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演艺新空间 赋能“大戏看北京”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演艺新空间 赋能“大戏看北京”

来源:北京晚报2022-04-12 17:48

  作者:牛春梅

  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积淀历史的老会馆、古戏楼,中轴线上的鼓楼、永定门,三里屯的商业街区,王府井东安市场,书店里,酒吧里,咖啡馆里……近一年多来,京城各处涌现出不少新型演艺空间,走出剧场,走进胡同,走进商场处处都有戏,观众看演出有了更多选择。文化艺术的细胞浸润在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让北京这座文化古都焕发出年轻态、时尚范。

  开心麻花在stage·one酒吧上演主题沉浸式话剧《芳心之醉》。(方非 摄)

  说起剧场,很多人首先想起的是首都剧场、国家大剧院、天桥艺术中心,看着高大庄严的建筑敬畏感油然而生,这也是剧场在许多人心目中应有的样子。不过,今天的剧场形态在变化,市场供给在细分,艺术殿堂与跨界空间并存,让不同年龄、不同喜好的观众有了更多的选择。

  在望京麒麟新天地商街里,藏着开心麻花的磁剧场,观众可以从逛吃模式无缝切换到观剧模式;走进三里屯繁华喧嚣的商业街区,满身疲惫的白领可以在爱乐汇艺术空间,一边喝酒一边欣赏抚慰心灵的烛光音乐会;在西大望路的北化机·爱工场文创园里的开心麻花沉浸式戏剧酒吧,白天是酒吧,晚上就变身为剧场,演员就在你身边演戏;在前门大街鲜鱼口美食街上,游客会在众多餐厅中间发现有一家叫“天乐园”的老戏楼正在演出时尚京剧;刚刚举行的大戏东望·全国话剧展演季中,“戏润中轴”活动更是脑洞大开,打造沉浸式演出新场景,在钟鼓楼让东西方戏剧文化碰撞,在前门让戏剧艺术家与风格舞者交汇,在永定门让戏剧与武术邂逅……

  剧场不再是台上台下楚河汉界,观剧也不必正襟危坐,有人开玩笑说:剧场没有剧场样儿,观众没有观众样儿。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会产业发展部主任胡娜表示,新空间的出现,让“演艺+”成为北京文化产业和公共文化建设的特色和亮点,“表演艺术以另一种方式在走进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满足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求,为大戏看北京构建了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也让演艺产业成为北京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进程中的一抹亮色。”

天乐园里的小型演出。

  演出内容多元化主题演出让观众沉浸

  走进剧场看戏,欣赏一台好戏,度过一个美好的夜晚,然后带着无尽的回味转身离开。如果说以前的剧场里只有戏,那么你会发现现在的剧场里不仅有戏,还有更多的东西值得停留更久。

  在爱乐汇艺术空间等待亲子音乐会开场前,来早了的于先生先带着孩子体验了艺术空间的沉浸式VR电影,唯美的《纸鹤》让孩子沉浸其中;和朋友一起来的小刘则预备好了要在这里消磨大半天的时间,先玩剧本杀,再体验沉浸式VR电影,玩累了可以一边听烛光音乐会一边休息……丰富的演出内容也让观众舍不得走,有时检票人员会发现有的观众一天连看了三场不同主题的音乐会。

  在天乐园,游客可以通过固定展览了解京剧的前生今世、唱念做打,知道“四大名旦”“四大须生”,还能看到即将上台的演员在公共空间化装,如果还不过瘾的话就走进剧场看一场演出,还可以在这里穿上剧装留影纪念,甚至大人和孩子都可以在这里学习京剧。

  开心麻花也正在与王府井集团合作,在东安市场打造一个两千多平方米的戏剧街区,以戏剧演出为主要功能,还有可以逛可以玩的空间,其中包含两个沉浸式演出空间,以及轻餐厅、咖啡和戏剧周边,让观众走进戏剧街区有了更多元化的综合戏剧体验。

  天乐园负责人马瑛瑛表示,如果认为演艺空间就只能做演出,那不仅是把自己的经营渠道做窄了,同时也将自己所从事的艺术行业做窄了。事实正是如此,很多原本仅靠演出门票收入的剧场有了更多元的收入渠道,单体消费增加,即使在疫情期间也能坚持下去,甚至开拓更大的市场,像爱乐汇艺术空间在疫情期间大胆将剧场从一个增加到了两个。

  北京是个很有包容性的城市,多功能多业态的演艺空间正是这座城市包容性的一种体现。“在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城市的建设中,不同空间建筑形态、多样态的沉浸体验所建构的演艺新空间,体现了北京丰厚的文化积淀和创新探索的精神。”在胡娜看来,健康、有序的新空间建设,还需要政策的引导和制度的创新,以及与之匹配的创作、管理、运营的人才,可以以演艺新空间的建设为契机,推进演艺产业从政策到行业、人才的多方面创新完善,助力艺术生态的进一步发展,让艺术更多方面地实现其对当代社会的价值。

  后浸没式戏剧《画皮2677》在繁星戏剧村上演。(方非 摄)

  观演感受

  一米距离我看到了演员脸上的泪珠

  几十个观众跟随剧场引导人员走进没有座位、没有舞台的剧场,灯光暗下,没有人知道演员会在哪里出现,有时在观众席中间,有时就在观众身边……正在繁星戏剧村演出的后浸没式戏剧《画皮2677》,给了观众极大的自由度,你可以跟随某一个演员步伐奔走在剧场空间,也可以走上前和他一起演戏,甚至可以拍拍他们的肩膀。

  过去许多大导演执导的实景演出,往往要么建一座城,要么包几个山头,但时下出现的新型演艺空间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小”,有的空间只能容纳几十个观众,最多的也不过一两百人。爱乐汇艺术空间总经理王志军表示,这么小的音乐空间无论国内外都几乎没有,这也是他们在多年经营音乐演出中琢磨出来的,“我们之前都做大剧场的古典音乐演出,但是现场往往只有两三百名观众,所以就一直在寻找小型空间,做更好的不插电古典音乐演出。”

  空间小,观众与演员的距离也变小了,也带来了全新的观演体验。“大剧场里你能听到演员哽咽了,知道他哭了,但是在这些小空间的演出里,你能看到泪珠从演员的脸颊滑落。”开心麻花副总裁刘岩表示,今天的观众需要更深度的情感体验和共鸣,小空间的体验感和沉浸感更强,也让观众有了更真切的情感共鸣。这一点在磁剧场上演的音乐剧《致命旋律》中无疑体现得淋漓尽致,观众席距离演员最近的位置大概只有一米左右,许多“迷妹”观众看着自己喜欢的演员近在眼前简直如痴如醉,为了这种难得的体验,许多观众都是专门从外地赶过来一刷再刷。

  小空间也能有大作为。刘岩说,《致命旋律》虽然只是一个小剧场剧目,但是却投资三百多万元,赶上了一个中型剧目的投资。这个看上去不划算的投资,其实有着更长远的规划,“这部戏要是排出来只在一个剧场演当然很难回本,但我们可以复制到开心麻花位于全国的不同剧场,在十个剧场演成本不就摊薄了?我们就是想让大家看到,小空间也能够依靠高频次的演出和优质的内容盈利。”在刘岩看来,开心麻花对演艺新空间的开拓、运营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在为演出行业开辟一个新赛道,让同行看到更多可能性,让整个行业的发展更繁荣。

  磁剧场原来是个展厅,“爱乐汇”原来是个射击馆,“天乐园”曾经被改造成会所,但如今它们都殊途同归变身演艺空间。可以想象在这些成功案例的推动下,未来的北京还会有更多演艺新空间出现,让艺术的气息弥漫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大戏看北京,看的不仅是戏,更是这座城市所独有的创新、探索、包容精神。(牛春梅)

[ 责编:吴悠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刘上生:宝黛之恋“情”“理”矛盾的艺术处理

  • 戏曲微短剧:中华戏曲创新传播的新范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