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再畏惧别离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再畏惧别离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2-03-16 11:35

  作者:曹雪盟

  前不久上映的电影《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以下简称《有一天》)有着和“外表”截然不同的内核。长达11个字的片名让导演李亘自嘲“名字很长,又带着我啊、你啊的电影,很容易让人以为是个爱情片”,红绿配色夺人眼球的海报看起来又带着几分夸张和搞笑。而事实上,这个确实有笑有泪的故事既不煽情也不跳脱,它用细腻熨帖的笔触描摹生活的粗粝和褶皱,静水流深,有淡淡的忧伤,也有脉脉的温情。

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再畏惧别离

  《有一天》取材自李亘大学时到东京交换期间的经历。105分钟的时长里,影片以倒叙开场,从主人公李小李回国前夜回忆往事起笔,以散点透视的视角勾画他在东京留学一年间,结识的同样漂泊在异乡之人的生活。性格内向的交换生李小李到日本东京偏僻的“渊野边”留学一年。在同学邱邱的帮助下,他来到中华料理店南国亭打工。围绕这间开在东京郊外地下一层的小餐馆,代理店长管唯、店员青木、后厨大师傅老万、小师傅宋哥等8个人物的故事徐徐展开。

  时光匆匆,人来人往,对人生而言,分离从来不是有选择的“如果”,而是相聚离开,都有时候。但抓不住的是光阴,能留存的是情感。一早便将“离别”事先张扬的《有一天》将李小李与众人的相逢、相处、相知处理得清淡克制。影片讲述的“离愁别绪”不是目的而是已知,它将观众缓缓带入主人公的视角,轻声诉说着离别是必然,孤独是常态,人生的际遇无常甚至脆弱,但人与人之间深刻的联结依然令人心驰神往,每一次相遇也就弥足珍贵。

  如同李亘所言,《有一天》并非“大男主成长记”,相比“主角”,“主视角”更符合李小李的定位。观众跟着他走入故事,看到的是彼此迥异又相似的群像,他们和他们的人生、以及他们面对生活的态度才是影片的主角。

  影片中,“离别”不仅指向李小李交换结束启程回国,在人物群像各自的故事支线中,“离别”具有多层次、多样貌、多类型的含义。

  管唯想要获得永久驻留资格,也想生一个孩子,实现“和自己真正的亲人生活在这个地方”的愿望。但取得资格屡屡失败,患上肿瘤可能无法生育,和宋哥搭伙过日子的生活望不到边,店里的员工和客人也越来越少。管唯面对的离别格外驳杂,有对生命的担忧、对梦想的告别、对只能同路一程之人的不舍、对大环境飞速改变的无奈。

  开理发店的老爷爷与老奶奶相伴一生,最终老奶奶因病离世,老爷爷再次来到南国亭,一句“以后都是一个人来了,小桌也可以”让李小李沉默,也令观者鼻尖一酸。对面不再有人提醒自己豆芽可能咬不动、店里赠送的杏仁豆腐也从两碗变成了一碗,对他们而言,离别是生死的分隔,是留下的人要独自走向人生的结尾。

  赵青木不愿人提起他的姓氏,只想被以日文名“青木”称呼,他急切地想要留在日本,想要摆脱酒鬼父亲和不闻不问的母亲,但最终却被遣返回国。他的离别,是带着不愿与不甘离开这座自己拼命寻找存在意义的城市,也是他未曾说出口的情愫的无疾而终。

  众人如同餐馆后厨那方狭小鱼缸中的鱼群,被围困其中,挣扎纠结,渴求喘息,而南国亭则是浓缩悲欢离合的一方舞台。而这些生活的暗处、失意和苦涩,在片中被处理得温和平静,不激烈、不悬浮,生活流电影般的质感,让情绪舒缓、松弛,呈现出更令人信服的自然状态。

  片中的每个人都处在被围困的状态里,他们看起来带着几分或多或少的疏离冷漠,但内心又有一团渴望温暖的火焰熊熊燃烧。

  明知李小李日语不好,管唯仍雇佣他,在相处中,两人成为了不是姐弟胜似姐弟的朋友;大师傅老万身患疾病,李小李陪他看病输液,临别前,一向沉默寡言的老万给他买了一件新衣服;日本佣工理惠苦于赡养母亲的重担及与子女的疏离,但也总愿关照青木,给他带一份高级的牛肉料理;大学教师莉莉和丈夫女儿三地分居,在跟李小李的相处中获得了兼具师生与母子般的情感联结……如同电影《小偷家族》中一群无血缘关系的人组成的“家庭”,《有一天》中这些独在异乡的异客们也为彼此提供着支点。他们面临着亲情、爱情、事业、死亡等垒起的重重高墙,仿佛被一股无法摆脱的向心力拉着在既定轨道上做圆周运动,用力挣脱却无力摆脱辛酸残酷的现实循环。但人与人之间那一点节制、平淡的善意和缓缓伸出的守望相助的双手,却如同为寒夜行路者点燃的一盏灯火,尽管微光如豆,却有通透全身的暖意和温情。

  理惠讲到做杏仁豆腐的诀窍,糖水不能太淡也不能太甜,太淡味道不足,太甜则会腻口,做人也是如此。与南国亭有关的这群人,他们踽踽独行又抱团取暖,人与人的羁绊开出有温度的花朵,将生活冷漠孤独的缝隙一点点填充,孤独依旧是人生的常态,但总有人与你一路同行。正如李亘所言,温度是相对的,没有冷就没有暖。南国亭所承载的那份向上与温暖,正来自生活艰辛的底色,正是因为根植于这样的生活里,暖的互动,才显得可贵。

  开理发店的老奶奶曾和管唯同住一间病房,她用自己的积极乐观鼓舞后者,默默开导对方。影片尾声,老奶奶去世后,手术前的管唯再次住进同一间病房,回忆起老奶奶给她的橘子、窗外那座形似东京塔的电线塔……人与人之间的奇妙联结相互传递,即使经历离别,跳动的火苗也不曾熄灭。于是,离别与归属的含义便也具有了相对性,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无论脸上是否有泪滴,心里都会有不强留过往的淡然、不遗忘情谊的泰然和不畏惧前路的坦然。

  《有一天》中人与人点到即止的淡然关系,既耐人寻味又不甜腻虚假,整体呈现出一种清新自然的质感,如同片中漫画般的云朵,飘逸灵动。与之相对的,对片中人孤独困境以及背后的深层次因素的描摹有些浅尝辄止,李小李是一个过客,群像的整体呈现也如浮光掠影,多线叙事稍显散乱。而对李小李成长的刻画,用结尾处敢于当街叫卖招徕生意和开头不敢推销商品做对比固然首尾呼应,但主人公从自卑到自信的转变在片中体现并不明显,稍显突转。

  诚如李亘在自述中所提及的,艺术创作不是展示生活本身,而要对生活有所加工。这部基于创作者真实经历的影片,看得到现实的肌理,也寄寓了对生活可能性的想象,自有一种温柔之力,即便离别在隆冬之际,却始终让人相信春天未远,新的故事终将来到。(曹雪盟)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脐带》:流浪在失落与新生之地

  • 安抚与重建:《铃芽之旅》的情感诗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