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鳗鱼的旅行》:关于鳗鱼或人生,我们总是所知甚少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鳗鱼的旅行》:关于鳗鱼或人生,我们总是所知甚少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2-03-22 10:22

  作者:李悦

  这是在说鳗鱼还是在说我?

  ---------------

  关于鳗鱼,我们总是所知甚少。

  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曾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解剖和观察,最终得出结论:鳗鱼没有性别,它是“无中生有”地从淤泥中诞生的。

  意大利医学家、生物学家弗朗切斯科·雷迪在人类历史上最先用生物实验证明了腐肉不会自行生蛆,是苍蝇产卵导致的,并由此质疑了关于生命起源的“自然发生说”,提出“所有的活物都是由卵子变成的”。但他一直未能找到鳗鱼的卵子,也无法回答关于鳗鱼如何繁殖的问题。

  弗洛伊德20岁刚刚踏上生物学研究道路时,曾花了一整年的时间,把自己关在实验室,解剖了400多条鳗鱼,想要找到它的睾丸,了解它的繁殖方式,最终却不得不沮丧地承认:“我折磨着自己和鳗鱼,结果却是徒劳。”他后来离开了纯自然科学领域,转而投入更为复杂和无法量化的精神分析。“他想了解一种鱼类的性行为,却充其量只是在人类自身的性行为方面有所发现。”《鳗鱼的旅行》一书的作者、瑞典作家帕特里克·斯文松不无调侃地写道。

  在很多人看来,帕特里克·斯文松这本《鳗鱼的旅行》奇特而无法定义。它分明是在科普鳗鱼在科学史中留下的种种谜团,却又处处蕴含隐喻和哲思。“透过镜片,他看到的不再只是一条鳗鱼,他还看到了自己。”“这是在说弗洛伊德还是在说我?”人们一时恍神。正如看到本书的副标题:“一场对目标与意义的探寻”“这是在说鳗鱼还是在说我?”

  《鳗鱼的旅行》一书的主角——欧洲鳗鱼一生要蜕变3次。它出生在大西洋马尾藻海海域,受精卵发育为柳叶状幼体后立刻跟随北大西洋暖流奔向几千公里外的欧洲海岸。这一程耗时3年,抵达时,鳗鱼已完成第一次蜕变,长成了不过六七厘米长的“玻璃鳗”。之后,它游入欧洲内陆各条江河溪流,在那里完成第二次蜕变,长成强壮的黄鳗,在半径不过几百米的范围内独自栖居几十年。直到突然有一天,生物钟敲响,如同接到使命召唤,鳗鱼开始启动一生中最后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蜕变:生殖器官发育、消化器官消失。从此,它不吃不喝、日夜兼程,一路奔回几千公里外的出生地,繁殖、产卵、死去。不久,新出生的小鳗鱼就会再次踏上奔赴欧洲海岸的旅程。

  时至今日,上述所谓“鳗鱼的生命之旅”仍只是人类的猜测。也就是说,直到今天,依然没有人见到过鳗鱼繁殖,知道鳗鱼繁殖的确切地点,没有人了解有多少鳗鱼能完成及是怎样完成那场漫长的回乡之旅的,更没有人知道这一切都因何发生。就像20世纪初在马尾藻海捕捉到幼体鳗鱼的丹麦海洋生物学家约翰内斯·彼得森。他本是丹麦上层资产阶级,拥有世俗意义上的财富、地位和幸福。没有人知道他为什么舍下新婚半年的妻子踏上追踪鳗鱼的人生之旅,忍耐着艰苦的条件、颠簸的航行,甚至危险的战争,在海上一待就是20年。“对于一条鳗鱼,我们到底能知道多少?对于一个人呢?这两个问题有时候是同一个问题。”帕特里克·斯文松写道。

  如果不启程,鳗鱼永不变身。野生鳗鱼寿命很长,它们通常会在15至30岁间的某个瞬间突然决定要进行繁殖,然后变身踏上回乡之旅。

  瑞典的布兰特维克有条鳗鱼,在1859年被人抓住养在井里,井口还压上厚厚的一块石板。直到2009年,瑞典电视台前去探访才被放出。150年的时间里,它始终保持被抓时的大小,终生没能经历最后的蜕变。

  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在爱尔兰进行过一项研究。人们抓来大量性成熟的鳗鱼,发现其中最年轻的只有8岁,最老的足有57岁,但它们都处在同样的发展阶段。布兰特维克鳗鱼同代的伙伴早已踏上返乡之旅,或是在途中葬身天敌腹中,或是艰难抵达故乡,然后繁殖、死去。而它被困在黑暗的井底,是字面意义上的“至死仍是少年”。

  “世界是一个荒谬的地方,充满了矛盾和存在的困惑。但只有拥有目标的人才可能找到意义。”帕特里克·斯文松写道,也正因此,“我们必须想象,鳗鱼是幸运的。”幸运地找到生命意义的鳗鱼,“不仅各自能力不同,抵达目的地的手段和方法也不同,没有一条鳗鱼的旅途跟其他鳗鱼完全一样。”而独自存在于这个世界、独自探寻目标与意义、独自探索一条自己的路,这正是人类所有经验中最终极、最普遍的经验。

  想到没有找到目标与意义的人生,也如布兰特维克鳗鱼,“仿佛一辈子都生活在一口黑暗的井中,对于自己到底是谁一无所知,然后突然有一天,一切都晚了”,不免令人怅然乃至心生恐惧。然而如果没能觉醒呢?如果没能蜕变呢?如果因为种种原因没能踏上追寻目标与意义的旅程呢?

  合上书,我不敢再想。原来关于鳗鱼、关于人生,我依然所知甚少。(李悦)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稍微想起一些》:在恋爱终结点回眸爱情

  • 非遗的保护传承需要更年轻的文艺语态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