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新姑嫂•双生花:探寻现代女性的“心居”之所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光明观影团 > 正文

新姑嫂•双生花:探寻现代女性的“心居”之所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2-04-02 11:35

  作者:寻茹茹 闫伟

  媳妇与丈夫的姐妹关系统称姑嫂关系。俗话说:“小姑子多,舌头多。大姑子多,婆婆多。”在中国家庭人际交往中,姑嫂关系是仅次于婆媳关系、较为敏感且易引发家庭纠纷的重要女性关系。我国家庭伦理剧通常会将其纳入情节建构之中,如电视剧《媳妇 婆婆 小姑》《父母爱情》《媳妇的美好时代》等都对姑嫂关系进行了生动刻画。当下热播剧《心居》,是滕华涛继《双面胶》《王贵与安娜》等之后,执导的又一部海派家庭伦理剧。这部剧也涉及“姑嫂对峙”的传统话题,但采用了全新的演绎方式,即通过塑造“双女主”,以新姑嫂关系展现中国社会现代进程中不同阶层女性的自我探寻与心灵建构。

新姑嫂•双生花:探寻现代女性的“心居”之所

  以往的家庭伦理剧,通常以媳妇一方作为形塑重点,以婆媳关系作为冲突焦点,电视剧《心居》则另辟蹊径。顾士宏妻子的早逝、顾家祖母的衰老,摒除了婆媳矛盾的固化摄入,而将大姑子顾清俞、儿媳冯晓琴的姑嫂关系置于叙事核心,且二者均有独立完整又交织互融的故事驱动功能,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姑嫂“双女主”现象,电视剧《心居》“新”姑嫂关系的亮点之一。例如,剧中一改原著小说“家宴”出场的人物方式,以媳妇冯晓琴的家务操持与大姑子顾清俞的闲适晨练开场,形成不同阶层、性格、境遇女性的强烈对比。取消婆媳冲突的代际隔阂,强化年轻一代家庭女性集群的多面塑造,显示了本剧鲜明的女性视点,契合了当下中国家庭伦理剧受众的性别指征。

  姑嫂“双女主”的形象设置,势必要求打破人物活动单一、传统的家庭场域,寻求更为丰富的社会领域的辐射与社会问题的涵盖,这是电视剧《心居》“新”姑嫂关系的亮点之二。突破外来媳妇、本家姑子的简单区隔,电视剧《心居》以不同社会阶层设定了姑嫂鲜明的身份差异,进而形成以姑嫂为双轴心的多重叙事空间,大大提升了家庭伦理剧中姑嫂关系的表现力度与文化价值。本剧以“买房”的家庭纠纷切入,一方面设置了以大姑子顾清俞为轴心的社会中上层表现空间——高管、豪宅、名车、时尚等具备造梦功能的镜像景观编织出令人憧憬的都市繁华与理想人生,同时涉及大龄婚恋、职场竞争等社会问题;另一方面,又并置了以媳妇冯晓琴为轴心的社会底层的烟火百态——剧中呈现了繁忙琐屑的疲累、生存困顿的焦灼、利益得失的计较与生死别离的无奈,细腻镌刻了平凡百姓的点滴日常,更牵涉出城镇养老、青年就业、全职主妇、教育内卷等一系列现实热点。

  刁难的姑子、委屈的媳妇,这是家庭伦理剧常见的姑嫂形象。电视剧《心居》则突破了这一刻板印象,以女性“心居”之所的自我探寻,展现了现代女性的成长与独立,这是电视剧《心居》“新”姑嫂关系的亮点之三。首先,剧中的姑嫂形象均没有进行类型化的简单定型,而是从真实人性出发,表现了各自内在的鲜活个性。大姑子顾清俞美丽聪慧、才能出众,但又过于自我、冷峻与执拗;媳妇冯晓琴努力勤奋、坚强能干,但也精明算计、存在私心。姑嫂二人均非完美人设,在跳脱道德评判的背后,观众看到的是贴合现实的立体人物,这也正是滕华涛导演塑造人物的一贯法宝。其次,本剧对于姑嫂关系的处理,也非一味的强化“姑嫂大战”“姑嫂斗法”的爽点呈现,而是注重“双女主”各自“心居”之所的自我探寻。

  电视剧《心居》一开始围绕“买房”“借钱”呈现火药味十足的顾家姑嫂关系,直至矛盾激化、顾磊伤亡,姑嫂争斗达至巅峰、二者关系降至冰点。但是,这一力度强劲的矛盾出现在了第五集,是否设置得过早?倘若从“双女主”形塑的视角考量,这不失为一种恰当的处理方法。因为本剧预留更多空间是为了详尽刻画姑嫂二人各自成长锐变的过程。跌落人生低谷的冯晓琴,抛弃了倚仗丈夫、夫家的传统理念,开始探寻自立自强之路,她不辞辛苦送外卖、积极努力办敬老机构,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提升。经历亲人去世的顾清俞,找到了念念不忘的初恋爱人,现实与理想的反差却造成了婚恋的波折与失败,她也在阵痛中反思成长,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姑嫂二人在锐变过程中,偶有摩擦与抵触,但已无尖锐冲突,她们按照两条平行情节线各自发展。剧末二人袒露心扉、相互谅解,说明姑嫂两条情节线实际又是同一条——女性挫折成长与自我独立的心路历程。

  当然,姑嫂“双女主”的创新尝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缺憾。“双女主”“多女主”现象在情感伦理剧并不少见,如《流金岁月》《三十而已》《欢乐颂》《还珠格格》等。通常“双女主”“多女主”多是好友关系,结成了牢固的女性联盟,相互扶持的关系强化了双向/多向情节的互动共融。姑嫂关系的传统对峙,使得这一关系被并置为“双女主”时,天然会造成情节的松散与割裂。虽然电视剧《心居》在努力寻求姑嫂二人的心灵互通与矛盾和解,但这又会叛离姑嫂对峙的期待视野,形成爽点欠佳的观影失落。不过,新姑嫂“双女主”的大胆尝试,仍为中国家庭伦理剧女性形象的重构开辟出有效的路径。

  (作者寻茹茹为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作者闫伟系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编辑部副主任)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