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阅读打卡”,找回丢失的阅读习惯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阅读打卡”,找回丢失的阅读习惯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2-04-21 18:31

  作者:董新颖 张凡

  4月23日,我们迎来了第27个“世界读书日”,这一天恰巧也是英国著名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出生与去世的纪念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地的人们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宣传活动,旨在让更多的人享受阅读、爱上阅读。“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用一句话道出了人与书籍的紧密关系。从2014年开始,“全民阅读”已连续九年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从“倡导全民阅读”到“大力推进全民阅读”再到“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彰显了国家对于普及全民阅读、共筑书香中国的高度重视。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获得信息及资讯的渠道及路径越来越多样化,传统的阅读方式被改变,“碎片化阅读”在这种背景下诞生了。相较于传统时代的纸质阅读,碎片化阅读具有新媒体时代特色,任何能接入移动互联网的电子屏幕介质都可以成为阅读载体;每一个个体都能凭借各类社交软件、新闻APP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接受者。这种新的阅读方式符合现代社会大众的生活方式,即以最少的时间成本获取最多的有效信息,但也由此导致当代人的阅读日益呈现“层次浅”“阅读泛”“碎片化”等特点。

  长时间的碎片化阅读,让人们不断接受信息“轰炸”,习惯性地获取资讯,缺少了传统阅读的仪式感和形式感,淡化了阅读带来的思考,缺少内心的舒适与安宁。为了应对“碎片化阅读”的迅猛势头,一些阅读软件或读书APP随之推出“打卡阅读”等方式,借以督促和激励人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事实上,“打卡阅读”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敦促人们进行阅读,保证人们日常的阅读量,可是阅读质量却犹未可知。

  如今,距离“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的时代已相去甚远。更何况,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生活方式。古人既有“以书为友”“以书会友”的雅趣,更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志向,而对当代人来说,尤其是在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的互联网时代,“阅读”不过是数以千计消闲时光的方式之一。因此,如何让人们真正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打卡阅读”与移动网络、手机、社交方式等多重挂钩,人们或“被其驱使打卡”,或“自觉主动打卡”。长此以往,坚持“打卡”的人不仅将阅读的习惯保持了下来,相信也能感受到阅读给自身带来的改变。林语堂认为,一个没有读书习惯的人,是受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的。而阅读恰恰能够打破久远时间与辽远空间的障壁,开拓人生的视野。所以,当我们拿起一本书的时候,就会立刻走进一个不同的世界。不得不说,“打卡阅读”也只是一种促进阅读的方式,它虽然在客观上延长了人们的阅读时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们的阅读焦虑,但如若没有真正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打卡”也可能沦为一种形式,很难从中有所收获。

  尽管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当下流行的阅读方式,但我们仍然提倡“慢读”“深读”。我们或许可以将“打卡阅读”视为敦促保持阅读和养成阅读习惯的一种有效方式,但是,要想重新找回被人们丢失的阅读习惯,终究不能只是依靠外部的力量,而应该寻找内在根由。

  (作者董新颖系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讲师;张凡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新疆兵团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酱园弄·悬案》:旧案重述的重心偏移与价值偏狭

  • 《长安的荔枝》:当历史厚重感消解于轻喜剧叙事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