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沪语民谣:一场创作者同城市的恋爱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沪语民谣:一场创作者同城市的恋爱

来源:文汇报2022-04-09 09:48

  作者:苏展

  没想到,一首沪语说唱不是以高亢激昂的姿态,而是用恰到好处的自嘲以及平和的自省引起大范围共鸣。“阿拉养了(生在)上海,就要相信上海”,说唱里的这句词糅杂着得意和惆怅,微妙的感觉抓挠着听者的心,生出欲说还休的情绪。

  恰好,另有一句歌词可以诠释这种情绪的来处——“上海是我长大成人的所在,带着我所有的情怀”,足够直白,一如歌曲的名字——《喜欢上海的理由》。2001年,这首力波啤酒的广告曲风靡全城。曲子用一个上海男同学的艺术人格,有点不羁、脑筋活络,三五句串起成长趣事和城市变化,唱出了大多数沪语民谣的情感支柱。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一个以唱沪语民谣出名的乐队主唱说,“就像对一个女孩儿,你有时候会很爱她,有时候又有点讨厌她……”总结起来大抵是恋爱的感觉,喜欢是真喜欢,讨厌不一定是真讨厌。总体上是甜蜜蜜的,偶尔磕碰,生个闷气,转头又欢欢喜喜。碰巧的是,这支专耕沪语民谣的乐队也初成于2001年,在上海某条石库门的弄堂里,他们给自己取名为“顶楼的马戏团”。多年以后,一曲《上海童年》勾连起多少上海人心底的脉脉温情。

  民谣多是娓娓道来,沪语民谣因为同城市暧昧的情感羁绊,多出一分温润。

  《上海童年》描出沪上寻常人家小时候的画面,“四大金刚当早饭永远吃勿(不)厌粢饭配油条,咸浆里多摆点虾皮”“到大光明电影院去孵冷气,带好毛巾毯,防止打喷嚏”“来我印象里,妈妈一直了(在)织绒线,要么就是我陪妈妈拆绒线让伊开心”……9分多钟的歌曲体量里都是类似白描,大概是一个长在弄堂、上蹿下跳的男同学,对不算富足但足够快乐童年的回忆;《喜欢上海的理由》散发着青春期的荷尔蒙,“追过港台同胞,迷上过老外”“自己当明星心情也真的不坏”……青春期的热情同城市的高速发展碰撞,激荡出追梦、奋斗的能量;《欢喜侬》数起上海泛着情趣、文趣、乐趣的小马路,“欢喜侬,福州路,走勒高头觉得自家老有文化”“欢喜侬,昌里路,夜排档等侬有空坐一坐”“陪我兜兜上海开开11路”,描写出当代文艺、饮食男女的雅致和闲情……歌曲中的人和事,是别人也是自己。叙事中有平和、体察以及轻巧,作为听众,能够清晰感受到歌曲传递过来的一种温润感。

  歌词中不难洞察创作者对城市的某种精神呵护,当然,呵护是基于对城市的深度理解。力波啤酒广告曲的作词人陶为民对彼时上海的理解是,“只要你敢想,它就能给你机会让你有实现的可能;只要你有能力,它就能提供平台让你找到发挥的场所。这就是上海的魅力,它一定不会让你失望”,于是就有了《喜欢上海的理由》中的“好日子、好时代,我在上海,大家都在”,这是个体与时代的相互成全。我想,有一个场景特别适合描摹“顶马”主唱的创作:在石库门的亭子间里,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男同学趴在窗台上,叼着一支笔,眼前映入一道倩影,白衣飘飘,回眸嫣然,心中莫名一动。

  是了,这就是对上海的感觉。

  当然“恋爱”从来不是一厢情愿,其中也有城市气质对创作者的反哺,体现在沪语民谣里是一份不为生活折腰,不和生活死磕的平衡。歌曲营造的场景多是体面的,歌词大都令人会心一笑,但体面和幽默不会折损沪语民谣的深刻性,歌曲中依然有对现状的生动描绘,有厚重的人性关怀、有鞭辟入里的观察,只是它们抵达听众心里的方式是四两拨千斤。一如文章开头提到的沪语说唱中那句歌词“阿拉养了上海,就要相信上海”,没有强行说教的生硬,也没有传递冒犯人的优越感,听众能够体悟到创作者的深意——信任,才能在特殊的时期过好生活。(苏展)

[ 责编:刘朝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周思明:精品化引领微短剧创作

  • 《雪豹》:走进生命的诗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