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亲爱的小孩》:在极寒之地幻想春天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亲爱的小孩》:在极寒之地幻想春天

来源:北京日报2022-05-06 10:21

  作者:李红艳

  “中年应有的三次觉醒:自律、自愈、自足。”在微信朋友圈刷到这样一句话,寥寥数语,瞬间触动,只因一部剧集《亲爱的小孩》。

  秦昊、任素汐、聂远、谢可寅领衔主演的这部剧,用平淡质朴却不失锋锐犀利的笔调,还原了生活的种种切片:鸡飞狗跳,剑拔弩张,岌岌可危……可谓纤毫毕现、不避锋芒。当我们在别人的故事中照见自己,除了与剧中人物共情、共鸣,还有某种沉思与自省,同时更有一种力量的牵引,它让我们相信:总有一刻,惠风和畅拂去阴霾,阳光温暖驱散寒凉。

  过度真实,过度渲染?

  《亲爱的小孩》改编自王小帅电影《左右》剧本,讲述了年轻夫妇肖路与方一诺的生活故事(剧情不赘)。该剧收视一路走高,争议也如影随形。最集中的一点,是认为其“贩卖焦虑”“全员病态”,造成年轻人“恐婚恐育”。如果单从剧中呈现的生活失衡,比如育儿无助、产后抑郁、夫妻隔阂、保姆分歧、婆媳矛盾、事业滑坡等,可以说每一个横断面都是赤裸裸的真实,想必不少观众也都感同身受。现实生活中,有太多人可能在某一个时期或更长时期内,正在经历这些。由此,该剧的真实质感,远超那些悬浮剧、狗血剧。

  坦率说,开篇五六集看后,委实有一股弃剧冲动,因为太虐心,太糟心,太揪心。比如,方一诺生孩子,痛到撕心裂肺、生无可恋;生完之后,身体变化带来尴尬不堪,冲击着她的内心自尊,也挑战着观众的心理舒适度。接下来,不同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隔屏扑面而来:婆婆偷偷要走胎盘,包馄饨给二儿子吃;月嫂临阵“脱逃”,顶替上阵的婆婆爱抽烟打麻将,对孩子疏于细心喂养呵护;丈夫借工作逃避育儿,宁愿睡车里躲清静,也不愿回家哄孩子……

  然而,随着剧情逐渐推进、人物形象逐渐立体,越看越觉得被套住了,忍不住想要走进他们的时空,感受他们的人生。

  生活真是最好的编剧。当把生活置于放大镜、显微镜之下观察,目之所及,有太多裂隙、坑洼、毛糙……它们会刺痛和灼伤我们。剧中,生孩子更像是一个导火索,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也许早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埋下了伏笔。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于吹毛求疵,习惯于“严于律人,宽以待己”,很多矛盾恰恰由此滋生。如果不缺位、不失德,做好自己,尽好职责,很多问题会随风飘散的。

  真实诚可贵,但也是有前提的,如果为了刻意制造困境,将各种所谓真实一股脑儿汇聚在一对夫妻身上,然后高强度、高密度地输出,则难免会被观众质疑创作的出发点:是为了还原生活、映照生活、思考生活,还是为了营造冲突、制造爽感、博取眼球?想必,这正是该剧引发争议的关键原因所在。

  有时候,真实过了头,反而可能不真实了。何为艺术的真实?值得思考。成为现实生活的模拟画像师,固然不错,但涉及一个度的问题——过于渲染矛盾,放大冲突,从极端走向极端,从极致走向极致,会不可避免地为剧集涂抹上挥之不去的灰暗、阴郁之色调。

  阴霾重重之下,该剧尾声终于拨云见日,露出几许亮色——禾禾最终康复,周围亲人生活归于安宁和谐。这个“光明的小尾巴”无疑令人宽慰。作为大众娱乐形式的电视剧,无论呈现方式、表现手段如何,如果重点传递的是积极、明媚、温暖、美好,或许更能触达人心,传递善能。

  生活的困顿,人性的突围

  “生活中哪里有那么多的好人坏人?每个人都不完美,都拥有正反两面,这才是真实的人。”该剧导演胡坤说,“我们往往面临的是‘对’与‘对’的冲突,‘正确’和‘正确’的选择,如果是非对错总是那么鲜明,就不存在两难或无解了。”

  秉持这样的艺术创作理念、角色塑造标准,剧中几乎每个人物形象都是多维度的,都是好坏均沾的,从而超越了扁平化、平淡化,更显真实、生动与鲜活。

  人无完人。方一诺不完美,她偏激执拗,好争输赢,得理不饶人;肖路不完美,甚至是“全方位不靠谱”,最终因出轨葬送婚姻;谢天华的姐姐不完美,她超级“毒舌”,挑剔苛刻、不近人情、自私冷漠,然而对弟弟疼惜到骨髓,有时她才是真正“人间清醒”……

  可不管怎样,他们就是生活中的我们,在人生的路上哭哭笑笑,在认知的局限中跌跌撞撞,在人性的困顿中起起伏伏。

  谢天华这个角色,可谓全剧“人性之光”的担当。他宽厚、良善、隐忍、踏实,对方一诺爱得深沉,无怨无悔,对禾禾视如己出,这个观众眼里的“大冤种”,事事为他人着想,处处为别人分忧。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大好人,心里也会在某个时刻升腾起一丝“邪念”。为了守住自己的婚姻,他选择去医生那里揭发肖路、方一诺实为假夫妻,不能做试管受孕……他为自己争取了一回、自私了一把,然而却悔恨不已、痛哭流涕。

  再比如,肖路后来的妻子董帆,心路历程颇为跌宕:一开始基于丈夫的立场对禾禾施以关爱,而后随着禾禾生病、肖路频繁去医院探望,心生妒意;后来得知肖路、方一诺计划再生一个孩子,几近崩溃,提出离婚;好在,心中对肖路割舍不下的爱让她逐渐成熟理性,开始体谅肖路的难处与无奈,通过采写新闻报道试图帮助白血病儿童群体,同时也从内心真正接纳了禾禾的存在。

  他们,在惶恐的不确定性中,慌不择路,彼此渐行渐远。然而,历经风雨波折,救赎与得救,他们放下心结,选择理解,尝试包容,站在对方视角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并完成了自愈。

  另一种选择,另一种因果

  在悲剧中,往往更容易察觉人性的真实面貌。

  相比于生活琐事的纷扰喧嚣,剧中人物深陷的道德困境,更引人深思。离婚父母,为救孩子,不惜做出“再生一个”的挑战道德伦理的决定。然而,孩子和底线,哪个更重要?想必无人能轻易给出答案、做出抉择。

  很多时候,人们的焦虑、迷茫、困顿、无奈、无助、无解,源自深陷其中,源于主观视角。如果有了第三只眼,跳脱出来审视,或许有另一种选择,造就另一种因果。比如,肖路和方一诺如果没有因为暂时的不满、失望而离婚,会是怎样一种故事方向、人生走向?当然,这也只是如果,而生活原本并无假设,唯有收拾心情继续前行。该剧让我们得以补足丢失的视角,窥见生活的本质,并去努力追寻“风物长宜放眼量”的释然与从容。

  人性的进化,需要过程,在于成长。生活不易,成长更难,但唯有如此,方可冲破生活的迷雾、人性的幽暗,抵达生命的彻悟、心境的透亮。

  “人是趋利避害的动物,但很奇怪,当我们自己真的去面对了,又有无穷的力量和勇气。”在导演胡坤看来,人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坚强,“我们嘴上说着受够了生活的苦,但依旧热爱生活,因为在这世上,除了被看到的痛苦,每个人一定感受到了更多、更强大的爱,足以填补我们千疮百孔的生活,才能让我们做出更勇敢的决定,尽力过好这一生。”

  导演阐述,无疑是对罗曼·罗兰那句关于“真正的英雄主义”之名言的呼应。其实,还有两位中国作家的话语,或许也适合凝练该剧的主题内涵。一是王小波那句“人生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二是迟子建在《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中写下的——

  好在繁华落尽,我心存有余香,光影消逝,仍有一脉烛火在记忆中跳荡,让我依然能在每年的这个时刻,在极寒之地,幻想春天!(李红艳)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纪录片《曹俊》:华彩绽放 丹青无际

  • 刘上生:曹雪芹的“隐秀”之笔——品味《会芳园赞》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