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经典绘画中的女性之美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经典绘画中的女性之美

来源:解放日报2022-03-11 10:0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女史箴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汉宫春晓图》……众多国宝级绘画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体现了不同时代的审美。

  千百年来,中国绘画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经历了哪些变化?美术史论家、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陈履生娓娓道来。

  作者:陈履生

  古代女性的四种表现

  一部从古至今的中国绘画史,离不开女性形象的表现。对于女性形象的表现,在各个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社会功用。而女性形象所关联的审美意义,及具体的形象塑造,成为中国绘画不同于西方绘画的特点之一,中国绘画中特有的仕女画基本上可以说明这种特点。

  西方绘画中有《蒙娜丽莎》《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等著名作品,而中国的仕女画作为一个整体,如同中国的山水画一样,通过绘画所表现出的文化上的特色,将中国绘画与中国文化融合到一起,显示出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

  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女性形象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除了青海出土的《舞蹈纹盆》以外,还有一些反映女性特征或女性形象的作品,都是今天研究女性图像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经典绘画中的女性之美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就中国绘画史而言,关于女性的绘画表现不外乎以下四个方面,它们都反映了农业文明或封建社会中的女性地位。

  一是像唐代《虢国夫人游春图》《簪花仕女图》那样表现上层女性休闲生活的作品,画面中特别的妆容体现了女性的雍容华贵以及特定时代中的美。

  二是像唐代《捣练图》那样表现女性在生产、生活中的作品。早在汉代《庖厨图》中其实已有这样的表现。

  三是在汉代画像中比较多见的表现享乐生活的作品,比如乐舞、杂技等。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中也有非常生动的描绘,而明代画家仇英则以《汉宫春晓图》表现了更为丰富和全面的宫中女性生活,包括装扮、浇灌、折枝、插花、饲养、歌舞、弹唱、围炉、下棋、读书、斗草、对镜、观画、图像、戏婴、送食、挥扇等,几乎涵盖了与女性关联的全部生活内容。

  四是表达思念之情的作品,比如顾恺之的《洛神赋图》,还有以盼归或相送为主题的图像,比如文徵明的《湘君湘夫人图》、傅抱石的《湘夫人》等,其中的女性形象如同文学中描述的一样美好。

  广告中的摩登女性

  毫无疑问,上述四个方面的女性作品在本质上反映的都是男性主导下的一种社会关系。尽管古代女性中也不乏花木兰那样的英烈,但在古代绘画史上,女性形象并不像男性那样普遍而多样。古代女性大都如同汉代图像中普遍出现的“启门仕女”那样,足不出户,待在深闺,是在家庭范围内的一种社会存在。

  古代绘画中关于女性的种种表现,最终可以归结到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所表现的内容。这是传统绘画“成教化,助人伦”功用的具体写照,不论是冯媛以身挡熊、保护汉元帝,还是班婕妤拒绝与汉成帝同辇,都是在通过图像来确立和普及一种社会规范。《女史箴图》中有一位照镜子的女性,张华写道:“人咸知修其容,而莫知饰其性。”

  在中国绘画史的发展中,产生了仕女画这样一种特别的品类。仕女画虽然无法和山水画、花鸟画以及文人画的发展态势相比,但女性在艺术中所承载的具体内容依然是中国绘画史上不可忽略的一个部分。

  到了20世纪,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生活方式的建立,尤其是在商业化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摩登女性出现在民国时期的很多广告绘画之中。

  在20世纪上半叶的广告绘画中,女性形象很普遍,可以说是古代仕女画现代化发展的一种方式,当然其中还包括了近现代年画中的诸多表现。画家竭尽所能地表现与社会关联的摩登形象以及女性的妩媚,除了商业性的表现之外,也反映了审美潮流的变化。这一时期公共传播系统中的女性形象,绝大多数都是依附于广告绘画而承载着特殊的社会功用,其审美的意义则表现在社会整体的美学趣味之中。

  “卖花女如花”

  自新文化运动以来,在校园里,在大街上,新女性成为新文化的一种象征。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年仅22岁的北京学生运动领袖刘和珍遇害。3月25日,鲁迅在参加了刘和珍、杨德群追悼会后,写下了《记念刘和珍君》,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学生。1956年,画家蒋兆和以鲁迅撰文悼念遇害学生刘和珍为主题,创作了《纪念刘和珍君》。可以说,这是他继《流民图》之后在表现女性方面的又一幅代表作。

  蒋兆和是真正从艺术的角度去表现女性,并通过女性来反映社会、表现时代的画家。他笔下那些灾难中的女性,反映了抗战时期的社会状况,是当时最能打动人又最能激发人民抗日决心的艺术力量之一。蒋兆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流民图》,画面中那些普通的女性反映了国家的灾难与社会问题,其所揭示的人性通过绘画得到了张扬,也体现出绘画在那个时代中特有的社会功用,从而改变了当时一些艺术家“为艺术而艺术”的状态,进入到“为人生而艺术”的根本性的变化之中。

  1937年和1948年,蒋兆和分别创作了两幅《卖花女》。1937年的画上题:“卖花女如花,君心怜她不。”而1948年画上题:“一篮春色卖遍人间。”如果说1937年的《卖花女》是市井常态中的一份怜悯,那么1948年的《卖花女》所表现的则是那个时代中的平常所见,清瘦的卖花少女是普通民众苦难的缩影。

  蒋兆和的《卖子图》(1939年)有感于当年的水灾,画面中席地而坐、满脸愁容的母亲怀抱着幼儿,盯着即将离去的大儿子,叮嘱:“此行须珍重,不比阿娘边。”齐白石1941年为《蒋兆和画册》题词:“卖儿三尺画,压倒借山人。”而在此前,蒋兆和还画了《轰炸之后》(又名《劫后余生》《战后余生》),表现了日军轰炸之后尸横遍野,失去女儿的母亲在哭泣的情景。

  蒋兆和笔下那些社会基层中的女性已经不是灯红酒绿辉映下的摩登女郎。画家用这些值得怜悯的女性形象来反映灾难,表现出了大背景下的社会认同,其唤醒人心的力量完全超越了审美的意义。

  巾帼不让须眉

  新中国成立后,女性在绘画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成为新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亮点,也成为表现新中国时代特色的一个重要的支点。

  画家董希文的《千年土地翻了身》(油画,1963年)在高原雪山的映衬下,表现了西藏和平解放背景下所开始的大规模的开发、生产和建设。

  在新中国美术创作中,对于巾帼英雄的表现,成为表现革命历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产生了影响了几代人的作品。出现在绘画作品中的女性英烈有向警予、杨开慧、赵一曼、刘胡兰、江竹筠以及“八女投江”等。其中以王盛烈的中国画《八女投江》和冯法祀的油画《刘胡兰就义》最具代表性,是新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当然,更多绘画作品中表现的是无名巾帼,反映的是不同时期的女性对于革命事业所做出的贡献。

  《八女投江》如同一座群像的纪念碑,矗立在人们的心中。作为20世纪50年代革命历史画创作的代表之一,它不仅直面了革命历史画创作的诸多问题,而且非常好地处理了题材与表现的关系,在人物的组合、动态的呈现以及形象的塑造方面,庄严而生动。同时,画家在改造国画的时代使命中提交了一份成功的答卷——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同样可以表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同样能够表现出那种悲壮的情怀。这是时代的突破,也是时代的造就。

  可以说,新中国女性题材的绘画为新中国绘画的发展贡献了特别的内容,其中关系到这一时期的大政方针、社会发展潮流以及女性的地位。在历史的发展中,她们所关联的与时俱进的现实题材和相应的绘画本体的形式,从各方面见证了这个时代——用艺术中的女性形象表现出新旧社会的根本不同,而“巾帼不让须眉”则是时代之新的重要特征之一。(陈履生)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先生与中华诗教

  • 《好东西》:她不再幻想“应有的”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