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一江春水》:艺术表达的夹缝求生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光明观影团 > 正文

《一江春水》:艺术表达的夹缝求生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2-03-04 18:2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教授 龚艳

  《一江春水》是由高启盛执导的女性犯罪题材电影,围绕一对姐弟的日常生活展开,讲述了洗脚城按摩工蓉姐和弟弟小东原本过着平凡琐碎的生活,直到小东的女朋友阿静怀孕,才将平静如水的生活打破,同时揭开了蓉姐隐藏多年的秘密。影片以生活的真实感建构故事发生的场域,铺陈情感。这种真实感既得益于导演的把控,也很大程度上依靠演员的演绎。正如第十五届FIRST青年电影展对《一江春水》女主演李妍锡的评语:“演员诠释自如又克制,在语言与生活的细节中逼近真实。”这种逼近和描摹呈现在电影的细节里,变成了故事的肌理,脉络分明又栩栩如生。

  影片中的“日常”是琐碎而细腻的,姐弟间没有绝对的冲突,他们是彼此依赖的命运共同体。或许在一般的故事里,弟弟的出格和反叛可以大张旗鼓地变成未婚先孕的边缘青年故事,也可以变为拒绝高考、偏离“正轨”的叛逆故事。然而《一江春水》将这些情节统统包裹起来,弱化成为一桩桩日常事件,变成生活的涓涓细流,既不强调,也不回避。即便影片中偶尔有正面的肢体冲突,但转瞬之后又回复到姐弟的日常生活。对“戏剧性”的弱化处理,呈现了导演对待生活的态度。

  对性别议题的讨论使得这部影片吸引了更多的关注。《一江春水》以三个代际女性为样本:十八岁的静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渴望过上“有安全感”的生活;年过半百的田阿姨终日生活在愧疚中,照顾着自己瘫痪的儿子;女主角蓉蓉和她的朋友金花在社会的夹缝中生长,全心付出,默默承受。影片展现了女性的现实处境,却未触及她们的真正困境。此外,影片对男性角色的刻画也略显粗糙,这使得电影并未真正走入女性群体内部,而将女性的遭遇局限在了两性关系中。这是影片暴露出的最大问题,即它试图进入性别话题,但最终只是徘徊在了门外。

  《一江春水》中还呈现出当下国产电影的一个面向,那就是将类型电影的元素引入叙事中。比如电影《风平浪静》《热带往事》将案件变成影片的外壳,以此铺陈导演的“人文”内核。这无疑是有挑战性的,它是类型的被使用和被改造。类型是最易于识别的视听语言,比如《兰心大剧院》《地球最后的夜晚》《南方车站的聚会》《罗曼蒂克消亡史》《白日焰火》等电影都很好地使用了某一类型元素,使得影片极具视听特色,让人过目不忘。《一江春水》的宣传中有“女性犯罪片”这一关键词,该片在FRIST影展也拿到了最佳女主角奖项,这显然成为了影片的最大卖点。影片的最后段落将空间拉回了东北,气氛开始变得凝重,皑皑白雪下覆盖的“秘密”逐渐被解开。案件、逃脱、救赎等要素统统叠加在最后十分钟,这样的操作显然是突兀的,其症结在于影片在营销层面的定位与成片之间的关系是不清晰的。当然,这有可能是有意为之。创作者和资方将影片定位为犯罪片,为的是迎合大众的兴趣点和影院排片,而另一方面,贯穿本片的“日常性”是与类型片的“戏剧性”相背离的。我们在创作者、资方、市场的撕扯中看见了很多国产影片身处的两难困境:在艺术表达和市场回馈中夹缝生存。但创作从来都不是易事,我们期待导演在挑战中的成长。(龚艳)

[ 责编:吴悠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本日公休》:理去“烦恼丝”,留得真情在

  • 韩松落:道不尽的敦煌故事值得代代讲述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