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民族舞剧《红楼梦》:打破时空局限 致敬不朽经典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民族舞剧《红楼梦》:打破时空局限 致敬不朽经典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2-05-05 18:13

  作者:孔德淇

  作为一部家喻户晓的名著,《红楼梦》的故事早已深入人心。日前,民族舞剧《红楼梦》开启全国巡演。舞剧在如梦似幻的氛围中展开,将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视角相结合,在传统与创新、写意与纪实间寻找平衡点,通过12个篇章描绘了一个让人既熟悉又陌生的红楼故事。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宝黛钗”,况且已有各种艺术形式的《红楼梦》“珠玉在前”,一群90后的舞者以他们最擅长的形式解读经典,这样的演绎、突围实属不易。

  舞蹈主要是借助肢体语言和舞台空间,展现文字背后的文学意象、文化氛围。舞剧《红楼梦》的二次创作,巧用传统戏曲里开开合合的“二道幕”和站沿条,建构起或公开或私密、或宽敞或狭隘的空间,借助高背官帽椅、山水屏风、长条案几、折叠纸扇、大红花轿等颇具雅趣的道具,表现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等女性的相遇、相知、相别、相离,以及金陵十二钗的命运起合。全剧散发着“话本小说”的韵味,演员的一颦一笑、一抬手一投足,化为人物的潜台词,以及或外露或内敛的情绪与感情。通过一组组矛盾又统一的文学意象,远方与现实、繁华与废墟、盛景与衰败、热烈与幻灭等,表现作者对于生死无常、人生无序的哲学感喟。

  舞剧《红楼梦》借鉴章回体小说结构,在表现形式上呼应了八十回全本原著,前后篇章间也构成镜像般的互文关系。如第二篇章“幻境”与第八篇章“丢玉”的梦醒参半、末尾篇章“归彼大荒”的浮生若梦形成深层结构。第三篇章“含酸”,顺承第一篇章“入府”,下启第九篇章“冲喜”,表现了“宝黛钗”的情感变化。第四篇章“省亲”暗藏元春生前的困苦,第十篇章“团圆”见证她死后灵魂的恣意。第六篇章“葬花”与倒数第二篇章“花葬”,借花感怀的主体,由黛玉一人扩大至贾府群芳。

  传统的故事框架,对应的是现代的意识和表现手法。舞剧以当代美学视角,对《红楼梦》进行了大胆解构与重构,比如元春省亲,用服装的意象来反映元妃的身份和情感变化;又如“含酸”中,大红帷幕宛如一把切分舞台空间的剪刀,时而宝黛钗三人同居一檐下,时而又有双双独处的戏份,将三人的感情纠缠、黛玉与宝钗的性格差异体现得淋漓尽致。舞剧全靠肢体动作传情达意,没有有声语言的辅助,但这并没有造成理解偏差。每一个场景既让人觉得是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既有工笔画的“纤毫毕现”,又有中国画的写意传神,新场面和名场面的交替出现,呈现出年轻编导的意趣、意境和意味,展现文学艺术中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用当下视角观察红楼梦中人的悲欢离合,这种打破时空局限的古今对话,在演员、角色、观众之间产生了一种奇妙的碰撞,让《红楼梦》拥有了更丰富的外延、更饱和的色调和全新的打开方式。它既超越了凄凄惨惨戚戚的爱情悲剧,也不仅仅是封建社会的挽歌,而更像是灵魂独对苍穹的亘古追问,如梦如幻、如泣如诉,是时间记忆,也是空间想象,如此真实,却又充满荒诞。繁华中窥见虚无缥缈、热闹中透出孤独凄凉,于生生死死、真真假假之间,追问生命的终极意义。

  从文学作品到可视可感的舞台,恰恰是舞蹈这种“有意味的形式”,提供了从不同维度思考的意义空间。而《红楼梦》最本质的魅力,即在于其情节上的丰富性和解读上的多义性。

  (作者孔德淇系青年作家)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孙亚儒:夸父逐日式的悲剧美——海子史诗意象解读

  • 《保你平安》:超越个人梦想的平民英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