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西施的文与画

来源:北京晚报2022-05-03 10:18

  作者:陈侃章

  西子浣纱图 周文矩

  西施之美,空前绝后,不论是庙堂还是江湖,无人不传,无人不写。在文化大繁荣的唐朝,对西施的赞美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不但讲出西施之美,而且讲出西施为什么美;不但用文字的形式来述说,而且用直观的图画来描绘西施之美。

  西施之美,首见于先秦诸子百家。《慎子》说西施是全天下最漂亮的女子,《尸子》说人们总会想起西施,因为她的相貌实在是太漂亮了。《庄子·天运篇》说:“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走。”

  为什么西施在“病心”时更加楚楚动人,更易博得世人的怜爱呢?唐朝的成玄英在《庄子疏》里是这样解释的:“西施,越之美女也,貌极妍丽,既病心痛,颦眉苦之,而端正之人,体多宜便。因其颦眉,更益其美,是以闾里见之,弥知爱重。”

  成玄英是唐代杰出的道学理论家,对老庄之学研究精深,他解释西施的“病心之美”,体现出其既重视玄学,又熟习道家哲学的思辨观点。

  东晋王嘉的《拾遗记》,则描绘了西施、郑旦的“惊天之艳”,其文曰:“越谋灭吴,蓄天下奇宝、美人、异味进于吴。……越又有美女二人,一名夷光(西施),二名脩明(郑旦)。以贡于吴。吴处以椒华之房,贯细珠为帘幌,朝下以蔽景,夕卷以待月。二人当轩并坐,理镜靓妆于珠幌之内。窃窥者莫不动心惊魄,谓之神人。吴王妖惑忘政。”

  还有论者认为,西施之美只应天上有,非人间所能觅,如战国宋玉的《神女赋》:神女姣丽,“其象无双,其美无极;毛嫱鄣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无色”。要与西施比颜色,只有请神女下凡尘。人与仙当然不是同类,这样的写法,反衬出西施之至美。

  士大夫阶层可谓思维活跃、“脑洞”大开,那么封建统治阶级的最高层又是如何看待西施的?南朝梁元帝萧绎对西施满怀深情:“复值西施新浣纱,共向江干眺月华。”抬头观望天边的新月,好像看到美丽的西施又来江边浣纱。

  至唐代,诗人辈出,描写西施的诗句如长江之水一般源源不断。如宋之问的“越女颜如花,越王闻浣纱。国微不自宠,献作吴宫娃。山薮半潜匿,苎萝更蒙遮。一行霸苟践,再笑倾夫差。艳色夺人目,斅嚬亦相夸”,君王英豪都倾倒在西施的美貌之下。如王维的“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如此美艳,怎能久处低微?如李白的“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独步今古的西施,令高洁的荷花都感到自愧弗如。白居易和韦应物均持相同的观点——“分无佳丽敌西施”“西施且一笑,众女安得妍”,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李白的“西施宜笑复宜颦”虽已至极美,可后辈词人辛弃疾仍在拔高:“歌欲颦时还浅笑,醉逢笑处却轻颦。宜颦宜笑越精神。”横看竖看,顾盼生辉的西施活脱脱地走了出来。

  时光流逝,纵贯千年,大才子苏东坡横空出世。这位杭州太守面对西湖,触景生情,浮想联翩,别有意味地将西湖的形象升华,在成就“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一千古名句的同时,推动中国人的景观审美走向天人合一的哲学境界。自此,“西子湖”的美称流播四方,西施与山水美景亦相融相伴,互为永恒。

  唐代以及唐代以前,在文学上对西施的赞美可谓车载斗量,那么画家又是怎样描绘这位绝世美女的?汉代王符曾云:“绘画西施及毛嫱之图画来观看,可令人赏心悦目。”可见汉代就有以西施命名的图画,但至今未见其流传。

  现在能查到的较早一幅表现西施的绘画作品,是唐代画家周昉所绘西施像。周昉,唐玄宗李隆基时期(685-762)的著名画家,字仲朗,京兆(今西安)人士,出身于仕宦之家,游走于卿相贵族之间,见多识广,能书善画,其作品题材悠游,用笔简劲,色彩和谐,称绝一时,被誉为神品。

  周昉所绘西施像除了倚仗周昉本人的才华与技艺,还有一个“便利条件”不容忽视,那就是周昉曾任职越州(今绍兴)长史;长史的地位仅次于刺史,亦属显赫之职。周昉在西施的故乡任职,无论是感知历史氛围还是观览古籍古迹,都远胜他人,“近水楼台”也。

  对周昉所画西施像,北宋著名的书画鉴定家、收藏家董逌在其《广川画跋》卷六《书周昉西施图》一文做了专题记述:“余谓若耶溪中采莲者,特其甚美,以见于尔,世亦得其绝丽而传,其浓纤、疏淡处可得按而求之。今世传古女人形貌尽出一概,岂可异而别哉!古人有言:‘画西施之面,善而不可说;规孟贲之目,大而不可畏。’若形者忘焉。若(周)昉之于画,不特取其丽也,正以使形者犹可意色得之,更觉神明颇异,此其后世不复加也。”南宋名士何汶的《竹庄诗话》亦载:“李仲谋家有周昉画,背面欠伸,内人极精,戏作此诗云云。韩子苍用此意题李伯时所画宫女云:‘睡起昭阳暗淡妆,不知缘底背斜阳。若教转盼一回首,三十六宫无粉光。’终不及坡之伟丽也。”

  周昉所绘西施是如此“神明颇异”“不特取其丽”,然而令人深感遗憾的是,这后世不可复得的西施像只见于文字记载,未见实物传承。

  幸运的是,今人得见唐末五代著名画家周文矩的《西子浣纱图》。周文矩是南唐的画家,他在升元(937-942)中期曾奉命在宫廷作图,又在李煜时期任翰林待诏。他工画佛道,尤精仕女。《西子浣纱图》描绘的是西施浣纱劳作时的情景:西施站在浣纱溪畔,身体微倾,左手托着右手,一只盛满浣洗苎纱的篮子放在她身旁。她淡定而闲适,好像面对澄澈的浣江之水,映照自己的美貌。江边有石,用青绿渲染,呈现出简约版的“青山绿水”。此作构图简洁,为设色绢本,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由于周昉所画西施像散佚,周文矩的《西子浣纱图》是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西施像了,其后便是明代《苎萝西子志》上的西施像。两相对比不难看出,这两幅时间跨度几百年的画中西施,一个纤细苗条一个略显丰腴,时代审美观的变迁,在美女图像上得到了充分的印证。

  至清代,画家所绘西施像不胜枚举,如《芥子园画谱》中的西施画像,任渭长、任伯年等画家也画过西施。当代画过西施的画家有戴敦邦、吴山明等人,其中李震坚所画西施像尤其传神,为业界所公认。(陈侃章)

[ 责编:郝悦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乘船而去》:田园将芜,载一叶扁舟归家

  • 以时代化表达,揭开五千年中医药文明的神秘面纱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