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战疫的宏大“史记”与情感微记录——读王景曙《77人的“78天”》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战疫的宏大“史记”与情感微记录——读王景曙《77人的“78天”》

来源:文艺报2022-03-09 11:2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马 季 

  2020年初,当人们正在为即将到来的新春佳节做着有条不紊的准备时,带着死神獠牙的新型冠状病毒突然在九省通衢的武汉现身。随着武汉封城、湖北高危,抗疫防控成为事关国家和每一个普通人的大事,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直到今天仍未完全结束。去年武汉与湖北的疫情防控,不仅事关一市一省,更与全国大局密切相连。如同1998年的抗洪救灾、2008年的汶川地震救险,支援湖北迫在眉睫,只不过这次的重担首先落在了医生、护士这群白衣天使的身上。《镇江日报》的高级记者王景曙,以长篇纪实文学形式为我们再现了救援前后的紧张与凶险、无私和荣耀。这部《77人的“78天”——2020战疫·镇江援鄂医疗队远征纪实》(下称《纪实》)能够从众多抗疫文学中脱颖而出,在我看来,靠的是详细真实的现场感与情贯笔端的抒情性。王景曙将抗疫叙事之“宏”与情感体验之“微”巧妙地结合到一起,在内容再现的广度与艺术表现的深度上显得“别具一格”,成为抗疫题材纪实文学中的重要作品。

战疫的宏大“史记”与情感微记录——读王景曙《77人的“78天”》

  说其宏大,首先在于作者全过程、全方位地记录了镇江医护工作者出征援鄂与得胜凯旋的前前后后。在时间维度上,《纪实》从突如其来的疫情开始讲起,重点记录了从“先遣6勇士”到77人的产生过程,以及他们在前线78天战斗期间的始战、鏖战,直至勇士归来。同时在空间维度上,《纪实》横跨镇江、武汉、黄石以及火车站、机场等多个场景,涉及ICU重症监护室、普通病房、方舱医院、核酸检测实验室、社区防控等多个战场。在这种时空交错的追踪中,作者重点表现了镇江援鄂的77名英雄群像,他们既有重点医院的医生,也有社区医院的大夫,既有工作数十年的临床专家、护士长,也有生于96年、97年的年轻人。这群年龄、性别、身份不同的人,在短暂又漫长的78天时间里构成了情感、意志的共同体,成为42600余名全国援鄂医疗队员的代表。毫无疑问,《纪实》的宏大,最终呈现为民族精神的宏大: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无私的奉献、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这种精神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以这个群体中每个人的内心体验、险象环生的岗位工作以及朋友圈、书信、诗歌等带有温度的文字中体现出来的。

  我们同样感受到王景曙叙事的精微,在个体情感的细腻描写与细节的把握上尤为出彩。作为医务工作者,他们对于新冠病毒的危险性有着超出普通人的认知,但当“令牌”到来时,他们选择“我先上”。他们不是铁人、超人,而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体,作者将他们的紧张、恐惧、疲惫赋予到成员的个体身上,精准地捕捉到人物细微的情感体验。比如,初入战场的小姑娘会怯怯地拉着护士长冯丽萍的手,悄悄说:“冯老师,我有点怕”;而在口罩、防护服、面罩的“全副武装”下,张艳红鼻梁骨被防护面罩紧箍,颧骨传来阵阵疼痛,胸闷、气喘、心率加快,如此“心里就愈发紧张”;结束又一场生死营救后,身为壮小伙子的伏竟松曾疲惫地瘫坐在病区里一张凳子上,只能抽空小憩。除了表现个体的内心,《纪实》还用很大的笔墨表现人与人间的亲密关系,涉及“最美逆行者”与子女、父母、恋人、病患、战友间的关系。其中,医患关系是作者刻画的重点,医生不仅给患者治病,还需要关注他们的生活:喂食、处理大小便、心理辅导,彼此间不是亲人却胜过亲人。同事之间的互相关心、帮扶也颇让人动容,在前线给队友过生日就体现了他们感人的情谊。在封城期间。偌大的武汉城“几乎所有的蛋糕店都关门”,为了给刘宁利过生日,战友们在托人帮忙、绕了很多弯子、接棒很多人后,才终于成功获得一盒来之不易的蛋糕。同时,为了抗击疫情,妈妈与年幼的儿女长期分离、恋人推迟了婚期,距离让情感更加真实、牢固。

  《纪实》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文坛涌现了一批以表现英雄人物个体与群像为题材的非虚构叙事,《纪实》的贡献是多层面的。第一个贡献就是记录与见证。在整个文本中,我们看到了无数个数字:77人、78天、12批次、42600余名等等,作者掌握着详实无比的资料,并以一种由小见大的方式讴歌奉献、礼赞生命。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数字不是冰冷的,作者没有将非虚构叙事置于情感的零度,其文字是有温度的。其二是共情与凝聚。《纪实》不同于一些矫揉造作、流于口号的抗疫叙事和所谓的抒情诗歌,她是在真情实感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并将这种真实、真情传递给读者,凝聚人心,人们由此成为情感共同体。需要注意的是,抗疫叙事并非全部都是正面的“歌颂”,医护人员也理当有无助、痛苦甚至悲伤,这样的人物才是有血有肉的,这样的表现才是对战斗者最真诚的尊重。此外,《纪实》的记录、共情是建立在伦理之上的,作者尤为注重人情与人性,他试图去关怀77名援鄂战士的每一个,尤其代表未来的“90后”群体。作者的叙事重点当然是抗击疫情,但又绝不限于此,他的目光看到了更遥远的未来,并以令人信服的笔触向我们展示:经历了援鄂抗疫洗礼的青年群体,必然更加珍惜生命、友情和爱,并将这份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总之,《纪实》将抗疫叙事之宏大与情感记录之精微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全面细致、松弛有度,作者以一位记者与作家的双重敏锐与真诚,谱写了一曲“中国抗疫在镇江”的感人乐章。(马 季)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毛夫国:一只猿的“进化”寓言

  • 杨韵莟:仙侠古偶剧的“工业糖精”何时休?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