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鸡叫城遗址考古新收获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鸡叫城遗址考古新收获

来源:人民日报2022-04-30 10:57

  作者:郭伟民

  位于洞庭湖西北澧阳平原的鸡叫城遗址,以其科学的田野考古和重要的学术价值,入围202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鸡叫城遗址考古始于20世纪90年代,2019年再次启动,经过连续3年发掘,收获颇多。

  洞庭湖地区的史前文化谱系是通过考古构建的。早在距今50万年前就有人类分布于洞庭湖及周边。考古发现了湘北澧水类群和湘西潕水类群两个旧石器文化序列。距今10万年前后,这两个主要类群仍在继续发展,直到距今1.5万年前后才出现重大变化,人类开始磨制石器、烧制陶器、驯化水稻,并建立固定的居所。道县玉蟾岩洞穴遗址发现了距今1.8万—1.2万年间的丰富文化堆积,根据陶片复原了一件完整的陶釜。数枚距今1.2万年的水稻已具有某些栽培稻特点,说明当时人们已经开始有意识地驯化水稻。

  距今1万年前后的彭头山文化成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代表,在澧阳平原上400平方公里范围内发现17处该文化遗址,肥沃的冲积土壤和水系为稻作农业提供了优越条件。沅水和湘江中上游山区河谷地带的高庙文化,出土了刻印纹白陶,兽面獠牙、太阳纹、八角形纹、凤鸟纹诡奇绚丽。这两种文化的扩散与融合又催生了距今6300年前后的城头山文化。鸡叫城遗址大概就在这一时期。

  鸡叫城遗址的最早遗存在彭头山文化时期,大溪文化时期再次有人定居,发展到油子岭文化时期开始形成环壕聚落。屈家岭文化时期将环壕填平,并在环壕外开挖城壕,挖出来的土堆成城墙。这里曾是一片湖沼,后来湖沼逐渐成陆,更多人来此定居,开沟排涝,围堤造田。

  标示为F63的大型建筑遗址保存十分完好。这是一座五开间七室、面积420平方米的“豪宅”,加上外围廊道,总面积达630平方米,建筑木材为楠木和樟木。考古显示,其整体结构是地台式加干栏式的木构建筑。主体外墙及每间的隔墙均是先在台基上开挖基槽,基槽内铺木板。然后在木板上立柱,木柱极为考究,以直径约0.5米的半圆形大木柱为主体,间以长方形小木柱,转角处以1/4圆木作为转承(如图)。垫上又宽又长的木板,能够增加受力面积,防止柱子在松软的土地上下陷。这间大房子为理解长江流域史前建筑形式与技术提供了重要资料。

  北城墙的解剖显示,屈家岭文化一期后段有过3次城墙建造。城墙底宽28米、顶宽13.6米、高度3.2米,墙外护城河宽30—50米,城内面积15万平方米,鸡叫城城墙与护城河规模由此定型。护城河外围挖有二道环壕,与护城河一起构成同心圆,拱卫在城周围。二重环壕外坡以内是居住区,以外是农业生产区。

  寻找和发掘水稻田一直是田野工作的重点,但古代水稻田与现代水稻田重叠,不易辨识。考古工作者在二重环壕外西北地区发现了石家河文化时期的古稻田,有数层水田叠压。2021年,面积达80平方米、平均厚度达到15厘米的谷糠层被揭露。经初步推算,这一谷糠层所代表的稻谷重量约为22吨,加工后可产出稻米14吨,能满足1000个人一个多月的食用。显然,它带有粮仓性质。

  从玉蟾岩到彭头山,从城头山到鸡叫城,稻作农业一直是发展的经济支柱。持续4000年的文化连续性与稳定性,显示出极强的凝聚力,为我们认识中国史前文化、社会复杂化进程及文明起源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样本。(郭伟民)

[ 责编:刘朝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大梦归离》:命起殊途,大梦同归

  • 刘长宇:戏曲视角下春晚小品的角色经典化路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