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打开春天的方式

来源:新民晚报2022-04-05 10:32

  马尔克斯《回到种子里去》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冯骥才《画室一洞天》

  《见笑集》黄永玉

  作者:周立民

  茶梅、含笑、桃花、樱花次第开放,春天如约而至。我们得学会接受天地的赐予,不论是春光美景,还是风雪满天。在生活因疫情慢下来的这一刻,心也静下来,在阅读中打开春天,不失为一种因地制宜的选择。

  “最有意义的书”

  书海茫茫,哪一朵浪花属于我们呢?恰好,手头有一份加西亚·马尔克斯开出的书单。一家杂志征求“对你最有意义的五本书”,这是他的回答:《一千零一夜》、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梅尔维尔的《白鲸》《西班牙抒情诗集》以及《西班牙语词典》。最初他想把《基督山伯爵》列入,后来觉得已有《俄狄浦斯王》珠玉在前;又想到《战争与和平》,他认为“它算得上是写得最好”的小说,又感觉这已人所共知。而《白鲸》“无序结构创造了文学中最美的乱象之一”尚未被人认识,更值得推荐。

  这份四十年前的书单出自《无痛文学》,收在马尔克斯的杂文集《回到种子里去》(陶玉平译,南海出版公司2022年1月版)。这本书还收了很多老马做新闻记者时所写的社会报道,堪比侦探小说,引人入胜。因此,我毫不犹豫把这本书也列入了我的春天书单。

  谈到“最有意义的书”,我不由自主会想到经典作家的经典作品,书不怕老,更喜欢一次次的重逢。近年,不少出版社推出很多亲切、朴素的名著简装本。世纪文景推出的“文景|恒星系”第一辑包括《复活》《德伯家的苔丝》《城堡》《萨哈林旅行记》《羊脂球》《红色骑兵军》(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年1月版)等习见名著,还配了当代作家的导读;北京出版社的品牌图书“大家小书”的青春版也增加了世界名著,手中有两本《老人与海》《猎人笔记》,小巧开本也惹人喜爱。自由的心灵不会被囚禁,阅读可以带我们去远方,最近我就在读契诃夫的《萨哈林旅行记》,那些一辈子可能都去不了的地方,打开书就在眼前。

  读书人家的桃花

  这套书共三本:《我的山居动物同伴们》《生命中那些闪亮的日子》《桃树人家:读书人家的光阴》(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21年10月版),我一下子就挑中了朱天文、朱天心、朱天衣三姐妹合著的最后这本,因为“桃树人家”这样富有春天气息的名字。

  这书也是写实,朱家后院有两棵桃树,种菜又种花,还连着山坡。“三月看桃花,五月采桃子,做冰桃汤喝。六月昙花开……九月采桂花……”(朱天文:《桃树人家》)母亲有时还会带她们去东山岗采蕨菜,“望下去河谷蜿蜒而过,漫山是银花花、摇闪闪的野芒。”(朱天文:《春衫行》)这是桃花源吗?世上哪有桃花源啊,他们的物质生活其实挺紧张的,有一段时期生活还靠亲友们帮衬。可是,“读书人家”,安贫乐道,与大自然、小动物打成一片,一切都成为“最好的时光”。朱天文贪恋的是台风天,停电了,父母不做事,一家五口人窝在厅里的大床上,父母闲闲地聊天,孩子们在一旁玩……悠悠岁月中,幸福感可能并不来自于物质屏障,反而是这种平常生活的亲切记忆。

  我在冯骥才先生的新书《画室一洞天》(作家出版社2022年1月版)中感受到有一个心灵的空间是多么重要。画室“有洞一样的私密,家一样的自由,神仙一样的神奇”,绘画对于他是“更多个人心灵的表达与抒发”。(《画室说》)跟随着冯先生的文字和大量的图片,我在艺术的草地上打了一个滚儿。我还特别喜欢冯先生画室和书房外的连廊,“花木葱茏,绿蔓缠绕,一任自然”,在这绿意中坐一坐,“如在田园”。(《连廊上的椅子》)这里的感觉,不是春天来了,而是四季如春,春意常驻。

  把春天带回来

  没有诗,怎么对得起这绿肥红瘦。黄永玉先生诗集《见笑集》(插图版,作家出版社)在这个季节与我们见面了,170多幅插图诠释了什么是“诗情画意”。他笔下的春天,是故乡南华山的“绿”:“绿得那么啰嗦,/绿得那么重复,/绿得喘不过气,……”(《南华叠翠》)春天,还要用心去听:“春天来了,大树小树开始长芽/幸好它们不笑,/要不然/白天晚上吵死了。”(《春》)这是一位九十八岁老人的“春之声”,这是返老还童的青翠文字。

  清晨,确实“吵”,那是千回百转的鸟鸣,闭上眼睛,默默地听,也是美妙的音乐。“世间最起人兴味的声音,莫过这小鸟的低语。”254年前,在英国的乡间有一位绅士也是这么认为。(见吉尔伯特·怀特:《塞尔彭自然史》第97页,缪哲译,新星出版社2021年12月版)翻翻他的《塞尔彭自然史》,多少都市人又燃起乡间的隐居之梦。春天,在野外,“远眺春日野,/袅袅/炊烟起——是/少女们在煮春野上/摘采的嫁菜吗?”(佚名:《万叶集365:297》第357页,陈黎、张芬玲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年1月版)还有春雨和乡愁:“这春雨一定是/家人派来的使者……”(柿本人麻吕:《万叶集365:89》第137页)

  从来,我们都是在享受春天,可曾想过她是怎么来的?一本科幻小说选《春天来临的方式》(上海文艺出版社2022年1月版)中一篇王诺诺写的同题小说告诉我:春天,需要我们带回来,需要到北溟把偏离方向的地轴拉正。很多人变成“大鱼”承担这个使命。一个轮回要八千年,广阔的心,广阔的爱,才有人间海棠花开,我被它深深地打动了:春,不是从天而降,是要我们肩负使命带她回来。(周立民)

[ 责编:郝悦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离职》:晚期资本主义时代的职场人生

  • 陈一军:盛大的敦煌,盛大的散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