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透过动物,回望我们的故乡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透过动物,回望我们的故乡

来源:解放日报2022-03-26 09:29

  作者:赵依  

  梳理中国文学中的动物形象,既有肇始于久远古代生活的蒙昧回响,如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志怪文学等叙事传统,又有现当代文学写实品格的昌明,在童话、寓言等儿童文学及类型化创作中被作为基本技法来借用,从而使动物形象以功能性和道具化的身份逐渐脱离文学经典化的视野。

  而稍稍放眼世界文学蔚为大观的动物形象塑造,大批动物文学、生态文学系列不胜枚举,如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庄园》、夏目漱石的《我是猫》均是文学界的经典,勾勒历史、时代与文明之变。也正因这样的文学脉络和阅读期许,再读陈仓的《动物忧伤》,乃至沈石溪的众多动物小说、贾平凹的《怀念狼》等作品,才生发出了文学发展史视域下的动物形象塑造问题,而以“系列”的方法谋划创作,也在绿水青山、生物多样性等被不断纳入生态文明和人类命运中考察的大背景下,成为当代文学的应有之义与独特景观。

  在《动物忧伤》中,陈仓择取“羊”“牛”“猫”“猪”“狗”“鼠”“鸡”“蛇”等动物为章节题名,并由此缔结文本结构与叙事主题,一章围绕一种动物铺展,从中不断打捞记忆与普遍乡愁的印痕。村庄里的动物被陈仓一一放置于乡土文明勾连的劳动现场中:处于劳动伦理关系中的动物之于人,既是生计也是陪伴,是青年艰难成长的见证,也锻炼了兽医专业的技能;而作品中陈仓所致力于深掘的,是城市中的动物及其豢养形态,一方面以此提供着怪异、陌生化的审美异托邦,另一方面也为异乡人在城市的日常伦理中提供难得的温情与独一无二的“用武之地”。

  所以,“我”在上海遇见的猫仿佛被某种文化和象征附体,反倒让人无所适从起来;而西安城墙下的“我”展现本领,“抓起一大把盐,撒在水泥地面上,再掏出埙,把埙当成哨子哔哔哔地吹了起来”,轻而易举地使羊乖乖地卧了下来;在办公楼遭遇老鼠的同事们,在“我”眼里才显得小题大做又残忍了些……陈仓安静地讲述着动物们的过往——与他一样从偏远的土地上跋涉而来,却又得益于这坎坷的路途,与他一样从远古的成语和故事中脱胎,而又以此建言立志,从而吞下命运,拥持着一种敬畏。

  为了让笔下的动物“万岁”(《中国作家》刊发时题目为《动物万岁》,成书时改为《动物忧伤》),陈仓率先选择光大它们古老的历史,乃至那些与祭祀、礼仪相关的掌故。例如,羊的三层字意,“一是哺乳动物,反刍类,分山羊、绵羊、羚羊等多种;二是姓;三是同‘祥’,是‘祥’的通假字。从最后一条可以看出,在古代,羊,祥也,故吉礼用之”。不似将动物形象划归到儿童文学或文化人类学的重要质素,陈仓意欲从农耕文化、乡土文明中探寻动物形象的某种原型意义,以及与之相伴相生的人类习俗观念变迁,由此,以对动物的本体及其历史的关涉探寻动物形象所具有的多方面意蕴和领悟可能,以象征、隐喻或对照的修辞书写人生故事,动物形象在陈仓的创作中显现出一种整体建构的气象和理路。

  尤其是文本中有关人与动物关系的叙事,陈仓以审视的目光,犹疑地想象着动物们的未来——宛若从故事人物“我”的处境里超越,经由人看待千差万别个体生命的方式与文化意义来展开思考,现代生活中人类所致力于的日常价值取向,究竟暗示着怎样的远方。陈仓大胆遥想,“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或者未来某一天,海水上涨,地球被慢慢地淹没,最后能够生存下来的,不是我这样的旱鸭子,应该是这些不起眼的老鼠”。如此,动物形象被塑造为世界的丰富参照,叠加城乡关系下人类的生活、情感、文化等复杂结构的嬗变,并且时时呼应、致意中国古代有关动物的叙事传统和修辞源泉,最终凝结出文本之所以在题名中便高呼“万岁”的原始力量和精神情结。

  倘若熟悉陈仓的创作,不难发现《动物忧伤》在陈仓写作谱系中的位置。曾在回不去的故乡和融不进的城市中徘徊生活的作家,用一系列小说作品为进城者谋求情感心理的共振:人一旦远行就难以真正复返,一经成长便只能在路上。震颤如此剧烈,饱含人的身份难局和漂泊境遇,愈发不可遏制的理性与情感冲突,持续叩问着转型中的诸多现实:进城之后如何安身立命,人的故乡之感如何获得、以何确立?诚如陈仓在这一系列小说中所专注探寻的城乡互动样态,写作范式实际已超出乡土文学命题的范畴,触摸城市文学钢筋水泥的外壳。

  尽管,总是要在那对城市的切近渴望中来实现对乡土世界的回望,陈仓始终将内在的矛盾克制为一种双向的平衡——伫立于城乡两端的感伤情绪与忧患意识,在私语化的成长叙事中抵达普遍的生命底色。陈仓原名陈元喜,陕西商洛丹凤县塔尔坪人,母亲早逝,哥哥在长途汽车坠河时为救他而溺亡,他一直与父亲相依为命,另有两个已出嫁的姐姐。1998年,陈仓翻过秦岭到了西安,在杂志社任编辑记者,写小说、诗歌、散文、纪实文学;后去广州工作,2003年定居上海,在报社工作。

  陈仓在他此前的小说中专注于呈现进城“冒险”所带来的无法避免的成长阵痛,我们借以看到个体被某种宏大的话语锤炼,看他在城市里痴迷、跌落、长大,看这种颇具代表性和现实意味的创作主题所昭示的社会生活与生命含义始终寻求的缩影与表达。而在《动物忧伤》里,读者首先知觉的是一种自然应对,同样是聚焦农家子弟进城的成长叙事,同样饱含生活的艰辛与命运的莫测,《动物忧伤》中的“我”却在爱、理解、疼惜、自立和回馈中把日子过得安静、过出日常,而且越过越好。这正源于动物形象既是“我”的珍贵回忆,“我”也从中不断吸取着某种融入的能力,从而不断融入城市、融入职场、融入家庭,使身份角色和情感关系等尖锐的议题悄然退居生命结构的终极意义之后。来自远古、乡土的质朴力量,以及自然世界这一巨大他者的丰盈观照,连同成长之路上的诸多关节,共同呼唤着人类与动物重回沟通的传统,而“我”也从中觅得校正内心的宽阔维度。

  《动物忧伤》中,那个现在的“我”,已然成了货真价实的城里人……而这一切“实然存在”的应然性,正是“我”所怀揣的观看这世界的难得参照——动物形象的世界,既存乎远古,也近在乡土,如今也在城市,是城市文明里的精神“他乡”,是城市新故乡尚且欠缺的温润土壤。而《动物忧伤》里所采用的以第一人称“我”进行叙事的策略,连同那些似可对照的作者的真实人生,也重提着小说和散文的文体边界探讨,虚构与非虚构的技法尺度,以及文学与现实的彼此拥有。

  (作者为青年评论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周思明:精品化引领微短剧创作

  • 《雪豹》:走进生命的诗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