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人世间》,当理想照进现实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光明观影团 > 正文

《人世间》,当理想照进现实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2-03-02 15:3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南开大学融媒体研究中心副教授 周才庶

  开年大剧《人世间》迎来收视热潮和广泛赞誉,它改编自梁晓声2017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人世间》。小说《人世间》与《平凡的世界》《白鹿原》一样,获得了茅盾文学奖,并改编成电视剧。三部当代小说都颇具历史感,书写中国北方大地上的波谲云诡及壮阔变迁,作者梁晓声、路遥与陈忠实均出生于20世纪40年代,他们对于生活的描绘、人物的塑造、文学的表达具有某些相似性。小说《人世间》出版时间较晚,并不像出版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平凡的世界》《白鹿原》那样已经进入当代文学史的经典化建构中。小说《人世间》这一轮的热度与电视剧的优质改编有着密切的关系。

  电视剧《人世间》以考究的剧本、真实的场景、适度的节奏、精湛的表演等综合因素引起共鸣。《人世间》以北方某省会城市中一个平民区的周家人为中心,展现了中国社会从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10年代的山乡巨变。周父是新中国的第一代建筑工人,常年远离家乡,在西南参加“大三线”建设,代表家中的威严与父权。周家兄妹三人,长子周秉义下乡当知青、参加高考、主政一方;长女周蓉追随诗人前往贵州山区、参加高考、执教大学;小弟周秉昆留城务工,与母亲相依为命。周家三个子女在时代的洪流中饱经岁月磨砺,包括知青下乡、恢复高考、知青返城、改革开放、国企改制、棚户改造等社会重大变局。三兄妹不同的际遇,不同的人生,却有着共同的坎坷、共同的痛楚。

  《人世间》以家庭视角切入时代变迁,真实地再现了特定时期的历史面貌、集体情绪、个人选择乃至时代困惑。人世间有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决定时代的脉搏与历史的走向;人世间更有籍籍无名的凡俗人物,承受时代的动荡与命运的安排。前者闪烁神性的光辉,后者拥有人性的光芒。《人世间》着力表现的是后者的际遇与努力。唯有普通人,更能展现出人间真实,包括生存之艰难与烦恼之琐碎。

  剧中主角周秉昆是一位憨厚、孝顺、勤勉的人。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他和母亲节省有限供应的猪肉等哥哥姐姐过年回家再吃,他还会偷偷地把腊肉藏在碗底留给母亲。在婚姻大事上,他却非常坚持自我。第一眼见到郑娟,他就被深深地打动了。贫寒人家的郑娟,有一位老弱的母亲,一位目盲的弟弟,腹中尚有未出世的孩子,名义上的丈夫已被判处死刑。秉昆初次见到的郑娟,正在穿冰糖葫芦。破旧的老屋中投射进温暖的阳光,暖色光影打在耀眼的红色冰糖葫芦上,再流转到郑娟身上——娇艳的容颜、露出的膝盖、惊慌的表情,移动的画面营造出初次见面时惊颤的爱情。这一面已经挥之不去,不断在秉昆脑海中浮现。

  可是,周父一开始并不接纳秉昆的意中人,这似乎很现实。多年后,父亲回到家里,已然物是人非。秉昆的母亲遭受打击已成植物人,秉昆一度入狱,郑娟在此照顾一家人包括自己的儿子与周蓉的女儿。剧中周父终于认可秉昆和郑娟的婚事。父亲坐在炕上,秉昆和郑娟分别坐于小板凳,炕与板凳拉开了距离、形成高度差,人物在画面构图中显示为一个三角形。周父最终的认可非常真诚,同样也很现实。电视剧把文字的修辞转化为影像的表达,做出了许多创造性发挥,而在画面结构、光影运用、演员表现方面创造出文字难以抵达的效果。

  《人世间》是一部现实主义的电视剧。现实主义尊重生活本身的境遇,表现历史具体的演变。这部长剧集在2022年的春天打动了许多观众,剧中充满了太多的不幸和苦难,催人泪下。有许多苦难对于年轻观众而言是抽象的,包括饥饿、贫穷,但它仍然连接起不同代际之间的共通情感,这种共通点可能在于人们对于善良的永久呼唤。苦难是文艺作品惯于表现的主题,《人世间》以善意化解苦难,剧中几乎没有反面角色,缺乏坏人与好人之间的叙事对抗。那么,这到底是一个真实现实还是虚拟现实?其实,创作者是以中国人普遍接受的“性善论”架构起了这部年代剧,稀释了苦难的浓度,让理想之光照亮现实。

  剧中还塑造了一系列理想的人物形象。郑娟凝集了传统女子的品德,她内敛坚韧,在毫无名分的状态下悉心照料他人家中瘫痪的老人与年幼的孩子,在丈夫入狱的漫长时日中独立自主养育孩子,饱经风霜而美貌依旧。周秉义正直清廉,一心为民。郝冬梅出身高干家庭,绝无娇惯习性。郝冬梅的母亲离世前向组织提的唯一请求是让刑期将满的周秉昆能够合法合规地回家过年。蔡晓光事业有成,一直单身,这位已届中年的知名导演依旧暗恋周蓉,终于在周蓉离婚后告白:“我一直爱你。”他们的善良配得上所受的苦难,他们的等待经得起苍茫的离乱,最终是人间值得。

  近年热播的电视剧如《流金岁月》《风起洛阳》《小敏家》《隐秘的角落》《装台》《隐秘而伟大》《安家》《我是余欢水》《清平乐》《大江大河》等作品都改编自小说,小说与影视剧之间产生良性的联动关系,文字媒介与影像媒介共同创造出多元的文本面貌。《人世间》在这些影视景观中凸显了一种基于“人性善”的现实主义风格。(周才庶)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先生与中华诗教

  • 《好东西》:她不再幻想“应有的”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