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心手相连,留住手艺

来源:广州日报2022-05-10 10:18

  作者:吴波

  竹、藤、柳编织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当传统的篮筐编织工艺介入当下生活空间,会呈现什么样的意象?

  如今,真正创造出既具有实用功能、为市场所接受,又能够发扬传统工艺、展现当代审美价值的案例并不多见。广州美术学院的覃大立教授凭借对篮筐编织技艺的执着探究与创新,在复兴传统编织手工艺的道路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为“留住手艺”提供了经典的文创示范。近年,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领域的热度不断升温,我们应该怎么让传统手艺回归当下生活?就大众关注的各种话题,记者在广州美院设计大楼覃大立教授的工作室,完成了对他的专访。

作品《浮生若梦》 四川美术学院 指导教师:覃大立

覃大立教授指导设计编制作品

学生创作手工艺作品

覃大立指导学生创作手工艺作品 (资料图片)

《五谷丰灯》系列 覃大立 作品

《毛毛球》 覃大立 作品

  文创实践

  将传统手艺带入纤维艺术新境界

  在篮筐、实用品、装置艺术、纤维艺术之间跨界转换

  根本 脱离生活就是“温室花朵”,要满足“需求”有实用价值

  覃大立是广州美术学院的教授,是我国纤维艺术领域成果丰硕、辛勤耕耘的艺术家和实践者。他反复强调:手工艺源自民间、来自生活,几千年来中国的手工艺生产、加工和使用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脱离生活的手工艺就像是“温室里的花朵一样无法真正融入自然的怀抱。要振兴传统手工艺最根本的问题还是要回到当下生活本身,要让手工艺真正融入社会”。采访中其令记者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手工艺承载着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古今文化认同的一个载体。心手相连非常重要。手工艺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是文创产业的重要基础。”

  覃大立告诉记者:一次广交会的偶然相遇,给他提供了一个探索纤维艺术新境界的难得机会。国外客商希望开发篮筐这一类材料编织的产品。他开始尝试用柳条、藤条、木皮等材料进行设计和创作。他介绍,近年竹、藤、柳编织产品在广交会上年成交额达4亿美元,成为国外客商最欢迎的中国文创产品。他说,满足厂商的“需求”是一种有实用价值的思维方式。

  途径 研究材料、探索编织形态,展现新的审美“空间”

  覃大立认为,与其花费时间思考抽象的创意,不如直接将精力投入对材料特点和语言的研究中,最大程度发挥出材料的特性。如柳条长度不长,表面光滑,每一根的粗细均匀,但收口效果不佳,更适于编织一些富有转折和造型粗犷的产品……根据这些特点进行的相关技术和造型的开发,将产生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的编织形态。他的这些思考和实践很快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他完成了一系列突破传统的尝试,在篮筐、生活实用品、装置艺术、纤维艺术之间跨界转换,形成了新的艺术形态。

  非遗手工艺中蕴含着中国文化中的视觉基因和审美意境。覃大立尝试研发新的编织技术去实现各种新的造型,进而展现新的审美“空间”。他尝试将传统的编织地毯的栽绒技术运用到柳条、藤条等材料之上,改变了经线和纬线的穿插方式,以结构的造型变化催生出新的造型,实现了柳条和竹藤材料的立体造型编织的突破。

  除了像灯具、茶具这一类的实用物品,近年,覃大立还创作了一系列大型的室内空间造型,将竹藤材料的特性演绎到新的艺术高度。

  意境 创新技艺使作品造型形成多曲面美感

  覃大立指出,传承与创新不是简单否定传统。很多艺术家往往大谈“跨界创新”,如果重点强调跨界,就不是传统回归现代了。我们要做的是在传统这棵老树上嫁接现代的文创新芽。

  对此,覃大立做了很多创新,获得很多专利。比如,他创造了“竹编六角针多曲面无骨成型法”,将竹藤编织工艺引入现代建筑空间与大型雕塑装置作品领域,使作品造型走向了自由意境,空间造型形成多曲面美感。

  覃大立认为,编织工艺最关键的核心并不是造型的创造,而是对当下社会人们的生活和使用方式的再设计。只有找到合理的使用方式,才能激发新的欣赏和审美认知,才能使手工艺产品具有不断生发的动力和与现代社会结合的契合点。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将使用方式在其可能的方向上予以放大,形成审美趣味的延伸。事实上,审美也是一种现代功能的实现。

  【大咖对话】

  覃大立:手工艺要成为一种能够承载现代人的情感和文化的“空间”

  广州日报:随着科技发展,在现代社会机器的速度比手艺人要快太多了,传统手工艺还有传承创新的价值吗?

  覃大立: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当然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本人负责的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就是一个探索传统手工艺现代出路的重要个案。我在四所美术学院开设课程,意在探讨“让传统篮筐编织融入当下生活”的可能性,鼓励学生以真诚的学习态度,用真心去领悟篮筐编织文化,带着勇于实验的本心,共谋传统工艺文化传承创新之路。

  广州日报:越来越多的老手艺正在慢慢消失,传统的“现代”转化是个“难题”,您认为如何实现“现代”转化?

  覃大立:传统篮筐编织技法主要是对图案的编织,但都是平面延伸,并已相传了数百年,加上使用方式也无任何改变和创新,致使这种产品模式已不太符合当今时代的需求。

  我读书时候的老师,就曾经强调手工艺设计应当表达观念和表现材料本体美,通过编织本身满足功能需求,由此才可能创造利润。

  一方面,倡导从编织内部进行改造及探索,以此应对当下生活方式的快速变化,同时融入现代建筑空间及语境;另一方面,强调装饰融入功能构件中,反对为装饰而装饰、为艺术而艺术的虚伪创作,以见微知著之态度对待艺术。

  广州日报:谈谈传统手工艺活态传承的困境及出路?

  覃大立:只有那些真正具有使用价值、能够为市场所接受,并创造出经济效益的手工艺术,才有可能在市场的洗礼和考验中繁荣发展。因此,手工艺要在今天的社会存在和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成为一种“空间”。这里所说的“空间”并不是平常人们所说的物理的空间,而是一种“有承载能力的空间”,手工艺的生产和艺术要成为一种能够承载现代人的情感和文化的“空间”。

  广州日报:那么让现在的年轻人去传承、和发展手工艺的关键是什么?

  覃大立:要特别强调营销。只有创造经济效益,才有机会吸引更多的青年投入传统手工艺行业当中。今天的营销模式和过去早已不同。作为设计者,今天应该有主动营销的观念,只有熟悉了当下的营销方法和趋向,对设计的推广才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吴波)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本日公休》:理去“烦恼丝”,留得真情在

  • 韩松落:道不尽的敦煌故事值得代代讲述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