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重启《新蝙蝠侠》,新在哪里?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重启《新蝙蝠侠》,新在哪里?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2-04-07 16:49

  作者:于汐 仇璜

  长期以来,好莱坞超级英雄非同凡人的智力、武力与毅力,以及对政治正确与普世价值的绝对守护,使他们脱离了具象的个体身份、文化背景与社会环境,抽象为一个个充满正能量却又个性模糊的“神”。于是他们需要一次转型,重返人世间的万家灯火。正是在这一情形下,《新蝙蝠侠》打开了超级英雄的“重启”模式,试图为观众呈现一个不同以往的英雄救世的故事。那么,此次蝙蝠侠的“重启”计划新在哪里?这能否成为超级英雄转型的一剂良药呢?

重启《新蝙蝠侠》,新在哪里?

  自1966年以来,亚当·韦斯特、迈克尔·基顿、乔治·克鲁尼、克里斯蒂安·贝尔以及本·阿弗莱克,已经在大银幕上塑造了五任蝙蝠侠形象。若要探讨《新蝙蝠侠》的“新”,恐怕绕不过新一任蝙蝠侠罗伯特·帕丁森。不少评论认为,新晋蝙蝠侠过于沉闷以至乏味,但这也时刻提醒着观众,蝙蝠侠是一个只在黑暗中现身的鬼魅,而不是像金刚狼一样的狂暴动物。正如影片开场处设置的内心旁白,配合着涅槃乐队的音乐,直截了当地告诉观众,在此次的重启中,蝙蝠侠只会更加孤独。

  新版蝙蝠侠“美强惨”的人物设定,基于影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和对日常生活经验的回归。一方面,面具之下的韦恩,不断与自己的童年阴影拉扯。他试图从父母被害的童年创伤中走出来,却又将制造恐惧当作复仇的工具。他甚至没有想清楚自己的复仇方式是否正当,就迫不及待地向黑暗势力诉诸暴力。作为“复仇者”的韦恩,在暴力的驱使下不断滑向黑暗,被社会孤立也成为必然。另一方面,由帕丁森塑造的韦恩只在夜间活动,角色也呈现出了更多的萎靡状态,诸如“熬夜脸”和“黑眼圈”等细节让蝙蝠侠更像是个普通人,也更能打动观众。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漫威系列电影几乎触及华丽与激爽风格超级英雄形象的天花板。此次DC对蝙蝠侠的“重启”,意在另辟蹊径,但这并不意味着有什么新的“打开方式”,还是老套路,把英雄拉下神坛,换取观众的共情。只不过,这次DC做得更加极致。不同于以往的英雄救世的故事模式,《新蝙蝠侠》更像是侦探片与黑色电影的结合。年轻的蝙蝠侠和探长戈登沿着幕后主使谜语人不断抛出的谜题、代码等信息层层剥茧,实实在在玩起了智力游戏。此番改编虽出乎观众的意料,却也更接近DC的本意。毕竟,DC的全称Detective Comic,也就是侦探漫画。

  然而,《新蝙蝠侠》不仅仅围绕案件推理展开,还试图赋予这个侦探故事以社会现实层面的深度思考。随着谜题逐渐被解开,哥谭最为真实与黑暗的一面也浮出水面。这座城市的精英阶层与权力机构的各个角落,都早已被贪婪腐蚀。甚至,象征着哥谭希望的韦恩家族,也隐藏着见不得人的罪恶。因此,片中的蝙蝠侠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执法者,他游荡在阴暗之中,也成为了阴暗的一部分,这样的设计也让本片沿袭了黑色电影的传统,意在关注犯罪行为背后的道德沦陷,挖掘罪案的社会根源。《新蝙蝠侠》中,连环杀人案的背后是谜语人及其组织对哥谭整个腐化堕落的精英阶层的反叛。正是精英阶层的贪婪与自私将哥谭推入了罪恶的深渊,使得整座城市充满谎言与暴力,成为滋生犯罪行为的温床。片中阴暗的色调、昏暗的灯光、强烈的黑白反差铺展出大面积的阴影,而这种黑暗色调似乎正是对哥谭这座罪恶之都最为贴切的隐喻。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蝙蝠侠面临的挑战同样也发生了改变。在以往的超级英雄电影中,超级英雄的“对手”一般是外星人、生化人,或者是具有魔法与威力的神妖鬼怪。换言之,超级英雄自身是“神”,其所要解决的难题,同样也是由“神”制造的。然而,哥谭并非某一座城市,而是象征着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难以逃避的矛盾与困境。恐怖、暴力、凶杀等罪恶只是这座城市的表象,而隐藏在深层的,则是政治体制与阶层结构的不合理。显然,哥谭的黑暗与罪恶不是“神”造成的,而是人。

  那么,“重启”之后的蝙蝠侠,能够拯救哥谭吗?不得不说,此次蝙蝠侠所面对的,是整座城市结构性的腐败与罪恶,单单除去几个恶徒并不能扭转乾坤。况且,即便蝙蝠侠的家族是清白的,他作为整座城市的审判者,逾越法律而擅自实施处罚的权力,也依然缺乏实在的依据。因此,对于哥谭而言,公平正义的社会规范与法律秩序的重建,远比依靠超级英雄的法外审判权对黑暗势力的震慑更为重要。由此可见,拯救哥谭的不可能是“神”,只能是人类自己。

  《新蝙蝠侠》让不少观众都感受到“美强惨”的蝙蝠侠有一种时而为“神”、时而为人的错位之感,其在人与“神”之间来回反转之迅速甚至令观众不适。事实上,这恰恰反映了本片的自相矛盾,一方面希望表现人物的挣扎与局限,另一方面又不愿放弃超级英雄的号召力,最终又回到以政治正确与普世价值来平衡人性的复杂性与特殊性的套路上来。显然,此番蝙蝠侠的“重启”虽别开生面,但也很难成为超级英雄转型的良药。

  (作者于汐、仇璜,系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离职》:晚期资本主义时代的职场人生

  • 陈一军:盛大的敦煌,盛大的散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