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自画像中的梵高

来源:人民日报2022-05-13 09:46

  作者:马躏非

  在诸多绘画主题中,自画像因与画家密切相关,经常成为欣赏者深入了解创作者内心世界的途径。这个春天,英国伦敦考陶尔德画廊美术馆举办了“梵高自画像展”,汇聚16件梵高自画像作品,勾勒出这位后印象主义画家短暂而传奇的艺术生涯。

  1853年,梵高出生于荷兰北布拉班特省小镇津德尔特。他自小性格孤僻、执拗单纯,工作接连失败后,在27岁时不顾父母反对,走上绘画之路。梵高于1890年去世,短短10年间,他以惊人的毅力和热情创作了864幅油画、1037幅素描和150幅水彩画。他曾说:“我对绘画的热爱已经深入骨髓。只有站在画架前面作画的时候,我才能感觉到自己是活着的。”梵高的自画像具有夺目的画面张力,欣赏者不仅能品味他在不同时期对绘画风格进行的探索和尝试,更能从中探寻画家的艺术观念和精神世界。

  “我不会畏惧,甚至感到异常平静”

  1886年初,梵高来到巴黎,与弟弟提奥生活在一起,进入古典主义画家科尔蒙的画室学习。梵高的艺术风格率真奔放、追求自由,他与观念保守的科尔蒙格格不入,4个月后就离开了画室。自此,梵高终日在巴黎户外写生、参观画展,或者与新结识的艺术家在酒馆里伴着苦艾酒讨论艺术。

  巴黎当时人才济济,来自荷兰的梵高显得那么不起眼。在给家人的信中,他流露出强烈的苦恼:“在大多数人眼中,我是个一事无成、乖僻古怪的人。”在这一时期,他创作的7幅自画像被称为“忧郁”系列。此时的梵高已经了解印象主义的新观念和画风,却依然对古典主义情有独钟,对伦勃朗的厚涂法和明暗对比、深沉的色调,以及米勒朴拙画风的追求在这些自画像中都有所体现。

  《戴黑毡帽的自画像》刻画出梵高初到巴黎时的精神面貌。强烈的光线从右侧斜射在画家脸上,看似“伦勃朗式用光”,却不像伦勃朗的“三角光”那么严谨板正:光线随意照射,形成以鼻子为交界线的强烈明暗对比,略有印象派的用光特点。画中的梵高脸色憔悴、眼神忧郁,神情却坚定刚毅,传递出对绘画之路的坚信不疑。正如他所言,“虽然未来对我来说一片迷茫,但我不会畏惧,甚至感到异常平静。”

  “像农民耕田一样在自己的画布上耕耘”

  来到巴黎的第二年,梵高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这是他一生中难得的充实又安稳的日子。通过提奥的介绍,梵高结识了塞尚、高更等一大批艺术家,这大大丰富了他的创作。明亮的色彩、鲜明的对比出现在画布上:“我画花,蓝色的矢车菊、白色和粉色的玫瑰花、黄菊花。我研究蓝橙、红绿、黄紫各组对比色;我寻找中性的混色调,以调和强烈的对比色;我设法让颜色鲜艳,而不用灰色调子来调和画面。”这一年,梵高完成了近20幅自画像。

  这些自画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作品聚焦于“农民”形象:梵高不再作绅士打扮,而是头戴黄色草帽、穿着家乡服装,朴实示人,乡村景象则化作背景中明亮的蓝、绿和黄色。这些作品流露出画家对故乡的怀恋,也表明梵高对自我身份的定位:他反感那些脱离生活、装腔作势的艺术,也从不认为艺术家高高在上。他用创作生动践行了自己所说的那句话——“像农民耕田一样在自己的画布上耕耘”。

  另一类作品则采用了新印象主义的“点彩法”:不用轮廓线描绘形象,而是以科学的光色理论为依据,通过点状的小笔触让无数小色点在观者视觉中混合,自行构成复杂的色彩,从而组成形象。《画架前的自画像》(见上图,资料图片)是梵高离开巴黎前创作的最后一幅自画像,画面色调明亮,采用传统画家自画像的形式——站在画板前、手拿调色板。画中的梵高穿着蓝色无领工作服,一身工匠打扮。对这件作品,梵高有过详细的描述:“粉灰的脸,绿色的眼睛,灰烬一样的发色,充满皱纹的前额与嘴边,整张脸像木头一样坚硬,胡子画得很红,看起来像被人遗弃后的忧伤模样;尽管如此,有丰满的嘴唇,也身穿农民的粗糙麻布上衣。”

  “作画让我还能够保持一点清醒”

  梵高终究是不善交际的艺术家,巴黎的繁华令他疲惫不堪。1888年,他离开居住两年的巴黎,来到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阿尔勒。温暖明媚的阳光和宁静优美的田园景色,很快令他重获旺盛的创作力。但此时的梵高已变得异常敏感脆弱,与好友高更一同生活、创作仅2个月,就因激烈的冲突不欢而散。这令梵高早已不堪一击的精神陷入崩溃。

  在这期间,梵高创作的自画像并不多,但每幅都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耳缠绷带的自画像》真实地展示了他的精神状态:画家头缠绷带,面孔消瘦,前额高高突起、鹰钩鼻子强劲有力,颧骨突出而眼窝深陷,神情流露出疯狂后的悲愤和绝望。整个画面以黄、绿为主色调,色彩明亮,对比强烈,具有令人感动、震撼的视觉冲击力。

  1889年,梵高前往法国东部接受精神治疗。有时,他痛苦不已、丧失自主意识;神志清醒时,他就没日没夜地创作,坚信“作画让我还能够保持一点清醒,将来可能会完全恢复健康”。然而,梵高的癫狂行为招致当地居民的敌意,这种不友好的关系更加重了他的病情。最终,疲惫不堪的梵高前往巴黎,见过弟弟和刚刚出生的侄子最后一面,便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入院期间创作的3幅自画像中,梵高时而目光呆滞,时而眼神坚定。画面中的用笔更凸显其个人风格:线条既不是点彩派色点的理性排列,也不是印象派的感性随意,强有力且扭动的用笔,营造出精神亢奋又神经质的氛围,表达出他此时迷茫、痛苦的心理境遇。

  《没有胡子的自画像》是梵高最后的自画像。或许因为画家本打算将这幅作品送给70岁的母亲,画中的梵高刮掉了胡子,衣着干净朴素,看上去年轻、健康、整洁。但无论他怎么画,画中人平静的神情下都有着无法掩饰的绝望。为了不让母亲担心,梵高最后决定留下这幅画,将一幅画着阿尔卧室的作品送给了母亲。这件作品在1998年纽约佳士得拍卖行拍出7150万美元的高价,成为史上最昂贵的自画像。

  梵高一生创作了诸多自画像,这些作品都是在他生命中的最后几年间完成。当梵高处在孤独、癫狂和痛苦的深渊中,自画像是他获得慰藉和肯定的唯一方式。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先生与中华诗教

  • 《好东西》:她不再幻想“应有的”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加载更多