。如何变得勇敢?这道题需要一些具象化的示范:主动走出沼泽,去寻找岸边的稻草,而不是顾及自己的狰狞,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被消耗,才能有力量度过困境。

  《江照黎明》中罗列的直戳时代痛点的性别话题,让理论、议题与解决之间的缝隙被一种故事的可能填补。屏幕前的观众和镜头下的主角,在一些时刻如同交换游戏存档一般,代入自己,将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困境与剧中人交换,也期待她们代替自己完成一次痛快的反抗。

  在这个意义上,《江照黎明》更像是一次“论文体”的创作。有文献综述一般全面的女性困境列举,也有清晰正确的论点论据作台词:在自我成就方面,说女性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是一种贬低;在亲密关系当中,要对暴力零容忍——家暴只有零次和无数次;女性通往幸福的路,答案的对与错不在滞后于现实的社会或家长的灌输,而是要自己去思考、不断校准自己的选择,永远要有走出沼泽的勇气。码论点的工整与正确程度,甚至一度让人觉得自己看到了红框黑体加粗加下划线的效果,牺牲的是剧情自然的承转,打破的是《江照黎明》试图立下的于平静中爆发的节奏。

  这种“论文体”的问题是:正确,但不够好看。从概念出发组织故事,对社会议题开刀的企图过于明显,塞了太多女性困境的样本进来,到了直给、给标准答案的地步。同样,口号化的台词如果出现的场景、方式不恰当,当剧中医生以发言稿的论调讲出“我也是女性,我相信……”其效果只能是破坏沉浸式观剧的体验。

  “正确”离“好看”有多远

  也就是说,《江照黎明》同时又延伸出了另一个问题:“正确”与“好看”的距离有多远?换句话说,扛起“永恒的女性引领人类前进”的标语旗帜,打出真实女性困境的话题组合牌能否成为一部文艺作品的“免骂金牌”?

  两种标准的不兼容,集中呈现为《江照黎明》口碑的割裂:高分给“看见”社会议题的推动性,低分给剧情的生硬与投机。对《江照黎明》按下五星推荐的观众有真情实感,因为在这里有“女性通往幸福的路在哪里”,有“没有幸福滤镜,直面女性困境”,有“一篇无声的女性战斗檄文”,有“国剧敢拍这渣男,必追到底”——有他们迫切需要喊出的口号,从角色设置到题材创作的维度来看,这样的赞赏是成立的。但另一方面,也有一众不买单的悬疑剧观众,称其“故弄玄虚,偏离现实,剧情硬伤”,这些观众的不满意更多的是集中于悬疑剧本身。

  当回归到剧情本身,正是因为剧作想要讨论的议题过多,悬疑的节奏屡屡被女性互助的抒情打破,人物设计的不合理与情节设置上的自相矛盾之处便凸显出来。马思纯出演女主角李晓楠,如其影迷朋友的概括:不演美女的马思纯,将灵转换成了“在市井里沥过一遍滚水的温厚”,然而,她太憨了,同时又太壮了,横竖看都像是在夜市里乐观生活、摆摊赚钱的手艺老板娘。于观众处很难具有说服力,让大家相信这是一个生活在丈夫阴影下、精神被严重折磨的脆弱女人,也很难分辨李晓楠的心宽体胖,到底几分是坚韧几分是苦情。

  从悬念的设置上,《江照黎明》与此前林心如制片的《华灯初上》类似,共享同一套模板:以凶杀大戏开局,一条明线猜死者,一条暗线猜凶手,而后用倒叙的方式交代线索,多线叙事汇于一处。在故事铺开的过程中加入创作者所关心的女性议题——《华灯初上》是女性贫困维度的展示,《江照黎明》则是女性主义话题的一把打包。

  但《江照黎明》的缺陷在于,导演一边想要与观众“合作”,让观众在悬疑解谜的过程中满足烧脑的快感,但另一方面编剧过浓的说教性又十分不信任观众——谜团不断抛出,但又在无有效信息量的镜头特写中营造悬疑阴云,太多的镜头埋下的伏笔都被揭示是废线。蒙太奇的运用不断抬高观众的胃口,下一秒又轻轻放下。多线叙事需要对群像人物的刻画生动,角色塑造的丰满程度不因戏份多寡而分配。

  尤其,剧中女二于红的角色过于工具人了,她的坏实在无逻辑,仅为了推动每每卡住的剧情,这让整个悬疑故事罩上了各种“凑巧感”。“工具人属性过重,需要她体现‘重男轻女’时,她就是可怜的姐姐,需要她体现‘被欺骗的情人’时,她就是宁愿殉情的苦情女,需要她体现女主的难处时,她就是一个毫无脑子、不知感恩的恶毒第三者、报复者……我无法看到于红的悲剧,因为她的悲剧性被工具性消解了。”于红这一角色,又落入了另一种“弱有理”的刻板印象:“我的不幸全是父权制的错,我做一切事情,但我不承担责任。”

  “女性+”无疑是当下创作题材的新宠儿,或许是出于挖掘历史中被折叠起的、被忽略的“她们”的命运,或许现实中的问题不断爆发,暗合时下人们情绪出口的爆款往往出自于此。爆款是爆款,好剧是好剧,有时候二者并不百分之百重合——这个问题当下聪明的观众们已充分意识到,然而,“论文体”与好剧之间的差异,却是暂时被藏起来了的一个问题:“正确”议题的野心很大,笔力有限,“社会新闻女主角的戏剧加工”实则是非常生硬地在几个符号里缝合故事。

  毕竟,好的影视作品是拷问,而不是给答案。(韩思琪)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刘 青:《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是结束,亦是开始

  • 网剧《19层》:在无限流的设定中探索人性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