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打开春天的方式

来源:新民晚报2022-04-05 10:32

  马尔克斯《回到种子里去》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冯骥才《画室一洞天》

  《见笑集》黄永玉

  作者:周立民

  茶梅、含笑、桃花、樱花次第开放,春天如约而至。我们得学会接受天地的赐予,不论是春光美景,还是风雪满天。在生活因疫情慢下来的这一刻,心也静下来,在阅读中打开春天,不失为一种因地制宜的选择。

  “最有意义的书”

  书海茫茫,哪一朵浪花属于我们呢?恰好,手头有一份加西亚·马尔克斯开出的书单。一家杂志征求“对你最有意义的五本书”,这是他的回答:《一千零一夜》、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梅尔维尔的《白鲸》《西班牙抒情诗集》以及《西班牙语词典》。最初他想把《基督山伯爵》列入,后来觉得已有《俄狄浦斯王》珠玉在前;又想到《战争与和平》,他认为“它算得上是写得最好”的小说,又感觉这已人所共知。而《白鲸》“无序结构创造了文学中最美的乱象之一”尚未被人认识,更值得推荐。

  这份四十年前的书单出自《无痛文学》,收在马尔克斯的杂文集《回到种子里去》(陶玉平译,南海出版公司2022年1月版)。这本书还收了很多老马做新闻记者时所写的社会报道,堪比侦探小说,引人入胜。因此,我毫不犹豫把这本书也列入了我的春天书单。

  谈到“最有意义的书”,我不由自主会想到经典作家的经典作品,书不怕老,更喜欢一次次的重逢。近年,不少出版社推出很多亲切、朴素的名著简装本。世纪文景推出的“文景|恒星系”第一辑包括《复活》《德伯家的苔丝》《城堡》《萨哈林旅行记》《羊脂球》《红色骑兵军》(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年1月版)等习见名著,还配了当代作家的导读;北京出版社的品牌图书“大家小书”的青春版也增加了世界名著,手中有两本《老人与海》《猎人笔记》,小巧开本也惹人喜爱。自由的心灵不会被囚禁,阅读可以带我们去远方,最近我就在读契诃夫的《萨哈林旅行记》,那些一辈子可能都去不了的地方,打开书就在眼前。

  读书人家的桃花

  这套书共三本:《我的山居动物同伴们》《生命中那些闪亮的日子》《桃树人家:读书人家的光阴》(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21年10月版),我一下子就挑中了朱天文、朱天心、朱天衣三姐妹合著的最后这本,因为“桃树人家”这样富有春天气息的名字。

  这书也是写实,朱家后院有两棵桃树,种菜又种花,还连着山坡。“三月看桃花,五月采桃子,做冰桃汤喝。六月昙花开……九月采桂花……”(朱天文:《桃树人家》)母亲有时还会带她们去东山岗采蕨菜,“望下去河谷蜿蜒而过,漫山是银花花、摇闪闪的野芒。”(朱天文:《春衫行》)这是桃花源吗?世上哪有桃花源啊,他们的物质生活其实挺紧张的,有一段时期生活还靠亲友们帮衬。可是,“读书人家”,安贫乐道,与大自然、小动物打成一片,一切都成为“最好的时光”。朱天文贪恋的是台风天,停电了,父母不做事,一家五口人窝在厅里的大床上,父母闲闲地聊天,孩子们在一旁玩……悠悠岁月中,幸福感可能并不来自于物质屏障,反而是这种平常生活的亲切记忆。

  我在冯骥才先生的新书《画室一洞天》(作家出版社2022年1月版)中感受到有一个心灵的空间是多么重要。画室“有洞一样的私密,家一样的自由,神仙一样的神奇”,绘画对于他是“更多个人心灵的表达与抒发”。(《画室说》)跟随着冯先生的文字和大量的图片,我在艺术的草地上打了一个滚儿。我还特别喜欢冯先生画室和书房外的连廊,“花木葱茏,绿蔓缠绕,一任自然”,在这绿意中坐一坐,“如在田园”。(《连廊上的椅子》)这里的感觉,不是春天来了,而是四季如春,春意常驻。

  把春天带回来

  没有诗,怎么对得起这绿肥红瘦。黄永玉先生诗集《见笑集》(插图版,作家出版社)在这个季节与我们见面了,170多幅插图诠释了什么是“诗情画意”。他笔下的春天,是故乡南华山的“绿”:“绿得那么啰嗦,/绿得那么重复,/绿得喘不过气,……”(《南华叠翠》)春天,还要用心去听:“春天来了,大树小树开始长芽/幸好它们不笑,/要不然/白天晚上吵死了。”(《春》)这是一位九十八岁老人的“春之声”,这是返老还童的青翠文字。

  清晨,确实“吵”,那是千回百转的鸟鸣,闭上眼睛,默默地听,也是美妙的音乐。“世间最起人兴味的声音,莫过这小鸟的低语。”254年前,在英国的乡间有一位绅士也是这么认为。(见吉尔伯特·怀特:《塞尔彭自然史》第97页,缪哲译,新星出版社2021年12月版)翻翻他的《塞尔彭自然史》,多少都市人又燃起乡间的隐居之梦。春天,在野外,“远眺春日野,/袅袅/炊烟起——是/少女们在煮春野上/摘采的嫁菜吗?”(佚名:《万叶集365:297》第357页,陈黎、张芬玲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年1月版)还有春雨和乡愁:“这春雨一定是/家人派来的使者……”(柿本人麻吕:《万叶集365:89》第137页)

  从来,我们都是在享受春天,可曾想过她是怎么来的?一本科幻小说选《春天来临的方式》(上海文艺出版社2022年1月版)中一篇王诺诺写的同题小说告诉我:春天,需要我们带回来,需要到北溟把偏离方向的地轴拉正。很多人变成“大鱼”承担这个使命。一个轮回要八千年,广阔的心,广阔的爱,才有人间海棠花开,我被它深深地打动了:春,不是从天而降,是要我们肩负使命带她回来。(周立民)

[ 责编:郝悦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忘了我记得》:一场充满温情的陪伴之旅

  • 怀念蔡澜,洒脱叙事背后的文化符号与精神困境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